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研究3篇
时间:2022-04-01 02:27:43
导语: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研究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一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统筹缺陷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组合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但在具体的课堂实施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得到统筹。有些教师过分注重形式,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缺失较严重。我认为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情感的相融才能调动师生的情绪,使课堂生气勃勃。要使学生能理解和真正获得知识,所依靠的核心因素也在于学生自有的情感和感悟。教师要关注学生生存的方式,实现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活动体验,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二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缺陷
随着新课程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家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课堂中师生或生生间的互动与合作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比较好的形式。在互动的过程中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所以说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而实际上课堂教学预设性太强,使得课堂缺少灵气,大多数教师不敢放开,因为生成的课堂会打乱教学节奏,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会出现课堂教学的混乱,更有可能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麻烦”。如在“硫的氧化物”的教学中,出现过这样一个场景:一瓶未知的红色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通入SO2,发现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请你猜想该红色溶液可能是什么?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学生交流得很热烈,也都在教师的预设范围之内,突然有一个学生提出:“可能是滴有KSCN溶液的FeCl3稀溶液”,因为Fe3+也能氧化SO2,发生了如下反应:2Fe3++SO2+2H2O=2Fe2-+SO42-+4H+,使Fe3++3SCN-=Fe(SCN)3平衡逆向移动,溶液逐渐褪色。这一猜想出乎老师的预设,教师不敢给予学生评价,只好说课后再讨论吧。很明显该学生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了很多。因为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对生成资源处理能力的缺失使得课堂失去了许多智慧的思维碰撞。
三课堂中教师缺少实验意识
很多化学课堂是教师讲得多,学生探究活动少。有教师认为:“不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同样能掌握学科知识,不做实验照样做实验题,做实验也做不好实验题。”而且现行教材学生活动与探究内容多,确实造成了教学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导致“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等栏目均变成了“听讲与记录”。如在教学“苯酚的性质”时,在处理苯酚钠溶液中通CO2后,除了生成浑浊的苯酚之外,反应的无机产物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甲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生成NaHCO3;乙老师请同学们根据元素守恒的原理分析,猜想无机产物是什么?学生通过交流之后,乙老师说是NaHCO3;丙老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判断,猜想无机产物是什么?学生交流后分为两种观点:一是NaHCO3,二是Na2CO3。丙老师提出能否用实验证实呢?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实验方案:(1)向苯酚的悬浊液中加Na2CO3溶液;(2)向苯酚的悬浊液中滴加NaHCO3溶液。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由“苯酚与Na2CO3溶液不共存”的现象,得出产物是NaHCO3的结论。
四对课本教材、高考试题缺少研究
任何一本教材的编写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有些教师却始终对教材深信不疑。如在设计实验比较乙醇与苯酚中羟基中氢原子的活性的教学内容中,实验现象并非理论上想象的那样,而是乙醇试管中钠开始沉于试管底部,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钠上下浮动,直至消失,溶液始终澄清;苯酚试管中钠一直沉在试管底部,产生气泡开始较快,随即逐渐变慢直至反应几乎停止,钠粒表面附有白色粉末状物质。可见按此设计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近年来,在新的评价理念下,高考化学试题的设计也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试题有情境性、开放性、思维性、实验试题的设计性和学科知识间的综合性等特点,对促进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指导中学化学教学,提高化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但有的教师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试题的研究只看到具体的某一题,而没有放置于整卷的背景下进行研究,也没有深刻领会当年该试题的目的和功能,导致在平时的教学中选择习题进行组织教学时出现超前、超难等现象。
五结束语
同一问题不同的教师教学效果不同;教师在课堂中自身的规范性和示范性不够;另外,我们抽查了20位老师的备课笔记,课后总结和反思只有极个别教师做文字记录,绝大多数老师没有认真进行课后的总结和反思。教学本身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因而需要不断地总结与思考,不断地学习,只有通过对课堂教学情况的观察、思考,并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价,反思总结教师教学的手段、方法、策略和学生学习的情况,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会总结就不会成长。只有借助总结、反思和学习,不断增强积累,才能使自己成为能够自我激励、自我超越的鲜活个体。
本文作者:杨静茹工作单位:江西省上饶县中学
第二篇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提升学生先学意识
任何知识、方法、技能都存在一定的情境性,所以学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也自然地会具备一定的情境性。化学是一门十分特殊的学科,它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这就给我们教者设计课堂导入引导学生的先学意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身边的事物出发,从学生的已知生活导入,无痕地进入学生的化学世界,然后再从化学世界汲取到相应的知识技能之后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以及学习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置身于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带来的各种情景中的时候,学生就会自然地主动地率先进行探究。这种探究就是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同时也是有实用性的。例如,教学高中化学人教版《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一课的时候,笔者经过精心思考,设计出了这样的课堂导入:前面我们学习过糖类,我们知道糖吃多了,人也会发胖。人体胖了,就意味着什么增多了?同时,提出一个类比问题:同学们都曾经看到,炒菜的时候要用油,猪油、豆油、花生油、煤油、汽油都是油,它们的相同点是不是只有“都是油”呢?在一般温度下,为什么上述提到的油,有的是固态,有的是液态呢?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对啊,煤油跟豆油、猪油是同一种物质吗),促进学生思维冲突的形成,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活动。这种探究活动,在先学阶段还是以学生的个体化的自主探究为主要形式。在探究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同时也逐步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始终不偏离认知轨道
学生由于知识背景以及整体知识框架建构的不成熟性,在自主进行探究学习的时候往往容易出现一些偏差,钻牛角、错误理解等等都有可能。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鼓励学生不断呈现自身的学习成果,从而不断地从学生呈现的成果中发现一些问题,不断地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这些认知上的偏差。同时,很多知识技能问题并不是“先学”这个过程中一定可以解决的。所以,教师还应当合理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互动探究活动,进一步提出更深入的学习任务,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进入下一个自学的环节中去。同时在方法和情感上,教师也要注重引导,促进学生敢于表达自己,逐步构建起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和信心,跟学生一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携手发展。例如,还是在高中化学人教版《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已经了解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属于酯类。和作为燃料的汽油、柴油不是同一类化合物,汽油、柴油属于烃类化合物。这个背景下,通过合理引导,将学生引导到熔点的问题上。接着,提出这样的问题:豆油、花生油等植物油,与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油相比,哪种分子中的双键会更多?用这样的引导,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究油脂中如双键等难点内容。
三、师生互动进行反思评价,促进课堂效率进一步提高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在他的著作《我们怎么样去思维》中非常重视反省思维。反省思维是教育环节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常见的思维方法中,反省思维是最重要的思维之一。如果学习主体具备了这种思维方法,他的学习就会变得高效而有目的。所以,在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后,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以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例如,在《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在课堂的最后提出了一个反思性问题:我们一直在说油脂重要,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但是油脂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很多学生通过反思本节课,从细节上总结出了很多内容:比如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油脂是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油脂是人体的备用油箱。通过反思,还解决了新的问题。反思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习惯,合理的反思可以促进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形成,有利于人才素质的提高。
本文作者:姜晓峰工作单位:江苏省启东中学
第三篇
1.教师应当认真了解普通高中生在化学课堂中的心理
如果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必然能够在化学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当前,高中学生在化学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有探索心理、游戏心理,还有一些调查发现高中学生在化学课堂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比如紧张、惶恐以及难以自控等情绪。教师应当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时正确地引导,从而保证化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2.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式,从演示说教转向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通常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然后进行总结。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只能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能够积极地探索、深入地理解课本知识内容。为此,需要结合新课改,把学生当成课堂教学的重心,把教师放在指导地位,多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尤其是引导学生多做一些演示实验。教师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应当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同学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协作。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学习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合作,让学生相互讨论问题、相互促进,这对培养学生的严谨、认真态度具有重要意义。
3.要根据教学目标,调整教导过程
一般而言,高中学生已经拥有了基础的化学知识,而且每位学生在课堂中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新时期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学要求教师要将学生放在课堂内容探究的主体地位上。要在化学课堂中做到有的放矢,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将化学教学目标、教育大纲完全吃透,对于该教学大纲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步骤熟记在心。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犹豫和间隔教师要及时引导,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方向,从而避免学生的盲目学习。
4.把所学的知识同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单纯注重对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并没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而新时期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化学教材要求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社会生产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优势,高中学生通过化学课堂逐渐培养起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并从化学课堂中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我们也会在生活中遇到很多化学现象。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将化学与生产实际相联系,从而开拓学生的思路,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运用化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并积极利用简单的器具做一些简单的实验,积极动脑思考实验原理。比如怎样可以消除水中的沉积物、如何测定雨水的PH值、如何利用橘子制作一个简单的电池等小实验。这样一来,学生们不单单提高了以后上化学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化学的观察能力。
5.采取多种教学措施,加宽学生的视野
化学现象无处不在,其实社会就是一个大型的化学课堂。生产生活中具有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和原理。因此,教师不能刻板地只采取单一的教学策略,避免学生读死书。比如老师可以借助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把化学课堂变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堂,让学生客观地、形象地学习到课本里的化学知识,加深对某些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反应原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参观附近的一些化工公司,了解这些化工公司都是使用了什么样的化学实验,生产出的怎样的化学产品。鼓励学生在假期调查农药对环境生产的不良后果。组织学生到造纸厂或水泥厂等工厂去了解化工的生产原理以及城市污水对社会的危害等。通过实地调查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引导学生将化学中的相关原理与生产实际相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和发展,我国的高中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对于高中的化学课堂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要结合国家教育部门新课改理念,采取多种措施,例如采取多种教学措施,加宽学生的视野、把所学的知识同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要根据教学目标,调整教导过程等等措施,最终提高学生们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作者:许素东工作单位: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思路
- 下一篇: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