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创新教育思索

时间:2022-04-22 08:55:00

导语:高中化学课创新教育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化学课创新教育思索

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尖锐而紧迫地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如何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作为化学教育的主渠道,除了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求的心理取向,即兴趣和在此之上产生的质疑欲望,可以说是创新的动力源泉。

兴趣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良好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正如第一个提出“核裂变”的奥地利物理学家费里施曾指出的那样,科学为了回答“为什么”,不断地从无知向有知进军,是在求知欲的推动下前进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如能利用化学与自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点,联系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最新技术,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情境,唤起学生为之奋斗的强烈欲望,肯定是会行之有效的。我在讲钠的化学性质之前,曾做一个“水能点灯”的实验。上课前先切一小块金属钠,将其藏入酒精灯芯内,然后在导课前往灯芯上滴一滴水,灯随即点燃。这种现象使学生由非常好奇而产生了带着探究释疑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科学创造,贵在质疑,创新往往是从“质疑”开始。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是一个数学技巧而已,而提出一个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标示着科学的进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巧妙质疑,培养创新。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能不能提出问题,能不能提出好的标新立异的问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起很大的作用。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因此,为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给学生做好提问示范,善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重视实验,勤于思考,要敢于超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对同一个问题多层面、多视角地去观察、分析和思考,小中见大,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教学中我曾设计这样一道题:“一瓶硫酸,不知是浓还是稀,如何将它鉴定出来?”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提出方案。“这时,学生通过思考就会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如下一些方案:分别将少量液体溶于水,观察是否放热,特别烫的是浓硫酸;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铜片微热,有刺激性气体放出的是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在纸上写字,纸炭化的是浓硫酸;测定密度,密度大的是浓硫酸;比较粘度;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将光亮铁钉分别放入液体中,无明显现象的是浓硫酸(钝化);在液体中分别加入胆矾晶体,蓝色变白色的是浓硫酸。这样做容易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受到思想方法和创新思维的训练。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挑战、敢于付诸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要比常规解决问题有更多的艰难险阻,在排难除险的过程中,如能乐在其中、锲而不舍,那就具备了创新必要的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面对不同的教育个体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现代教学论首先强调的是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参与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创设条件,采用直观方法如演示实验,更可以边做实验边讨论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表扬,让学生经常有享受成功的心理体验。

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学生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思想火光,并给予及时的鼓励。要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课提出异议,允许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对学生的异议要表扬,这样会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追求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创新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像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的前提是“双基”,离开“双基”谈创新,尤如空中楼阁,创新必须拥有相关的知识。学校教育在双基教学中,重在培养能力。

创新是一项自主性活动,教师在创新教育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启发和引导,讲究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进行创造性活动。

首先,要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供良好的素材。采用的方法有类比联想,设立悬念,以旧引新,自己动手操作等等。通过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在演练的同时把握教材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归纳有关规律,将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这就是一个创新性的思维过程。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最具备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的能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对实验的反复设计、修改、推理、完善,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事实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很难有明显的区别。三者互相包含,互相融通,互相影响,从而构成了创新人才所必备的素质。激发创新意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创新精神;在培养创新精神的同时,也锻炼了创新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的同时,更激活了创新意识,更具备了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