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检测分析化学探讨
时间:2022-06-20 10:14:15
导语:药品质量检测分析化学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修订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是指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制定学科的教学纲要。纲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时数分配等。为了配合我院“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修订了药品质量检测专业培养计划。我院原分析化学课程96课时,其中化学分析54课时、仪器分析42课时。结合专业培养计划,我们将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进行合并,合并后课时数为96课时,仪器分析独立成一门课程,学时数为54课时,同时理论课和实训课的课时比也作了相应调整。
2调整教学内容
按照分析原理分析化学可以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又以滴定分析作为主要内容,滴定分析是以四大平衡作为理论依据,因此将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合并成无机及分析化学。目前,高职学生的能力目标是会动手操作、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而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是够用就行,因此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结构基础理论、有效数字及数据处理、溶液化学平衡、滴定分析、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对于药品质量检测专业,药品的生产质量检测、药物代谢动力学、人体内药物分析都需要仪器分析的相关知识,按照以前的教学计划,仪器分析只有42课时,很多仪器的理论知识都讲不透,学生理解的很吃力。由于课时较少,实训课也安排的少,实训课上,基本上是老师对照仪器介绍其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再演示操作,学生基本上没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因此,新的教学内容将仪器分析独立成一门课,课时调整为72,增加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实训课课时,让学生对常见的仪器比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的操作方法能够基本掌握,能够做到会使用常见仪器对药品进行理化分析。
3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分析化学教学仍然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单向表述为主,学生通过听讲而被动的接受[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训课时较多的课程,我院的实训课是大班教学,老师很难看完每个同学的实验过程,学生若没有学习主动性,就不会自己动手做实验,只是看着同组实验人员做,自己凑数据,完成实验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引入了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与之相符合的教学方法。譬如,在高效液相色谱仪教学中,学生在没有见过和实际操作过仪器的情况下学习,感觉比较抽象,枯燥,很难理解其原理。为此,我们将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各个部件(真空泵、色谱柱、检测器、色谱图)作为一个项目,再将每个项目的构造、作用、使用方法制成微课形式,学生在课前可通过微课的形式学习每个零件的结构和原理,课堂上,教师再将每个部件连接起来讲解,通过仪器的仿真软件模拟操作后使用真实仪器。这样通过“微课-课堂讲授-仿真模拟-实际操作”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更好的掌握了知识。
4加强实验教学与专业的衔接、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分析化学实验是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和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的实验操作可以为以后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4]。因此,在选择实验内容时,尽量选择一些和专业有关的实验对象。例如,在介绍酸碱滴定的理论课后,安排“药用Na2CO3含量的测定”作为实验内容。并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如何配制HCl滴定液;(2)如何选择指示剂;(3)反应接近终点时,终点变化不敏锐,如何处理。选择药物作为实验对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能激发学生们学习专业的热情。优化实验教学内容还要做到开展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合理分配不同层次实验的课时比例,尽量降低演示性实验的比例、加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演示性实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和数据处理能力,计划安排了0.1000mol/LHCl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NaOH溶液的滴定实验,配合验证教材中的酸碱滴定曲线,实验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操作如: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移液管的使用方法、滴定管的使用方法,滴定管的正确读数等。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计划中安排了“复方丹参片丹参酮ⅡA的分离与含量测定”实验。在实验中,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流程,通过课堂讨论、老师点评,最终确定实验方案。每组成员根据最终的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分析实验问题,完成实验报告。学生通过“方案讨论-独立实验-实验分析”过程,培养了独立立思考能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习热情。
5完善考核方式
分析化学传统的考核方式就是全院统一一张理论试卷,试卷的内容以课后习题和平时讲义为主,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内容、题型比较死板。学生考前背习题就能考得高分,而真正理解多少却不得而知。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对考核方式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由课堂提问和课程论文组成,课堂提问的问题由老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在课下通过学习或查阅资料加以掌握,确保每个同学每学期有2~3次的被提问机会。课程结束后,学生根据本人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一篇课程论文。实验考核是由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几部分组成,每次试验前,学生写出预习报告,给出初步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流程,学生根据预习报告中的方案和流程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进行数据处理和实验分析。完善后的考核方式可以把学生从死记硬背课本习题、公式中解放出来。学生学习灵活性更高,主动性更强。
6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着教学的质量[5]。目前我院药品质量检测专业及药学相关的分析化学课程的师资力量强,学历高、年龄结构合理,有的教师从事化学教学已达三十年,教学经验十分丰富。但大部分老师是综合性大学化学系毕业、有的是其他专业毕业“转行”教化学的,缺乏系统的药学知识,课堂上不能将化学和药学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只能孤立的介绍化学知识。针对这一情况,学科负责人要求化学老师要系统地听一门专业课,将专业知识融汇到化学教学中去,专业课老师也要听化学老师的课,从而可以提出合理的建议。同时,学院鼓励教师利用暑假、业余时间参加省培、国培、去一线药企顶岗工作,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闫冬良,马纪伟.分析化学的PBL教学方法及效果评价[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8(5):91-96.
[2]周卿.药学专业本科《分析化学》教学探讨[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8,28(5):494-496.
[3]张超.PBL教学法在医学类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283-284.
[4]詹雪艳,袁瑞娟,段天璇,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探讨[J].药学教育,2012,28(1):43-45.
[5]何丹,杨晓梅,范琦,等.临床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药业论坛,2011,20(18):5-6.
作者:钟先锦 贾贞贞 刘修树 吴军伟 何晓丽 方丽波 单位: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高职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论文
- 下一篇:生物化学微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