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改革探索
时间:2022-09-28 10:47:43
导语:分析化学课程改革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体系
教师作为课程教学改革活动的实施者与组织者,他们的教学方式、教育思想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是否能顺利开展并有效实施。教师应该在深刻认识到传统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应试型教育,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职业素养、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中心的注入式教育,转变为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的素质教育,从培养应试教育人才,转变为培养素质教育人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的新型教学模式,并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重新确定了分析化学课程所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强调了基础教育改革课程理念在化学分析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同时增加了综合型问题、研究型问题与创新型问题等课程内容的教学,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进而形成“基础型-综合型-创新型”的教学新体系。例如,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分别设计以基础技能为主的实验、知识与技能综合性验、具有开放性的创新型实验,在基础技能实验中,教师精心挑选出化学分析课程的精髓,如分析天秤称量练习、滴定分析法操作,重点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并且理解“量”的具体含义。在综合性实验中,设计了如鸡蛋壳中钙含量的测定、自来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量、奶粉质量中重要指标的测定等创新性实验,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能够灵活地运用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化学实验仪器,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让学生在做中教,教中学,加强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联系与一致性,进而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2重组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模块化分析化学课程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教学、实验教学有机融合的一种模式,其在教学内容上的构建上,应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本”为选择依据,改变原来课程的教学顺序与教学体系,对教学重难点进行重组整合,分为若干个项目模块,同时结合分析化学课程专业岗位技能要求,重点挑选出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实验原理、实现现象,弱化理论知识的推导验证,加强分析化学实验与实际应用教学的比例,以突显出岗位的需求。并将理论知识的教学巧妙地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然后以实践应用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组织课堂教学知识点,设计出从浅入深、从简到难的课程项目。当前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多年来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已经不能满足行业于企业的要求,为此,我们通过对化工行业与企业的调研,与企业共同解析化工生产和分析检验的主要环节,针对每个项目的技能关键点设计技能模块,按照技能模块组织教学。主要分为分析天秤与称量技术、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技术、滴定分析常用仪器操作技术、酸碱滴定技术、氧化还原滴定技术、配位滴定技术、沉淀滴定技术、电位分析技术、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原子吸收技术、气相色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共12个项目。这些项目基本包含了分析化学中所常见的四大分析方法与实验仪器分析,为了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在项目开始前,教师将所涉及知识点通过统一讲解与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条件,然后再进行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边做边学,进而提高学生在分析化学方面的职业技能水平与实践能力。
3改变教学方式,模块教学现场化
分析化学课程传统的实践教学由于受到经费、条件、环境等方面的限制,难以适应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为此,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应打破传统教学中的课堂讲解方式,将分析化学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融合教学,以“课堂-工作间”的方式,把教室搬到车间、实验室、化验室进行现场教学,学生边学边做,让学生完全参与到生产实践过程中去,打破以往传统的黑板上讲解分析化学的抽象、脱离实际、空洞的教学方式,推行理实一体化课堂,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形成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完全地参与到实践生产中去。课外教学实践是帮助学生熟悉职场环境、掌握工作技能的重要途径,通常采用任务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并且不断地总结出完成任务的方法。例如,可以让学生几人一组,成立调查小组,分别调查在某一养鸡场内,其土壤与饲料中重金属离子是否超标,含量、分布情况。不同的学生会对于同一个问题分析的角度不同,课外教学实践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实验室进行长期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这样实现产、学、研三方面的综合,不仅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机会,促进了学生适应工作环境能力,而且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发现了问题,可以有效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问题。如与某水检测实验室建立合作,学生参与到水质监测、样本采集、数据分析等工作;与某农业局建立合作,学生参与到土质土壤的pH值、有机物质、含氮量、含磷量等项目的分析监测工作。通过实践教学现场化,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与实践动手应用能力。
4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导向,构建科学考核体系
分析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价值导向,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将课程考核分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两部分,学生总成绩考核体系组成:40%化学理论知识考核+20%平时成绩+40%实践操作技能。实践操作技能部分,主要从学生实验操作规范性与熟练性、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报告撰写等方面进行考核,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态度、上课考勤记录、课堂参与度、课后作业等方面给予综合评分,要让学生通过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化学检验、化学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使其专业技能达到国家所颁布的化学分析工种的职业要求标准。
5结语
综上所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重组,创新教学体系,课程设计模块化,项目设计现场化,同时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与方式,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分析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为满足社会、企业发展需求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应用型的人才,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符合当前本科教学改革发展要求。
作者:孙强强 单位:商洛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琳娜,陈璟.高职分析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12):116-117.
[2]蔡怀鸿,孟建新,杨培慧,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本科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14,41(1):176-177.
[3]袁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分析化学实践教学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31(5):39-43.
[4]徐铮,周雪.“分析化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28):92-93.
[5]白靖文,徐雅琴,许晶,等.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2,29(6):28-30.
- 上一篇:大型模拟仿真软件在分析化学的应用
- 下一篇:中职分析化学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