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5-09 03:15:16
导语:高职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分析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通过分析食品类专业课要求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来引领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任务模块的设计,达到跟专业课程的紧密衔接,融实践能力的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为一体,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实施学中做、做中学、边做边学,教、学、做合一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1]。这种一体化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场所、职业素养等方面。1.理论、实验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整合在选取教学内容上,按照以实用为主、以够用为度、以应用为本的原则进行。为了避免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发生重叠讲述或者漏讲现象,同时兼顾学生考取资格证书的内容要求,将原来的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打破了原有的教学体系和顺序,重新梳理知识点,整合成一系列模块项目[2]。对于关键的知识点要进行讲解,但不强调理论的体系化和深度化。比如在基本操作技能模块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操作和使用,以往学生在做这类实验时常常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不知其所以然,操作也不够规范。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后,将考取资格证书实验项目如“果汁饮料总酸的测定”作为引子,导入实验,再把所涉及的必要理论渗透到实验,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然后通过设置某一实训项目重新整合基本操作,达到强化知识与技能的实际应用。2.讲授、听课和实操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为了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有机结合,实施学中做、做中学、边讲边做边学,促使学生在模仿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主思考、主动训练,将教、学、做一体化实施。根据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如某一项目模块在必要的理论课后,通过引导随即进入实验室开展与这个项目相应的实际操作训练,从而使理论与实践在时间和空间上融为一体,达到学生对理论的强化、对实验的记忆以及对操作的熟悉。而在某些项目模块的教学中,可采取先布置项目任务,让学生先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际操作,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教师围绕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翻阅资料来解决问题。尤其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各种现象,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在实验后组织实验答辩、总结和讲评。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专业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迁移和应用。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同时进行,不但能减少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开学习中有可能会出现的重复教学,而且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分析化学的实用性。3.教室、实验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场所一体化设置为了能使教、学、做一体化,尽可能地将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一体化设置,对于无法完全实现教学场所一体化设置的,授课教室也应尽量靠近实验室[3]。为了能给学生带来身临真实职业岗位的体验,通过用实验场所来设置与职业活动情境相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训练职业技能,感受职场氛围。尤其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不断地通过在实验室重复播放实验视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观看、纠正、规范实际操作。4.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等职业素养一体化训练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训练。学生的实际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职院校毕业生是否能迅速就业。在教学上要增大与岗位实践活动对接的力度,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在学习分析化学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同时,更要明白所学知识、技能、方法的实际意义。学生在学校中直接获取的知识和技能是有限的,很多新知识和技能得依靠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去获得,高职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能很快融入实际工作当中,还要保证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发展,这就需要在学校当中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具体的实验项目组织实施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合作能力,注重学生用理论指导实验和实验后的体会和总结。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构建价值观,端正职业态度和培养职业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本文来自于《高教论坛》杂志。《高教论坛》杂志简介详见.)
二、对分析化学课程理实一体教学改革的思考
经过对高职食品类专业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不少文科生本来对理化的学习感觉较困难,经过一体化的教学后,觉得食品中的化学还是很有意思,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同时由于学生实战练习的机会增多,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效果也得到增强,通过应用性训练又强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在改革探索中进行思考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了较大的自由度,也给教师在组织教学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没有处理好教、学、做的关系,也可能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1.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关系教师“教”要特别注意在教学案例的引入和专业知识小结上。教学案例的引入要立足于职业岗位的角度,结合实际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在完成某一项目教学上的归纳小结应当注意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容易记忆。2.处理好教师“做”与学生“做”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的关键之一是教师适度、适时的指导。在高职教师中不少是双师型教师,在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一般要进行演示的“做”,学生再进行模仿的“做”。如果指导过度,学生会存在依赖心理,只是一味地模仿,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下降,失去学习的主体地位,换个类同的项目就不知如何去做了。如果指导不到位,学生可能会出现畏难的情绪,不知从何开始做起,失去探索问题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做的时候要注意启发性引导,应当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当发现学生在动手操作的确存在困难时,才去扶一把。坚持以学生“做”为主、教师“讲”为辅的原则。3.注重课程考核与评价的一体化分析化学一体化课程的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技能实操考核成绩和期末理论考核成绩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采取过程性考查的方式评定,技能实操考核成绩采取项目过程性实训的方式评价,期末理论考核成绩以实验理论知识闭卷考试成绩来认定。其中实验报告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形式,应该摒弃照抄课本上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形式,关键要突出体现学生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和自我评价。教师的批改不仅仅有成绩,还应当有具体的评语。特别是在每次实验后及时批改并进行实验总结,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将理论融入到实验中去。还可以采取实验答辩的方式进行讨论、分析,达到实践操作技能的巩固和理论知识应用的加强。4.处理好学生个体差异与整体效果的关系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和做的情况,但教学中各环节一体化进程受到学生个体能力差异的影响。在每个实验项目进行过程化的评价和总结,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特别要注重“抓两头,促中间”,可以通过分组学习、讨论、相互合作等方式,对完成实验有困难的学生,要重点关注和给予帮助;对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比如分析化学滴定操作中的半滴操作是个难点,指示剂变色深浅反映出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水平,多在班集体中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让大家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同时请这些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去指导实验有困难的同学,既可以减轻教师指导学生的工作量,又可以保证学生实验步调的统一。5.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的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一体化设置的确给学生带来了工作岗位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但在使用当中也应合理应用。不同的项目教学内容要求不一样,不应为了追求一体化的概念而一刀切。有些跟实践操作联系不大、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就应当在多媒体教室里进行教学,因为在实验室里没有教室中安静学习的氛围,同时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也常常会造成学生分心。另外,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要适度,有些公式应用的步骤和具体实例的演示过程也应当交错使用板书的形式,这样更容易使学生一步一步跟进学习进度。
总之,在高职分析化学课程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能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增强,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能找到一个较好的结合点,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如教材教案、实践设施、师资力量等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更好地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本文作者:谢洁工作单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化学教学系统性研究与思考
- 下一篇: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