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微粒观建构策略
时间:2022-12-22 10:38:52
导语:初中化学微粒观建构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化学是初中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微粒观又是化学基本观念中的基础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构建微粒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初中化学学习的切入点,还能锻炼、发展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本文探析初中化学微粒观建构的重要意义,从规划教学、联系生活、重视实验、知识体系等方面着手,提出建构有效微粒观的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粒观;建构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开展初中化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观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本质,指导学生找到有效的化学学习方法。微粒观作为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构成内容,其构建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丰富多彩的微观物质世界,并在脑海中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内容对微观现象进行解释、分析与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获得更好的成长,促进初中化学教学目标的达成[1]。
一、初中化学微粒观建构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微粒观的构建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学习化学知识
相较于其他学科,初中化学学科的抽象性特征更加明显,特别是对原子、分子等微观世界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学生极容易出现理解、掌握困难的情况,而在完成微粒观建构以后,学生能够有效理解自然界的物质变化,实际学习中也不会再出现茫然无措的状况,可以更加深入地学习和探索化学知识。
(二)有利于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受以往思维方式的影响,学生分析问题多会从宏观角度进行考虑,然而在初中化学学习中,面对宏观变化学生需要转变思维方式,运用微观思维进行追根溯源和深层次分析。通过微粒观的建构学生思维会自动进行转换,帮助学生理解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会极大得到提高。
(三)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开展化学学科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微粒观的构建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入学习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中逐渐养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分析问题的习惯,在具体的探究实践中学生的认知、分析、操作、应用等能力也会极大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达成化学教学目标[2]。
二、初中化学微粒观建构的有效策略
(一)深入剖析教材,优化教学设计
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知识主要通过书本教材和教师课堂教授实现,而依靠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的知识十分有限,因此还要将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微粒观,教师在开展教学前要深入剖析书本教材,在完整掌握教材中的微粒观知识内容后,优化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一系列教学活动中逐渐树立起微粒观。同时考虑到学生在初中阶段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科,相应的抽象思维及能力尚未形成,学习过程中无可避免会贯彻宏观概念。为了更好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实际课堂中要着重凸显教学重点,去除一些无关紧要的枝节,从深化学生理解、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等方面入手,恰当选择课堂教学方式,以推动课堂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展开,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逐步完成微粒观的构建[3]。
(二)以概念为基础,不断渗透微粒观
培养学生的微粒观短时间内无法实现,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课堂教学渗透,在实际教学中也不能将微粒观看作一个知识点教授给学生,而是要将微粒观作为一种思维形态,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堂教授的化学知识及现象,反过来灵活运用化学知识感知和认识世界。由于学生初中阶段才正式接触化学学科,教学中要让学生完成微粒观的构建必须从基础入手,注重原子、分子、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等理论知识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随着学生学习理解不断深入,他们会逐步建立起自己观察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在学生对微粒观有了更加稳定的理解后,也能领悟更深层次的物质微粒观。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微粒的基本属性,着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构成物质的粒子一直不停地运动、微粒相互间有间隔”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初步构建抽象微粒观奠定良好的基础[3-4]。
(三)紧密联系生活,揭露问题本质
初中化学很多知识都来源于实际生活,一些生活现象中也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原理,在学生构建微粒观时,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与利用生活化素材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现象时实现微粒观的有效构建。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砂糖放入热水中,不一会儿砂糖就会消失不见,而水变甜了。或者夏季阵雨过后路边出现较多水渍,而太阳一出来这些水渍就会消失不见。尽管这些生活现象学生已经司空见惯,但是却很少将其与化学原理联系在一起,简单来说就是没有透过现象发现事物本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让学生思考和分析其背后蕴含的化学原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微粒观等知识,帮助学生初步完成微粒观的构建,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主动根据事物现象探寻其本质[4]。
(四)重视化学实验,对比分析现象
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在自主操作和实践探究中感知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进而在脑海中构建完整的知识印象,促进学生构建微粒观。特别是抽象的粒子知识学习,学生由于看不见、摸不着而无法学习和理解,而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和直观化,学生在观看到宏观现象后会自觉思考这种现象的根源,并通过微观学习把握现象本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手、脑、眼都充分动了起来,在一起配合工作中系统性地把握整个实验,更加深入了解相应的化学知识、原理、现象,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等能力。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能开动脑筋展开沟通交流,细致分析实验步骤、过程、现象,并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掌握出现的化学现象与微粒之间的关系,想明白其出现的根本原因及过程。
(五)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微粒观建构
初中化学涵盖的知识内容很多,针对不同知识需要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才能促进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学生受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因素影响,对相同知识学习的最终效果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教师开展化学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微粒观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合理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学生微粒观的构建也会更加事半功倍。这些教学方法包括:1.多媒体教学法。站在微观的角度,对相关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和认识可以促进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本质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取得知微见著的效果。特别是一些微粒的变化过程,单纯让学生进行想象无法让他们准确把握,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音视频结合、直观形象展现等优势特点,让学生可以详细看到化学反应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微粒观的构建[4]。2.角色扮演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悟微粒的特性,在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时,学生通常会因为缺乏感性认识出现理解困难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通过学生不同的表现状态类比物体气态、液态和固态情形,整个过程不仅实现了化抽象知识内容为具体,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解决学习遇到的问题。
(六)绘制知识网络促进微粒观的建构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很多重要概念和具体事实,但是这些知识内容十分散乱地存在于学生脑海中,短时间内如果得不到巩固和应用就会被学生逐渐遗忘,学生使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更不用说构建微粒观。要想改善这一状况,学生需要定期系统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回顾和总结之前学习的知识内容,并动手绘制相应的知识结构网络图。为了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将知识审查融入其中,通过每个小阶段的知识审查活动引导学生更加积极注重构建知识网络图,在学生脑海中不断深化涉及的很多重要概念,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应用中灵活转换与运用,最终达到见著知微、见微知著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形成微粒观。
三、结语
微粒观是初中化学基本观念中的基础内容,学生在具备微粒观以后可以找准初中化学有效的学习切入点,促进学生思维方式向微观方向转变,引导学生更加深入思考和探究化学现象,学生在提高认知的同时,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发展。然而培养学生的微粒观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渗透和培养微粒观,实践中要联系教学和学生实际学情,掌握和分析书本教材中蕴含的微粒观内容,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与活动中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化学思维方式,依靠课堂探究、化学实验等教学方式逐步促进学生微粒观的建构,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看不见的世界的精彩。
参考文献:
[1]王荣桥.初中化学微粒观建构的有效策略[J].化学教学,2019(2):31.
[2]袁金连.初中生微粒观的建构与发展教学策略[J].师道:教研,2017(2):48.
[3]于昌凤.初中化学“微粒观”建构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分子”教学为例[J].化学教育,2014(9):23.
[4]韩文宗.基于观念整合视角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以初中化学微粒观建构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1):3.
作者:张林巧 单位:河北省宁晋县北河庄初级中学
- 上一篇: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应用
- 下一篇:石油化工设备及施工质量管理研究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