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微型实验探究

时间:2022-11-16 11:04:45

导语:初中化学微型实验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化学微型实验探究

摘要:微型化学实验主要指在微型化的实验仪器当中,使用微量化的实验药品,从而获取化学信息的实验过程。由于微型化学实验便于操作的实验特点,能够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初中化学的实验现状,分别列举微型化学实验的特点与优势,进而提出微型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的应用策略,旨在帮助教师将微型化学实验更好地应用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环节中。

关键词:微型试验;初中化学;应用探究

化学是一门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科,很多的化学定理与化学公式都是经过前人无数次试验得出来的结果。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课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化学实验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可以直观地学习课堂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操作实验仪器,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习兴趣。然而传统的化学实验基本上都是使用玻璃器皿,仪器较大,又不便操作,导致化学课堂经常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自导自演,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学习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的高度。微型化学实验的出现在部分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状,学生可以通过几件微型实验仪器,就可以对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现象进行解释,增强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学生也可以使用微型化学实验仪器,通过教师对课本内容的讲解,自己动手做实验,既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又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内容,加深学习印象。

一、微型化学实验的特点与优势

(一)操作难度低,使用试剂少。与传统的化学实验相比,微型化学实验有仪器小巧、便于操作、趣味性强的特点,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即便是在课后,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做试验的方法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以简便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化学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微型试验的仪器小巧,在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实验试剂就相对较少,从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化学药品的使用量,减少不必要的药品使用,节约开支,避免浪费,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教学理念,为减少环境污染作出了贡献。(二)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理念。初中化学的新课程中设置了许多简单的化学实验,其中很多实验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所以在化学课堂上,不再是教师在讲台上单纯进行知识灌输,或者教师在前面进行实验演示,学生完全充当的是旁观者角色。这样的教育模式并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整个化学实验过程中都是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学生很难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微型化学实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动手参与课堂的化学实验,通过对化学实验的独立操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学生还可以通过记录实验过程,进一步掌握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微型化学实验不仅仅是指将传统的化学实验简单浓缩,而是从根本上改进了传统的化学实验模式,重新设计和改进化学实验装置,创新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教育理念的创新。

二、微型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的应用策略

(一)联系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化学中有很多理论都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得来的,初中化学的新课程中也设计了很多活动与探究的栏目,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既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学习“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教师完全可以发动学生寻找生活中含有碳酸钙的物质,比如用鸡蛋壳与食醋,这两样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学生完全观察将鸡蛋壳与食醋进行反应,也可以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二)充分利用废旧物品。微型化学实验对环境的保护不仅体现在药品使用量的减少上,更体现在改进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上。充分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化学实验,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又可以节约部分成本。例如,废弃的药瓶可以当作广口瓶。废旧的输液管可以当作导管等等,废旧物品的有效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化学实验室的污染。在许多农村中学,很多学校面临经费短缺的问题,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实验可以解决部分经费问题,不仅进一步保证了师生的人身安全,又为绿色环保做出了贡献。微型化学实验使其在传统的初中化学实验当中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它小巧简便地使用装置,相对较少的药品使用和灵活的实验操作,都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进教学模式有着重要意义。将微型化学实验合理应用到初中化学课堂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作者:刘兴忠 单位:甘肃省古浪县大靖教育工作站

参考文献:

[1]王琳.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2016(6):249.

[2]王荣桥.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4(1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