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范例教学研究

时间:2022-05-11 09:44:55

导语:初中化学范例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化学范例教学研究

范例教学是由德国的教育学家M•瓦根舍因提出的.范例教学法就是以典型范例为中心的教与学,使学生能够从依靠典型范例到掌握规律,借助这种范例独立地进行学习,并发展其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的强调,亟需化学课堂应变教为学,这就要求学生加强对范例的理解与内化,通过范例设计等方式,实现化学思想的理解与化学规律的运用.本文以沪教版为例,浅谈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目标引领,创设主题性范例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结合化学目标及原理精心设计问题及步骤,将学习目标渗透在范例中,通过化学主题性范例的思路引领,让学生实现对化学理论规律及运用的“内化”,进而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教学设计中,以“明白酸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作为学习目标,创设主题性范例.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在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认真观察与分析,理解“白酒”是碱溶液,向碱溶液中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再向溶液中加的是酸溶液,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红色溶液变无色.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强化主题,教师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分析与猜想,即酸碱的中和反应.利用酸碱的化学性质,证明酸或碱的减少与消失.验证有新物质生成,根据反应放出热量,都可以判断发生化学反应.实验完毕,各小组进行交流实验方案和现象,教师适当评价,促进学生对主题范围内的化学规律的认知与理解,然后引导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二、思想渗透,关注兴趣性范例

九年级的中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发达、理性思维渐趋成熟的年龄阶段,这一阶段的认知特点与心理规律要求我们的化学教学既要关注兴趣性范例,又要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化学思想.在《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习目标确立了“结构———性质———用途”的教学思路,为了强化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理解,教师不妨设计“空瓶变瘪”的趣味实验,以“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演示实验的操作,来渗透化学思想在学生头脑中的理解与掌握.准备矿泉水塑料空瓶一只,装有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首先,将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其次,往塑料瓶中倒入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瓶子立刻变形,还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瓶子被扭曲得不成样子,在桌子上痛苦地“扭动”.面对这一奇特化学情景,同学们惊呼连连,急于“探秘”.这时,教师抓住学生的关注焦点,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趣味现象背后的化学思想,并书写化学反应的原理:CO2+2NaOHNa2CO3+H2O,以在直观范例中强化教学效果,在兴趣中渗透化学思想,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化学范例教学中突出趣味性,本质上的化学思想的有效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世界的好奇心,促进对化学规律的探索热情,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认知与理解程度,提高学生对化学科技小制作和课外实验活动的求知能动性.

三、规律运用,归纳迁移性范例

为加深学生对CO2与CO的性质及规律的理解,并能够在具体的范例中迁移运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二者结构、性质的差异性特征,运用对比的思想针对“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鉴别”巧设问题,让学生通过化学规律反推CO2与CO的鉴别方法:⑴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一氧化碳;⑵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一氧化碳;⑶将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能使黑色的粉末变成红色的是一氧化碳,不能使黑色的粉末变成红色的是二氧化碳;⑷分别点燃气体,能产生声响的是一氧化碳,不能产生声响的是二氧化碳;⑸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集气瓶口,能使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气体能被点燃,且产生蓝色火焰的是一氧化碳;⑹将气体分别通入血液中,能使血液变成樱桃红色的是一氧化碳,能使血液变成暗红色的是二氧化碳.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借助典型的迁移性范例的设计,实现学生从化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到化学规律的归纳与运用,既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科自信,使其对化学的认识全面而深刻.

四、合作学习,探究开放性范例

教师创设开放性教学范例,优化化学课堂的学习模式,本质是引导学生贯通的生活体验与化学学习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对陌生的化学知识获得“生活化”的深度理解,甚至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中,通常的学习目标是:根据金属能否与酸反应及反应剧烈程度,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了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加深对这一规律的认知理解,教师不妨创设开放性的化学范例,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将生活与化学联系起来,有不法商人将铜锌合金冒充黄金高价出售,请你用自己所学化学知识来探讨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并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学生根据“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规律,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联系黄金的不活泼性,探讨真假黄金的鉴别方法及原理:⑴取样品,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变成黑色的是假黄金,不变色的是真金;利用铜、锌等多数金属可以与氧气反应,黄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原理,加以验证.⑵把样品置于稀盐酸或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则该是假黄金,无现象是真金;根据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来加以验证,活泼金属锌可以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设计多样性、趣味性、开放性的化学范例,有利于优化化学课堂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对自然世界的求知兴趣与探索热情,强化学生对于化学规律的深度理解及实际运用.因此,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科学创设教学案例,以丰富化学学科的理论研究,促进教学实践的发展.

作者:陆明芹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