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及护理分析
时间:2022-10-18 04:10:47
导语: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及护理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研究在骨科患者术后的疼痛时采用具体护理干预后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100人。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长期用具体护理干预模式。结果采用综合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疼痛感要明显低于只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结论在对骨科患者术后的疼痛治疗中采用正对性护理模式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且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骨科患者;术后疼痛;针对性护理
多数骨折患者在进行手术后会感受到难以忍受的疼痛,这是由于组织损伤导致的,也属于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之一。多数患者在恢复期间由于较长的康复周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情绪,例如抑郁、慌张等负面情绪。且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体验也会降低[1-2]。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医学成就的不断提升,患者术后的护理方面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护理模式已经逐渐趋于系统化,因此在对于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以人为本,将重点放在提升病人的护理质量上。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尽量降低骨科患者术后的疼痛感。为了更好地探究护理效果,随机选取了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骨科门诊接受治疗的对100名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均对以上患者的疼痛原因进行调查,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模式,且护理效果较为明显,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信息。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骨科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观察组中有男性64名,女性36名,其中年龄最大70岁,最小13岁,平均(44.7±7.8)岁。另外选取2018年1月前来我院骨科门诊接受治疗的100名骨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照组中有男性57名,女性43名,其中年龄最大69岁,最小14岁,平均(44.6±7.9)岁。随后对比所选患者病程、病史、创伤程度等其他基本资料,发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具有可对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只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了解患者的疼痛原因并给与相应的护理模式,详细操作如下。1.2.1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1)生理因素:骨科手术患者对于在术后的体位要求非常严格,只有保持正确的体位,才能加快患者恢复的速度,防止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出现痔疮和肌肉痉挛,每天需要适当的辅助活动,防止骨骼关节发生功能障碍,出现对于恢复不利的情况。由于在手术中使用的器械多为金属制品,在接触到皮肤血管、皮下组织等含有神经节的部位时,患者的疼痛感会突然加剧,难以忍受[3]。(2)病房环境:在病房进行恢复治疗时,病房中的物品摆放,环境设置,噪音的大小,灯光的强弱对于患者的影响都不可忽视,护理人员可在布置病房时适当询问患者的意见,努力做到患者舒适。(3)心理因素:对于年纪较大或者社会经历浅薄的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相应的可能会出现的心理状况比较多,在手术之后可能会担心自己能否恢复到健康状态,在疼痛的折磨下,患者极为容易出现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针对这类患者,应该主动与之交谈,讲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有趣事情,分散患者对于自身病情的注意力,减少病痛引起的疼痛感。护理人员可以多与患者讲解一些治疗后恢复比较成功的案例,用来增加患者对于疾病治愈的信心。1.2.2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对策。(1)护理评估:疼痛评估时了解患者病痛恢复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护理人员对于手术完毕的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由于不同的患者所能忍耐的疼痛感不同,所以护理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的患者,了解每个患者的疼痛耐力,测定方法可以通过患者呼吸方式、肌肉的紧张度、掌心分泌的汗液等进行评估预测。完成疼痛感评估预测后,还需要评估患者的术后疼痛原因。(2)健康教育:对于在病床上恢复的患者来说,正确的体位对于病情的恢复尤为重要,在指导患者正确体位的同时,需要患者家属在旁观看,防止患者自行变更体位时引起错误的方式,影响恢复。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学习正确的按摩方式,并亲自示范指导。在工作时认真倾听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疑惑,对于存在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护理人员详细为其解答。每天按时记录患者的恢复状况,在患者感到舒服的前提下找到合适的体位,按时变更体位,以免长时间卧床导致血液不通,身体麻木。在患者心情不畅时,主动与患者接触交流,通过听音乐,读书的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3)病情观察:要求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伤口进行检查,并严格按照检查要求并记录。检查患者手术创口时,观察患者伤口是否发生肿胀,是否有脓血溢出伤口,仔细询问患者伤口是否出现疼痛感,一旦患者伤口疼痛感强烈,及时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缓解患者疼痛。如若患者手术创口肿胀并且伴有牵引疼痛时,护理人员要及时联系主治医师,检查是否需要进行二次伤口处理,是否需要对伤口进行减压。如果患者创口恢复一切正常时,及时寻找患者疼痛病因,如由于伤口包扎过紧引起,护理人员要及时放松包扎纱布,避免患者加重疼痛。(4)心理护理:①心理支持:对于疼痛忍耐力相对较差的患者,需要在心理上给予慰藉,帮助其分散注意力,减轻痛苦。②担心预后:患者普遍存在的恐惧心理使得其恢复缓慢,治疗效果受到阻碍,护理人员需要多为其讲解成功案例,分散患者的恐惧心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及时与患者家属做好详细沟通,相关的细节工作要做好,保证患者在一个舒适的条件下恢复健康,使患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这样也有助于患者的恢复[4-5]。(5)保持舒适的环境:患者在恢复期间会有较长的一段时间无法自行活动,只能卧床静养,因此在休养期间病房内的环境对患者后期的创口恢复有着极大的影响。护理人员要注重物品摆放,定时清理病房,及时通风,为患者提供一个清洁、干燥、舒适的静养环境。同时要保持室内的温度23~26℃,防止病房内温度变化过快,影响创口愈合时间。当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护理人员要正确的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避免由于长时间不活动肢体,出现肌肉萎缩的现象。在查房过程中,做到四轻,尽量不要打扰患者休息[6]。(6)睡眠指导:在后期康复期间,尽量要求患者早睡早起,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患者每天有足够的休息时间。1.3疗效判断。统一使用疼痛等级检测表对两组患者术后的伤口疼痛度进行评级。疼痛主要分为3个等级[7]:1级是轻度疼痛,指患者在进行轻微活动时出现的自己可以忍受的疼痛;2级是中度疼痛,指患者术后一直出现疼痛感,需要使用镇痛剂来帮助缓解疼痛;3级是重度疼痛,指患者一直处于难以忍受的疼痛状态。调查完对结果进行详细记录。1.4数据分析实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记录数据进行详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说明差异较大,临床对比价值明显。
2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疼痛等级调查数据进行对比,使用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伤口痊愈时间、疼痛等级以及药物使用效果等方面,均要好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数据有较大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患者在手术之后的疼痛属于普遍现象,疼痛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增加了疾病恢复的难度和并发症发生的危险[8]。本次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普通护理的对照组在各个方面的效果明显不如采用针对性护理的对照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后,可以明显改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于抵抗疾病的信心,经最后实验结果分析,两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可比性。综上所述,在对骨科病人的护理中,采用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在恢复时的疼痛感,改变患者的心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此模式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经实验证明,此方法在对于骨科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海秀,万志勇.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9(10):2122-2123.
[2]戴彩虹.骨科术后疼痛原因分析与疼痛护理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8,17(12):9021-9022.
[3]周月清,陈叶辉.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干预[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8,3(12):9012-9013.
[4]胡婷婷.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及护理[J].当代临床医刊,2017,2(12):3719-3720.
[5]陈霞.150例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8,30(14):2421-2422.
[6]葛天慧.对创伤骨折患者实施疼痛干预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41(13):711-712.
[7]张桂仙.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效果及满意度调查[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8,3(12):621-622.
[8]郭文琴,李会川.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疼痛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电子期刊,2018,3(2):89-90.
作者:卢敏 胡芸 祝海萍 单位:新疆军区总医院 创伤骨科
- 上一篇:骨科腰腿疼痛护理论文
- 下一篇:职称论文怎样定位容易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