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服务在外科护理的实践效果分析
时间:2022-08-06 03:00:07
导语:护理服务在外科护理的实践效果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评析在外科护理中实践强化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随机择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外科接收并实施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为调研对象,依据临床护理服务方式的差异将这些患者分别纳入基础组和优质组,各组48例,对比分析两组外科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出现率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情况。结果优质组外科患者住院天数是(7.3±1.58)d,基础组外科患者住院天数是(14.8±2.04)d,优质组外科患者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基础组,两组间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出现率6.25%显著低于基础组的33.33%,两组间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做好常规护理工作的基础之上,强化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减少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使其恢复速度加快,进而缩短住院天数,并能提高外科护理整体质量,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外科护理;强化优质护理服务;实践效果;并发症;满意度
外科作为医院重要的一个基础科室,其接收的住院患者多数需要实施手术治疗,且病情较危重,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要求高[1]。针对外科患者,在其住院治疗期间应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以最大限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2]。近些年来,优质护理模式已被推广实践于各科室护理工作中,并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效,特别是在外科护理中运用该护理模式的效果得到广泛认可[3-4]。此文随机择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外科接收并实施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为对象,旨在评估强化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于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效果,将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来源:随机择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外科接收并实施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为调研对象,包括49例男性,47例女性,年龄20~64岁,平均(41.8±7.59)岁;依据临床护理服务方式的差异将这些患者分别纳入基础组和优质组,各组48例,分析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等各项基线资料,其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到我院外科就诊,且需要住院观察及接受手术治疗,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智力障碍、精神极度不稳定及拒不配合该项研究者。1.2方法:基础组践行外科常规护理服务,工作内容为:入院信息登记、指导完成临床检查、介绍医院和病区环境、病情监护、遵医嘱用药、环境护理、饮食干预、常规健康教育等。优质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开展强化优质护理服务,常规护理内容同于基础组,强化优质护理服务的详细措施为:1.2.1积极改变陈旧、落后的护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核心”的关键服务理念,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和责任意识,改变以往被动护理的陈旧思想,辅助患者解决遇到的各种急性问题,护理期间注重结合患者的病情和实际状况,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临床服务。1.2.2加强外科护理质量管理,积极改进护理服务体系。健全科室护理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护士自觉参与服务督导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落实各环节护理工作,同时接受上级责任领导的实时督查与考核,合理贯彻优质护理的原则与要求,全面完善外科护理服务体系。1.2.3改善外科护理操作流程,提升护理专业技能。采取分病区方式开展综合化优质护理,每个分区均有专人负责,加强巡视和病情观察,秉持“提前预防、及早发现”的原则,加强每位患者的风险防范力度,尽量减少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出现概率,特别是对于重病手术抢救者,责任护士要强化巡视力度,保证其在院治疗期间的存活率和病情恢复率。1.2.4外科优质护理的具体实践措施。①手术前优质护理:在手术治疗前,护士要向患者和亲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讲解手术方式、操作流程、术中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治疗安全性等内容,以消除患者不必要的顾虑。同时,按照不同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针对性方法进行心理疏导,教会患者调控自我情绪,以保持轻松、稳定的情绪对待手术治疗。手术之前,教会患者在床上使用尿壶、便盆,指导其采取正确的术中配合体位;做好皮肤护理准备,防止术后出现皮肤感染;指导患者学习有效咳痰、排痰、深呼吸等训练方法,避免术后大力咳嗽而诱发切口破裂或切口感染,督促吸烟者在术前2周禁烟;胸部手术者,需学会腹式呼吸训练方法;肠道手术者,需重点关注其口腔卫生,做到早晚刷牙,避免口腔炎症出现。②手术中优质护理:进入手术室之后,护士和患者主动交谈,辅助其选取合适体位,予以常规消毒及麻醉处理,同时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水平。对于局麻患者,护士在手术中应注意询问其感受,及时告知手术进展,并给予鼓励和安抚,使手术操作能够顺利、有序完成。③手术后优质护理:a.向患者讲明各项术后措施的目的和必要性,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配合度,例如,如何改变卧床体位、怎样保持引流通畅、如何加强机体营养等。b.指导患者开展早期功能训练,防止出现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并帮助切口尽快愈合,使胃肠蠕动增强,改善食欲,避免出现便秘、腹胀等症状。c.患者在手术治疗以后,可能伴有心情抑郁、精神紧张等不良问题,护士应和患者积极沟通,找到其出现不良心理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协助患者解决各类问题,改善其心理状态,以促进术后恢复。d.做好术后生活护理及饮食干预。辅助患者选择舒适的卧床体位,保证充足睡眠,每日做好个人卫生护理,同时注意询问术后排气、排便、睡眠等情况,若有异常反应,护士及时和临床医师汇报,并给予对症处理。术后饮食方面,护士应指导患者科学搭配饮食,特殊情况下,可以咨询专业营养师和主治医师,为患者规划饮食方案,保证患者每天摄取足量的营养物质,使机体免疫力增强,并加快康复速度。1.3评价指标:统计两组外科患者的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出现率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情况;护理满意度问卷由我院自行设计而成,在两组患者出院时,向其发放满意度问卷,满分为100分,≥90分视为很满意,70~89分视为较满意,低于70分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很满意率+较满意率。1.4数据处理:使用SPSS22.0软件对各项数据予以计学分析,计量数据表达为(x-±s),数据比对经t检测;计数数据表达为(n/%),数据对比经χ2检测;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时以P<0.05来表示。
2结果
2.1两组外科患者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出现率:优质组外科患者住院天数是(7.3±1.58)d,基础组外科患者住院天数是(14.8±2.04)d,优质组外科患者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基础组(P<0.05)。两组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情况见表1,优质组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出现率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2.2两组外科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优质组外科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35例很满意,12例较满意,1例不满意,护理服务总满意度97.92%(47/48);基础组外科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24例很满意,14例较满意,10例不满意,护理服务总满意度79.17%(38/48);优质组外科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基础组(P<0.05)。
3讨论
外科临床护理的任务繁重,大部分患者病情危急,且病情变化较快,护理人员除了做好基础工作外,还需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力度,以减少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出现率,提升外科护理整体水平[5]。优质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核心,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方式,此次研究中,我院外科强化优质护理服务,从改变陈旧、落后的护理观念入手,要求全科护士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核心”的关键服务理念,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和责任意识,注重结合患者的病情和实际状况,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临床服务[6-7]。与此同时,积极改进护理服务体系,健全护理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落实各环节护理工作,全面完善外科护理服务体系[8]。然后,改善外科护理操作流程,采取分病区方式开展综合化优质护理,加强巡视和病情观察,加强每位患者的风险防范力度[9]。在实际的优质护理实践过程中,护士将优质服务贯彻于每一个护理环节中,整个围术期为患者提供了优质化、系统性、舒适化的干预服务,兼顾患者生理、心理两大方面的健康护理,确切体现了优质服务理念,使患者获得良好、舒适的外科护理体验,进而有效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和护理服务水平[10]。该项研究的结果表明:优质组外科患者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基础组(P<0.05)。优质组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出现率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优质组外科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基础组(P<0.05)。此结果和既往相关研究的结论基本保持一致[11-12]。综上,在做好常规外科护理工作的基础之上,强化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减少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使其住院时间显著减短,并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该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作者:于岸萍 单位:庄河市中心医院
- 上一篇:如何提升基层外科护理质量
- 下一篇:岗位设置在门诊护理管理的运用
精品范文
10护理护患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