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4 20:55: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外科护理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论文
1术后疼痛评估
1.1口述疼痛分级评分法:将疼痛分为无痛,轻微疼痛,中度疼痛和剧烈疼痛,每组1分。
1.2数字疼痛评分法:用0-10这11个低点的数字描述疼痛强度。0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1.3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采用1条10厘米长的直线或标尺,两端分别为0和10,0代表无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
2手术后疼痛的原因
2.1内脏受伤所致的疼痛:内脏手术操作刺激引起的内脏痛,开腹手术后,胃和胸管内气体扩张或引流不畅,刺激腹膜,引起的疼痛。
外科住院病人失眠心理护理论文
【关键词】病房
[摘要]目的:了解外科住院病人失眠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办法,从而提供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通过作者对3000例患者的观察结果,大部分病人存在严重的失眠,主要原因为心理因素、疼痛、环境、药物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外科患者失眠是较为普遍的,在临床上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积极对症处理,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以减少失眠率,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病房;失眠;护理
失眠作为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不少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许多困扰,它使人们的生理节律紊乱,活动能力严重下降。我科自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3000例患者,其中2480例失眠。
1失眠的流动病学研究
据调查,全球范围内,失眠人群占总人群的40%~50%。失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型,前者占失眠的25%,是失眠的一种临床症状表现的一种疾病,后者则继发于疾病,精神因素属于疾病的一种临床症状。
骨外科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治疗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实施住院治疗的骨外科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两个病区,即甲区与乙区。每区选取患者48例作为护理对象,并交由24名护士开展护理工作。甲区患者中平均年龄为(38.32±4.38)岁,在院治疗平均时间为(24.4±4.2)天,对应护士平均年龄为(24.43±2.19)岁,护理年资平均为(6.43±2.83)年;乙区患者中平均年龄为(39.73±4.39)岁,在院治疗平均时间为(27.3±5.5)天,对应护士平均年龄为(25.17±3.21)岁,护理年资平均为(6.47±2.16)年。1.2治疗方法。甲区运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乙区采用分层次护理管理措施,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主要包含创建分层管理模式、划分层级和任职资格、明确各级护士的工作职责、落实分层培训及考核四部分。首先确定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领导小组的组长及不同病区的相关负责人,依据护士的学历、工龄、职称及工作能力对其实施层级划分,共分为0-4级,不同层级的护士将承担不同的工作内容,并根据各层级护士的工作职责,规划对应的培训内容及目标[2]。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区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的评分数值、不良护理情形发生的可能性及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1.4统计学处理。对试验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作统计分析处理,分析处理过程需借助于SPSS18.0软件实现,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方式,并运用(—χ—±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使用χ2检验方式,并运用百分比表示。若P<0.05,则可认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区护理质量对应指标的评分数值对比。(见表1)2.2两区不良护理情况的发生率对比。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甲区药液外渗、给药错误、压疮、坠床、管道滑脱等情况对应病例数分别为4例、2例、2例、3例、2例,不良护理情况的发生率为27.08%;乙区药液外渗、给药错误、坠床等情况对应病例数分别为2例、1例、1例,不良护理情况的发生率为8.33%。由此可见,甲区不良护理情况的发生率相较于乙区,下降趋势显著(P<0.05)。
3讨论
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独特优越性,可以实现对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的有效调动,实现护士的岗位、职责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化配置,不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及滥用情形[3]。其次通过分层管理制度增强护理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严格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准则,提供人性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服务,提升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及依赖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降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各层级护士依据年资、职称、能力分别管理不同类型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护理过程的安全性[4-6]。研究发现,甲区患者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数值显著优于乙区;甲区不良护理情况的发生率相较于乙区,下降趋势显著;甲区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相较于乙区,提升趋势显著。
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该院收治的行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中选取22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10例。在对照组中,有52例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8~71岁之间,平均为(44.5±5.7)岁。在实验组患者中,有61例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9~69岁,平均为(44.0±6.2)岁。两组患者均是自愿参与该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管理方法
在对照组中,对11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体征检测、血尿常规检测以及用药等方面的普通护理;在实验组中,对10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严格的外科手术室护理,其具体方法如下。
①手术室的合理布局应该能够与具体的治疗工作要求相符合,同时还能够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可以对手术室进行无菌区和非无菌区的划分,合理安排手术设备及其相关器械;
急诊外科护理危机管理论文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年5月1日-2014年4月1日急诊科收治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急诊外科护理中采取危急管理的方式,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分布范围在18~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2±2.4岁;对照组采取普通常规管理方式,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分布范围在17~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2.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显著性小,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试验经该院临床试验机构及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入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护理方式,而对实验组在常规管理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危机管理方式,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护士的危机风险意识;(2)加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3)建立风险防范小组,确保护理人员各司其职;(4)改善科室护理体制,建立健全的护理管理体制;(5)树立榜样,维护医院及护理人员的良好形象。
1.3观察指标
小儿外科手术护理管理论文
一、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本科室中,固定病床共计60张,而重症病床以及新生儿病床分别为15张和10张,病房均实施封闭管理,且不设置陪护人员。本科室中共有16名女性护理人员,其年龄为20-46岁,平均年龄为(31.3±0.5)岁;学历情况:本科、大专、中专分别为2名、9名和5名;职称情况:主管护师、护师和护士分别为3名、4名和9名。
2.方法
(1)合理地进行分工
依据小儿外科手术病房的特点,本研究中将病区工作主要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前线工作。包括手术患儿的生活护理以及健康宣教工作,该工作可直接地面对各个患儿,目的在于为患儿实施直接性的临床护理服务。从事这一部分工作的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要较强,且要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牢固的相关专业知识结构以及较高的临床护理技术水平。第二,医疗和基础文书工作。此部分工作内容包括对医嘱进行相应处理和日常药物管理工作,从事此部分工作的护理人员无需直接地面对各个患儿,其主要是与内部顾客如医护人员、后勤人员以及药房药师等进行沟通。对于组织管理能力或身体素质较差的护理人员如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护理人员等可予以适当安排,既能够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又可以适当地照顾特殊时期的护理人员。第三,封闭病房的工作。从事此部分工作的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为围手术期的患儿提供各种护理服务,从事此部分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观察能力和针对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需将资深的护师安排在此部分工作中,以为围手术期的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对肝胆外科护理应用风险管理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本院在肝胆外科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的一些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提升防范意识,并对其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护士的防范意识显著的升高了,依法实施护理自律行为明显的提高了,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有了显著的下降,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不断的升高。在临床护理中没有发生严重的纠纷与护理差错事故。临床护理质量的各个指标都已达到了标准,收到了很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在肝胆外科中实施临床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以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风险管理;肝胆外科;护理
当前,肝胆外科的临床手术是比较复杂的,此科的高龄患者数量是比较多的,所以临床医疗护理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因此,我们要求临床的护士要具备高超的护理技术,使得护理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患者的就医安全[1]。我们在肝胆外科应用风险管理,对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增强护士的防范意识,对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现将有关的情况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肝胆外科的患者的相关情况作为临床研究资料,收治的患者主要是外伤或者是癌症患者。患者的年龄为12-80岁,哪个年龄段的患者都有,患者的情况一般是比较严重的,这就使护理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隐患。
外科术后感染预防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行颅脑手术治疗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23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为(52.48±6.33)岁,其中脑血管疾病42例,脑积水30例,垂体肿瘤1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25例,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为(52.53±6.35)岁,其中脑血管疾病40例,脑积水31例,垂体肿瘤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外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外科强化护理管理干预,包括:①组成包括科主任、护士长及有责任护士在内的强化护理管理小组,加强外科术后感染预防推广监控工作。②建立健全术后感染预防机制及工作标准,每周组织护理人员总结工作中出现问题,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增强护理人员感染预防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行为标准;③完善包含无菌器械管理、抗生素管理及病房环境管理等管理制度;由专门护理人员对无菌物品存放进行规范管理,按照消毒时间依次排放方便拿取;增强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对医用物品严格依据规范程序进行消毒灭菌,同时分类收集医疗垃圾,以阻断微生物污染传播途径;保证病房相对湿度维持于55%~60%,充分通风透气,每天清扫地面及床铺2次。
1.3观察指标:①记录患者术后颅内、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发生例数,计算感染发生率;②统计患者中合并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时间>4h,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颅内置管及糖尿病例数,计算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录入分析分别采用Epidata3.08和SPSS18.0软件;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判定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颌面外科手术室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颌面外科手术区域均采用空气净化装置。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20名,年龄20~44岁,平均(28.5±3.2)岁;学历:本科11名,大专9名;职称:主管护师8名,护师及以下12名每年平均有进修护士15名,每年平均接受实习护生20名。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共完成手术2964台次,其中实施CQI前(2014年1月-2014年6月)完成1620台手术,实施CQI后(2014年7月-2014年12月)完成手术1344台手术。
1.2方法
对于不同手术病例的前后对比研究。对照组:2014年1-6月的1620台手术,运用传统的手术室质量控制管理方法来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管理,采用《质量问题点需要改进表》对存在的不足、错误或者情况进行实时登记。每月对登记本的问题点进行分类统计存在问题,然后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与措施。干预组:2014年7-12月的1344台手术,做成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并运用失效模式(FailureModesAnalysis,FMA)和根本原因(RootCauseAnalysis,RCA)两大分析手法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监控和管理。
①颌面外科手术室三级质量控制体系组成成员:一级质控员、二级质控员、三级质控员。组成时间:2014年7月开始。成员职责及范围:一级质量控制主要是对自身工作范围实施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二级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本专科组的工作质量实施监察和质量控制;三级质量控制主要是对全方位的实施质量监督,对影响安全和质量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做成质量控制。
手术室心胸外科护理论文
心胸外科手术作为风险性较高的手术,这种手术存在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手术所用时间长等特征,容易引发肺不张、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及正常生活[1]。优质护理就是利用包干责任的方法对患者执行责任制护理,从基础护理入手,逐步提升护理质量,从而为心胸外科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2]。本文以100例接受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展开研究,探究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挑选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为对象(100例),采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划分为2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有50例。研究组患者中包括男性26例,2女性4例,患者的年龄22~79岁,平均(59±6)岁;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4~78岁,平均(58±6)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主要内容为:(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必须耐心与患者交流、沟通,向患者讲解我院心胸外科发展状况、医院环境等,帮助患者快速适应陌生的环境,及时消除患者内心的陌生感及不适感。在担心治疗效果方面,临床护理人员可以将相似的成功治疗病例经历介绍给患者,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激发出来外,护患进行交流环节,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明确患者的实际需求,并尽可能给予满足。(2)基础护理:告知患者要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饮食,保证患者摄入所需的营养。加之,有规律的饮食,也有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确保大便通畅。(3)训练指导:因开胸手术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术后极易发生一系列呼吸并发症。因此,患者入院后,要接受一系列呼吸训练,主要内容如下:①缩唇呼吸法:指导患者用鼻子吸气,随之闭口,使用缩唇呼气,训练时间控制为3次/d,,每次时间约为15min。②腹式呼吸法:将患者的双手放在上腹部,使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利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的方法呼吸,整个过程保持上腹部鼓起,呼气通常为吸气时间的1~2倍,每日进行2~3次练习,每次时间掌控在20~30min。③呼吸保健操:指导患者练习下蹲、腹部按摩、深呼吸等运动,每日2次,每次练习时间掌控为20~30min。(4)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必须向患者讲述术后注意要点,例如:用药等。同时,还应对患者提出告诫,如何患者出现任何的不适症状,必须及时入院复诊。1.3临床评价指标: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展开调查,于出院当日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换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评价标准。患者所得分数越高,表明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更高。同时,详细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首次排气和住院时间。护理前后运用焦虑评分量表(SDS)、抑郁评分量表(SAS)对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进行测评和对比,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更严重[3]。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0.0软件展开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x±s表示计量资料,2组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2组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情况: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是98%,对照组为78%,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705,P<0.05)。见表1。2.2比较。2组患者住院及首次排气时间:见表2。2.3对比。2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2组患者接受护理前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相应的护理,研究组SAS评分显著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