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分析
时间:2022-08-06 11:05:20
导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又专又红的新一代接班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人文关怀思想注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升其工作质量的内在需要。但在长期实践中,高校教育者缺乏对人文关怀理念的认识,导致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缺失。因此,本文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取得的成就出发,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社会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这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已成为新时代高校的工作重点。而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顺应了时代的需要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潮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既能对大学生进行全方面的人文关照,又能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取得的成就
(一)人文关怀的环境明显改善
随着新时代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念的重视,高校人文关怀的环境也得到明显的改善。高校人文关怀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硬环境主要体现在高校教学楼、教学用具、多媒体等基础设施上,在原有硬件设施完善的基础上配备体现人文关怀的校园自然景观,使得高校大学生的压力得以疏解。软环境主要体现在以校风校训为核心的精神人文环境,高校通过打造独具自身学校特色的校风校训,使其发挥高校人文环境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二)人文关怀的理念显著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理念在开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高校人文关怀理念的落实,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而各高校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相关政策的同时,也在逐步关注和认可人文关怀理念。现阶段,各高校就人文关怀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已达成共识,这种共识既体现在标语口号层面,也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层面。
(三)人文关怀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因此人文关怀主体意识的增强主要体现在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一是独立意识,在高校教育中逐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独立完成自身学习生活的相关事宜;二是主动意识,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引导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步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三是创造意识,它是对学生主体意识的进一步提升,高校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提供雄厚的师资力量,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人文关怀的实践途径得到拓展
随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深入研究,人文关怀的实践途径也在进一步拓展。高校将人文关怀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一方面带领学生参观校史馆、红色革命根据地以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身临其境的直观性教育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近年来热门的“三下乡”活动,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和完善自我。除此之外,各高校通过辅导员进驻学生宿舍,以及利用“两微一端”等途径给学生们送去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且效果甚佳。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人文关怀差异化较弱
目前,高校教育者对学生的管理重心依然停留在学业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依然采用统一规范的标准来进行,而新时代学生从小的成长环境、受教育背景、学习基础等都会形成个性化差异的现状,标准化的教育模式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差异化不足。
(二)相关制度保障缺乏
建立完善的人文关怀制度是开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的前提,而现有的教育体系中缺乏相关人文关怀体系的构建。从前期的教育者筛选、准入机制到人文素养的培训体系以及人文关怀效果的考核等无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施的必要因素。
(三)师生双向交流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达到最佳效果必须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就思想、情感、价值等方面进行相互沟通。目前,高校师生之间普遍存在单向交流的现象,教育者无法真正了解到学生最真实的心理状况、心理需求,而造成新时代高校师生交流不畅最主要的原因是相关的人文关怀载体不足,一方面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无法多渠道体现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学生与教育者进行沟通的媒介也较少。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体系构建
(一)优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环境建设
高校人文环境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完备的物质环境、和谐的精神环境以及文明的网络环境来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环境建设,使得受教育者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育过程。体现人文关怀的物质环境在于给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既要让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又要在无声处帮助学生释放压力。精神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营造和谐精神环境的重要载体,校风校训则是和谐精神环境的主要体现。因此,注入人文关怀的高校精神环境要渗透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目标、提升信念、追求理想。而随着互联网的应用,网络环境俨然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环境建设方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构建文明的网络环境才是环境建设中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在占据网络思想教育阵地的同时要配备高素养工作人员来运营网络阵地,营造文明网络环境。
(二)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肩负着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重要责任。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队伍建设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筛选和准入门槛,在原有选择经验丰富教育者的基础上,要注重其身上所具备的人文关怀素养,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前提。其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文素养培训,在教育者入职前进行岗前培训,在职期间组织大家定期进行相关理论、技巧的培训和研修,这是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基础。最后,建立思政治教育者的考核和评价机制,一方面对具有较高人文关怀素养的教育者进行奖励,起到激励、示范的作用,另一方面对缺乏人文关怀素养的教育者进行惩戒,起到警示、约束的作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关键。
(三)拓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载体建设
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过程中,文化、活动、网络三方面都不能缺失。文化层面包括物质文化载体和精神文化载体,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载体建设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宿舍、教学楼、图书馆等物质文化载体的建设,又要注重高雅文化走入校园等精神文化载体的建设,二者相互结合,才能在各方面为学生送去人文关怀。活动层面,校内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第二课堂”,校外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人文知识投放于实践中去感悟以达到人文关怀的内化作用。网络层面,随着新媒体的应用而生,人文关怀的载体离不开网络,各高校可以网络平台为载体打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而这些被学生多喜爱的网络平台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接受度和有效性。总而言之,人文关怀体系的构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满足当代大学生切实需要的具体表现,是培养新时代综合发展大学生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从人文关怀的环境、队伍、载体三方面构建高校人文关怀体系可以全方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新时代青年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长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逻辑关系、现实挑战和提升路径[J].高教探索,2020(3).
[2]李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探究———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与方法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6).
[3]王晓婷,马桂芬.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人文关怀之维[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1).
[4]赵雪.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内涵与发展———评《思想政治教育人性走向: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5).
[5]刘蕊,王岳喜.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实际遇与创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
[6]成永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融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
[7]曾永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人文关怀之维[J].思想教育研究,2018(5).
[8]薛赛男.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现代教育管理,2016(6).
[9]黄进.人文关怀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浅析[J].江苏高教,2016(1).
作者:李珊珊
- 上一篇:人文关怀联合运动康复在肺结核的应用
- 下一篇:急诊科宫外孕患者人文关怀应用效果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