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科心力衰竭患者全面护理分析
时间:2022-05-19 04:33:12
导语:急诊内科心力衰竭患者全面护理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对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遵医行为、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0例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遵医行为、自我效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全面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提升其自我效能。
关键词:全面护理干预;重症心力衰竭;自我效能
重症心力衰竭是心脏病发展到极为严重阶段的一组症候群,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全面护理干预是一种将护理各环节系统化的护理模式,重视生活指导、心理干预,能为患者提供优质化、多元化、人性化护理服务。本研究选取我院90例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旨在探讨全面护理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90例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女20例,男25例;年龄54~77岁,平均(65.23±5.56)岁;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29例,Ⅳ级16例。观察组女21例,男24例;年龄55~78岁,平均(66.78±5.32)岁;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28例,Ⅳ级17例。两组年龄、心功能分级、性别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知情、自愿并签署同意书;符合2018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中重症心力衰竭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心肝肾功能障碍;患有精神疾病或意识不清晰。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睡眠指导、给氧、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包括:①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减少负性情绪,帮助树立对抗疾病的决心;②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相关注意事项等,宣传正确生活习惯,如严格控制液体和钠盐摄入、清淡饮食、戒烟酒等;③合理用药,对于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密切监测其心率变化,若心率<60次/min,应及时暂停用药;④运动指导,鼓励患者下床走动,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运动量,运动期间应时刻注意其生命体征变化;⑤病房环境维护,护理人员需每天消毒,保证病房空气畅通,以避免引发感染。1.3观察指标。自制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遵医行为调查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遵医行为总评分,评分越高代表遵医行为越好;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从健康行为、用药、日常生活、遵医行为4个方面比较干预前后两组GSES总评分,评分越高代表自我效能越好。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遵医行为。干预前观察组遵医行为总评分为(21.13±1.25)分,对照组为(21.12±1.21)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969)。干预后观察组遵医行为总评分为(28.25±2.13)分,对照组为(23.54±2.21)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01)。2.2自我效能。干预前观察组GSES总评分为(25.43±2.37)分,对照组为(26.12±2.21)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157)。干预后观察组GSES总评分为(32.31±2.18)分,对照组为(28.45±2.05)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01)。
3讨论
重症心力衰竭作为一种危重疾病,多次住院率高,病死率也较高,患者心理压力大,负性情绪严重,导致遵医行为受到影响。因此,在加强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配合护理干预,以促使患者严格遵从医嘱,提高自我效能。全面护理干预是一种现代化护理模式,从生理、心理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模式比较,更加多元化,能满足患者多种需求。本研究采用全面护理干预,通过健康宣教、心理干预、运动指导、病房环境维护、合理用药等,针对患者需求进行心理疏导,可减少负性情绪,树立正确心态,同时给予运动指导,可促进机体恢复生理机能,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并发症发生,加强病房环境维护,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场所,使患者保持愉悦心情,利于症状缓解。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全面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全面护理干预在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遵医行为,提升自我效能。
参考文献
1吕小棉.重症心力衰竭外科治疗新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7,38(3):288~291
2杨杰孚,王华,柴坷.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亮点[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8,16(12):1057~1060
作者:王静 单位: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
- 上一篇:基于微课法学教学改革研究
- 下一篇:结直肠癌患者医护一体化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