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效果分析
时间:2022-11-16 03:20:07
导语: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效果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探究精神科护理采用共情护理对其工作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便利择取2018年4月—2019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6例精神疾病患者和52名护理人员参与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患者和26名护理人员。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共情护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35%高于对照组81.40%,不良事件发生率11.63%低于对照组32.56%,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5.472,P<0.05);实验组共情能力评分(127.08±4.185)分高于对照组(112.69±6.065)分,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58,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工作基础上引入共情护理,可以为精神科患者提供质量更高的护理服务,对改善患者病情、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护理人员;共情护理;应用效果
精神疾病属于心理障碍性疾病,会导致患者行为方式、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异常等情况,患者通常处于挑剔、忧虑或易怒等状态中,可能有自残、自杀和伤害他人等情况出现,这对患者自身的健康以及其周围人员的健康均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1]。该类疾病患者情绪状态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异,因此其护理工作更加繁重且安全性更低,容易导致护患关系紧张。若护理人员也缺乏一定的共情能力,则可能影响护理质量[2]。针对该问题,该研究便利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6例精神疾病患者和5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就共情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便利选择该院收治的86例精神疾病患者和52名护理人员参与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患者和26名护理人员。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为(50.05±13.002)岁;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为(28.96±5.142)岁;文化水平包括专科和本科,分别有17名和9名。实验组患者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为(51.30±13.284)岁;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为(31.65±5.253)岁;文化水平包括专科和本科,分别有15名和11名。两组患者和两组护理人员可采集的一般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饮食干预、患者用药指导,生活护理以及安全管理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共情护理。首先针对护理人员开展共情能力相关理论知识的3个月专业培训,讲解患者相关疾病知识,人性关怀理论、沟通方法和技巧以及护理伦理理论等,增强其专业素养和伦理修养。然后开展护理技术培训,邀请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讲述自身工作经验以及相关事迹,让护理人员可以感受到正能量和其在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和意义,掌握共情护理相关技术。最后针对护理人员培训效果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后可执行精神病患者共情护理。共情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给予尊重和充分理解,根据患者文化水平,通过不同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包括演示、讲授或图片方法等,为其讲解疾病病因、影响因素、不良反应、治疗方法等,强调负性情绪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告知其不良心理对病情控制的不利影响,使患者能够了解负性情绪的危害,主动进行自我心态调节。与患者共同对病情进行分析,告知其不必过度忧虑和紧张,同时将制定的临床治疗方案告知于患者,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并遵医嘱用药。若患者病情和不良情绪较为严重,护理人员主动查明其负性情绪出现的原因,并开展对应心理疏导以进行改善。②患者住院期间需要由护理人员多与其进行主动沟通和交流,能够换位思考,即站在患者的角度对各种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交流过程中应使用文明用语,常用的包括对不起、请见谅、谢谢等,引导患者倾诉其内心感受和想法并认真倾听,保证患者可以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被关爱和尊重,拉近护患距离,获得患者的信任。在交流过程中对其情绪变化给予关注,若发现情绪波动需要立刻为其开展心理疏导。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非语言沟通法展现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还可以应用鼓励、安慰性语言安抚患者的情绪,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此外共情护理工作中需要护理人员保持对工作的积极态度和对患者的热情,给予患者安慰、鼓励,通过正能量语言的应用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信心。③护理人员可为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或邀请预后良好的患者来院进行现身说教,以增强其他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还需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叮嘱家属对患者给予生活和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让患者在医院也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关怀,对未来的生活燃起希望,进而可以更好地配合治疗方案的开展。④实施放松训练,根据患者个人喜好和习惯为其播放合适的轻柔的音乐,在听音乐时能够放松身心,指导患者正确深呼吸方法,与其当前心理状况相结合制定合理的训练频率和时间,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转移患者对病情和治疗相关的忧虑情绪和注意力。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护理满意度调查以问卷法为主,共100分,>90分为满意,介于80~90分为基本满意,<8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3]。共情能力评分项包括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分值分别为70分、49分和21分,分值越高说明共情能力越好[4]。1.4统计方法。研究数据选择SPSS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评分比较。实验组共情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精神科护理工作相比其他临床科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精神病患者多伴有行为能力障碍、情感功能障碍、思维异常等情况,随时会有攻击他人、自残、自杀以及私自外出等风险,大大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5]。为预防精神病患者发生不良事件,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和护理质量,必须建立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信任关系。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工作任务繁重,精神高度紧张,可能因为缺乏共情能力导致其无法换位思考,导致护患关系较为紧张复杂,甚至无法保证护理质量。因此为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寻找更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十分重要[6]。有研究认为[7-8],精神疾病患者护理过程中,若护理人员有较强的共情能力,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在该次研究中观察到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35%高于对照组81.40%,不良事件发生率11.63%低于对照组32.56%(P<0.05);实验组共情能力评分(127.08±4.185)分高于对照组(112.69±6.065)分,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淑芳等[6]的研究结果:实验组共情能力评分(120.24±2.35)分高于对照组(95.29±2.32)分(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22%(P<0.05),基本一致。提示共情护理可以增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使护理人员更好地理解患者,了解其护理需求和情绪变化,有利于拉近护患关系,获得患者的信任,可以更好地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更符合其需求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保证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精神科共情护理工作可以为患者提供更符合其需求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保证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进而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广大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质量,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宋艳梅.风险评估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8):120.
[2]张帮峰.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与其共情能力及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9,33(11):1897-1901.
[3]张朝朝.护士共情能力培训对精神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3):100-101.
[4]黄立萍.PDCA循环管理对精神科护士护理差错和护理效果的改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1):76-77.
[5]陶正佳.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与安全管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6):178-179.
[6]相淑芳,相法芳.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培训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0):142-144.
[7]张艳青.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A1):269.
[8]蒋冬华,陈娜,刘易凤.“精益生产”理论在精神科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4):163-165,168.
作者:袁立君 单位: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 上一篇:电影评析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的应用
- 下一篇:管理护理在肾内科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