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患者预见性护理效果分析

时间:2022-09-11 03:53:30

导语:精神科患者预见性护理效果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精神科患者预见性护理效果分析

精神科患者在思维、感知以及情感方面均存在障碍,且多数情况下和现实生活之间表现为脱离状态,易于产生各种不良事件,如自伤,攻击以及烫伤等。同时,患者的意识也处在亢奋状态中,容易产生危险因素,进而诱发护患之间的纠纷。预见性护理主要指的是护理人员以自身的工作经验及专业知识,尽可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出现概率,提高精神科患者的安全护理质量。因此说,能够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运用该护理措施。对此,本文主要研究预见性护理对提高精神科患者安全护理质量的效果,现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精神科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对照,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精神科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30~69岁,平均(47.3±5.6)岁;观察组:男29例,女27例;年龄29~71岁,平均(47.7±5.9)岁。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疾病状况,进行安全护理避免患者产生意外行为。在患者的疾病发作阶段,需要加大对患者的关注力度,在此基础上,有效防范患者在病情发作过程中出现攻击他人、自伤、走失等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按时与主管医生沟通,确保主管医生能够针对患者的情况有针对性的给予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在正式开始对患者进行护理之前,医院方面需要先建立预见性护理小组,预见性护理小组的成员主要包括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以及护士长,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确定预见性护理方案,在此基础上,护士长以及主管医生需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相关护理方案能够切实得到落实,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针对预见性护理小组成员的培训工作,确保预见性护理工作能够高质量的展开。具体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心理护理。因许多患者的自知力均较差,所以护理人员不可与患者争辩其是否存在精神性疾病,需耐心劝导患者住院治疗。在住院过程中,许多患者均不适应于医院的环境,会产生恐惧及焦虑等消极情绪,而对此护理人员需耐心为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以及作息制度等,让患者能够感受到被关心和温暖,进而则利于消除患者对于住院环境的陌生感,增进患者对于周围人和事物的熟悉感[1]。(2)实施强化管理。检查患者是否携带危险物品,记录患者的意识与精神状态,对于急性期的精神科患者来说,更是须强化安全护理,尽可能避免患者产生不良行为。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每天对病房周边的环境进行检查,针对病房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需要及时予以排除,在此基础上,有效避免患者在日常活动的过程中受到伤害。(3)要做好针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工作,精神病患者在日常发病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配合护理人员工作的情况,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不按时进食,甚至会出现将食盘打翻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自身的饮食偏好,保证营养的同时,使患者能够主动进食,在此基础上,有效避免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出现营养缺乏的问题。1.3临床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出现情况,包括走失、攻击、坠床、自杀、自伤、以及烫伤这六项指标。不良反应出现率=(不良反应例数)/本组患者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精神科患者的病情往往较为复杂,且多数患者均存在危险行为,如攻击,自伤以及自杀等。因此说,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开展也具有较大难度,稍有不慎,则会产生不良事件[2]。以往,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采用的都是常规护理方式,这种护理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长达到对患者进行管理的作用,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讲,这种护理方式在风险防范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由于精神病患者的情况相对特殊,很多时候,他们自身并没有独立的行为能力,因此,他们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发生风险问题的概率也要高于其他疾病的患者,而且从患者家属的角度来讲,他们普遍认为医护人员有对患者进行管理的义务,一旦患者住院接受治疗的期间发生问题,就非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因此,从本质的角度来讲,这种护理方式无法完全满足患者的现实需要临床护理效果十分有限。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针对患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的主要特征,来有效防范可能产生的不良事件,如在日常工作中,需多加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且还需强化对于存在自杀倾向、以及自伤倾向患者的护理,以避免产生意外情况,以此来提高精神科患者的安全护理质量。另外,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若能够有效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也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应对风险问题的能力,使护理人员能够更为有效的开展精神科护理工作,与此同时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护患之间产生纠纷问题[3]。护理人员在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能够及时了解患者内心真实的想法,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行为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安抚,提升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使患者的护理需要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满足。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保证保证患者的安全,确保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对于精神科护理人员自身来说,其在护理工作中,也应具备超强的责任感,耐心对待于每名患者,获得患者对其的信任与放心,这样才更便于开展精神科护理工作,这对于实现护理人员自身价值也极具意义。

总之,预见性护理对提高精神科患者安全护理质量的效果尤为明显,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出现概率,提高患者治疗阶段的安全性。所以说,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预见性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建斌.探究预见性护理对提高精神科患者安全护理质量的效果[J].心理月刊,2019,14(09):49-50.

[2]刘伟,刘荣,宁愿,王文苍,李树明,林霞.精神科护士护理专业核心价值观和人文执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8,33(15):59-61.

[3]聂莎,黄巧芳,严夏舒,张锦添.量化评估分级护理模式对精神科医护合作关系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3):2231-2233.

作者:孔媛媛 国磊 单位: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