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高危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研究

时间:2022-08-06 02:31:54

导语:精神科高危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精神科高危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研究

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是保障医护人员、病患和家属安全的预防措施,有利于早期评估和识别风险,及时实施有效干预措施[1]。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的情感、认知和心理等方面发生了紊乱,尤其是自伤自杀、暴力伤人、出走、跌倒/坠床等高危精神病患者,常常会发生自杀倾向、伤害他人、毁坏物品、从医院出走等护理风险事件[2],且精神科护理风险事件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难以预见性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精神科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风险评估[3],实施高危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可提高护理风险管理的规范性及标准性[4],从而降低护理风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8年3月—12月选择本院4个精神科男病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含2个男病区,观察组为448名高危护理风险患者,其中,暴力高危387例,自伤自弃高危197例、出走高危362例、跌倒/坠床高危77例。对照组为429名高危护理风险患者,其中,暴力高危415例,自伤自弃高危167例、出走高危374例、跌倒/坠床高危83例。两组患者均符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版(ICD-10)的诊断标准[5],且经护理风险评估小组三级评估为高危风险患者(暴力高危≥9分,出走高危≥6分,自弃高危≥9分,跌倒高危≥4分)。实施前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病程、疾病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人力资源、病区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高危风险标准化管理。1.2.1护理部建立健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预案、高危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制定风险评估表评分标准,风险级别划分标准,统一培训。1.2.2病区建立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护士采用本院护理部统一制定的护理风险评估表进行常规评估,设有新入院及在院病人护理评估记录单、暴力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表、出走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表、自弃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表等。新入院患者均进行三级评估,一级评估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30分钟内完成,将高危患者的护理风险及特殊护理措施告知家属,并嘱其签字;二级评估由责任组长(主管护师)在患者入院1h内完成,对责任护士评估欠缺之处给予修改补充;三级评估由护士长在患者入院3h内(危急患者在入院时共同评估)完成,并进行具体的护理指导。护士长将高危护理风险患者上报护理部备案。1.2.3严格执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及高危再评设立高危患者责任护士,全面负责高危患者的治疗、护理、病情观察、工娱治疗、康复指导、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对高危患者每天进行风险再评并记录一次,直至评估达到中、低危。夜班护士持续落实风险防范措施。1.2.4针对各种高危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1.2.4.1暴力高危患者①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替代暴力行为的方法。②接触患者注意方式方法,与患者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盲目激惹患者,观察患者的日常活动,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先兆。③治疗、操作或护理患者时需两名工作人员一起执行。1.2.4.2出走高危患者①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疗。②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告知患者采用救助方式代替出走行为。③患者外出检查和治疗时,做好防范工作。④进出病房时注意督促患者远离门口后方能开门。1.2.4.3自弃高危患者①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鼓励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疗。②积极进行危机干预,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采用救助方式代替自弃。③严防藏药。1.2.4.4跌倒/坠床高危患者①引导患者熟悉病房环境,患者活动时,保持病房光线充足,地板干净,不潮湿,湿拖地时有防滑倒警示标志。②床、床头柜、椅子等物品按规定放置,不阻碍通道。锁好床、轮椅轮子,睡觉时将床栏拉起,确保患者安全。常用物品放于易取位置。③定时巡视,为需要排泻的患者提供帮助,及时回应患者的呼叫。④患者避免穿大小不合适或容易滑倒的鞋子、长短不合适的裤子。⑤运送患者时,床栏要拉起,使用轮椅必须用安全带。嘱患者在有人陪护下方可离床活动。⑥嘱患者改变体位时遵守“三步曲”,嘱患者头晕时,应在床上休息,如厕或沐浴时有人陪同。教会患者使用合适的助行器具。1.2.4.5以上高危患者必须①在一览表标有标识,并在护士站的高危登记表上做好登记。②安置于监护室。③必要时留陪护。④熟记高危患者的床号、姓名和病情,患者的日常活动必须在护理人员视线范围内,设有巡视观察单,每30分钟记录一次患者的病情动态,及时发现患者异常行为的先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保护性约束。⑤做好物品的安全检查。⑥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1.2.5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及教育定期进行各种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安全管理制度、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等的培训。每月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和学习护理风险防范知识1~2次,进行专业防范训练,及时预防和制止不良事件的发生。组织护士学习《护士条例》、《精神卫生法》等,增强护士的抗风险能力,规范护理行为。1.2.6标准化的效果监控及持续性改进医院成立护理部、病区质控网络,护理部每周督查高危风险患者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实施情况,进行护理风险控制效果的监控。病区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高危风险标准管理化进行PDCA持续改进,使高危护理风险管理更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1.3观察指标。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跌倒、暴力行为、出走行为、自弃行为的发生率。采用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家属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满意度达标率为≥95.00%。各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越低表明护理效果越显著。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见表1。2.2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比较,见表2。

3讨论

精神科护理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护理风险管理始终贯穿在患者住院期间的每一个环节,因而在精神科实施标准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针对性地解决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避免风险扩大,提升护理工作质量[6],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本院实施精神科高危患者风险标准化管理在护理工作已趋于常态,强化了护理人员安全执业的理念。对新入院患者、病情突然发生变化的患者及时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高危风险因素,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对患者、家属执行健康教育路径[7],实行标准化管理,使病房管理更规范有序,提高了护理安全工作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高危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精神科高危患者实施风险标准化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执行风险防范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病情观察更具有连贯性,科室设立风险管理小组[8],严格监督三级风险评估实施情况;科室成立病区、护理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监控标准化实施效果,同时,病区对高危风险标准管理化进行PDCA持续改进,强化培训专科知识,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应急防范能力及专科护理水平,有效防止与减少精神科高危风险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渗透护理高危风险标准化管理理念,认识和防范护理风险事件,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护理安全工作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已成为当前医院护理管理者关注的重点,也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核心。精神科实施高危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作者:王月燕 范喜英 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