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强制医疗患者心理护理分析

时间:2022-05-20 09:50:12

导语:精神科强制医疗患者心理护理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精神科强制医疗患者心理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互动达标理论在精神科强制医疗患者心理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2016年12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强制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互动达标理论指导下护理,比较2组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缺损程度及病耻感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达标理论应用在精神科强制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可显著减轻其负性心理,作用确切。

【关键词】精神科;强制医疗;心理护理;互动达标理论;应用效果

据唐忠民等[1]调查,我国重度精神障碍患者在1600万以上,但仅有20.0%的患者接受住院治疗,另有80.0%患者分布在社会中,给社会安定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为了确保精神障碍患者自身及社会安全,应对拒绝治疗的精神病患者采取强制治疗。强制医疗是对经司法鉴定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障碍患者进行强制性医疗,确保精神疾病患者健康利益,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2]。但强制医疗患者普遍存在拒绝合作、依从性差、烦躁、焦虑等心理行为,故临床应重视强制医疗患者的人文关怀,使患者获得足够的尊重、理解与关爱。本研究对精神科强制医疗患者心理护理中采取互动达标理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精神科2016年12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强制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将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男27例,女8例;年龄22岁~52岁,平均年龄(33.74±2.18)岁;病程1年~8年,平均(3.05±0.46)年;文化程度:小学13例,初中10例,高中8例,大学及以上4例。观察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22岁~55岁,平均年龄(35.01±2.34)岁;病程1年~7年,平均(3.10±0.45)年;文化程度:小学15例,初中10例,高中7例,大学及以上3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3]中精神分裂症相关标准;②均存在社会功能缺陷;③患者对研究标准及制度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④本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排除标准:①伴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②严重躯体障碍疾病者;③酗酒、药物滥用者;④精神发育迟缓者。1.3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由专门护理人员时刻注意患者行为、语言变化,协助、监督患者服药,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准确饮食;做好患者常规心理护理,耐心解释疾病发生情况,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纠正不良行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互动达标理论指导下的护理。①评估与目标制定。优化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内环境的整洁、干净、有序,放置绿色植物,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护理人员应与患者有效沟通、交流,根据其健康状态、年龄、入院态度、心理状态等基线资料,了解患者疾病、用药及社会关系等,并评估患者病耻感、治疗依从性。根据综合评估情况以及专业护理知识,制定规范、合理的护理计划。在制定护理计划时,应与患者进行讨论,确定护理需求及潜在内容,并能共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期达到最佳护理目标。②有效沟通。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态度和蔼,尊重隐私,建立一种相互信任、融洽相处的护患关系。及时发现患者心理问题,并有效疏导,解答其疑问,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治疗方法、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监督患者用药,讲述治疗成功案例,增加患者治疗信心。③应对病耻感,稳定情绪。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心敏感,病耻感明显,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通过健康宣教讲解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使患者能准确认识疾病,减轻病耻感。注意调整患者情绪及正性认知行为,通过对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给予患者全面、优质的护理。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及自我疗效判定,有利于发现患者存在病耻、自卑、绝望等共性问题,促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④情境训练。定期召开经验分享大会、娱乐活动,鼓励患者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护理人员应耐心听取患者主诉,分享自己遇到最开心的事情、做过最成功的事情,完成积极情感体验。注意挖掘患者内心感受,训练患者与家属之间的沟通,耐心引导患者倾听,根据倾听结果,说明自己的理解情况、潜在感觉,积极纠正患者错误思维,并能学会问题应对。1.4观察指标。①采取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4]评价患者精神症状康复情况,该量表共计18个条目,每个条目1~7分,总分在18~126分,评分越高表示精神症状越严重。该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952,重测信度0.830,可信度高。②采用社会功能缺损筛选表(SDSS)[5]评价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该量表共计10个条目,每个条目计0~2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社会功能缺损越严重。③病耻感:采取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SSMI)[6]对患者歧视、病情掩饰积极效应进行评价,该量表共28个条目,每个条目计0~4分评价,共112分,评分越高,病耻感体验越强烈。1.5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精神症状2组护理前BPR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2组BPR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社会功能2组护理前SD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2组SD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病耻感2组护理前SSM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2组SSM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成为全社会日益关注的社会及公共卫生问题。强制医疗患者多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极易产生自责、消极、病耻等心理,而长期强制性医疗生活,可使患者焦虑、忧郁等加重,对周围的事物缺乏信心及兴趣,极易产生自我情感封闭状态。故重视强制医疗精神疾病患者人文关怀,对患者生活、行为、文明及自我约束进行长期培养及训练,利于患者病情恢复。互动达标理论是美国护理理论家King基于系统理论基础上,在符号互动论及多科学模式下建立。互动达标理论要求确定共同目标,由每名参加该种模式的人互相作用,并一起朝着目标前进。对强制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互动达标理论指导下的护理,通过与患者有效沟通、交流,进行综合评估,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一个规范、合理的目标及计划,可增加护患之间的信任感,并能加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信心,使患者能全面了解疾病治疗过程,并积极参与治疗。掌握强制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了解其病耻感等出现原因,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稳定患者情绪,促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运用情境训练模式,带领患者体会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并纠正其错误认知,学会发现问题并正确应对。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缺损程度及病耻感均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互动达标理论在强制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能够减轻患者精神分裂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并能减轻病耻感,促使患者心理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强制医疗患者心理护理中应用互动达标理论,可显著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缺损程度,减轻病耻感,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唐忠民,陈绍辉.论精神患者强制医疗程序之完善———以人身自由保障为视角[J].河北法学,2014,32(10):22-29.

[2]陈卫东,柴煜峰.精神障碍患者强制医疗的性质界定及程序解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7(1):124-136.

[3]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4]撒兰梅,吐尔格娜,卡勒玛克拜.维吾尔族与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测评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4):29-31.

[5]李毅,胡拾妮,高欢,等.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缺损评定量表的信效度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5):468-470.

[6]潘胜茂,周英,姜恋,等.中文版精神疾病患者自我病耻感量表信效度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25(4):372-375.

作者:张文燕 单位:龙岩市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