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护士岗位及沟通能力分析

时间:2022-02-22 10:42:58

导语:新护士岗位及沟通能力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护士岗位及沟通能力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7年5月至2017年7月新加入我院的新护士当中选择24名新护士自愿组成巴林特活动小组,另选择同期加入我院护理部的24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对照组24名新护士不参与巴林特小组活动。本研究中2组新护士的护理工作经历均在1年以下,且之前未曾参加过巴林特小组活动。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参与其中的新护士均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48名新护士的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9±1.5)岁,其中男性3名,女性45名,大专学历20名,本科及以上学历28名。2组新护士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活动方案:巴林特小组岗位培训活动以金鱼缸形式(小组+观察者)开展,巴林特小组组长由巴林特小组精神心理学经验的心理医师或咨询师担任,组长主要负责把控时间和目标,积极鼓励组内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巴林特小组每2周进行活动1次,每次活动时间控制在90min(2个学时),全程共计进行48个学时,活动地点选择僻静、不被打扰的教室或会议室进行。1.2.2活动流程:参考巴林特小组活动的具体流程,结合本次岗位培训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巴林特小组活动流程。具体如下:①所有小组成员围坐成一圈,由组长主持巴林特小组活动,就本次活动的具体流程、注意事项等向所有组员进行详细说明,引导、启发组员提出、陈述在护理工作中遇到的护患沟通案例,并就案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患者或家属的不理解、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冲突等)进行相互讨论;②每次活动由1~2名组员向全体小组成员简要概述案例事件的经过(讲述时为保护个人隐私均不能用真名),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案例汇报结束后,其他小组成员可就案例的具体情况向案例陈述者进行进一步询问,案例陈述者依照实际情况给予解答;③每名小组成员自由发言,充分表达自身对该案例的立场、观点和感受,必要时可站在患者一方,代表患者和家属表达其对医护人员可能存在的看法,案例汇报者暂不发言、反馈,在此期间,组长积极鼓励小组成员对案例进行分析,积极陈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达到深刻认识、理解案例本身;④案例提供者在仔细聆听组内成员发言后,详细阐述自己对该案例的重新认识和感悟,进而对护患关系形成新的认识;⑤由组长做总结性发言,对本次活动予以总结和评价。1.2.3活动要求:每次小组活动可安排1~2个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小组成员在讨论期间无需给出判断、建议或解决方法,提出的意见、建议、想法等不能带有任何对错或批判思想,不可对案例汇报者使用攻击性语言,所有小组成员要对活动上讨论的案例严格保密,活动结束后不可作为话题在病区内讨论,以便保护案例汇报者。1.3观察指标:1.3.1护士护患沟通能力评价:巴林特小组活动前后,采用许亚红和李小寒[3]研制的《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对2组新护士进行定量评价。该量表属于他评式量表,评价者由临床带教老师担任,通过自我观察和感受对新护士作出评价,评价选项为非常同意,同意,无法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并分别赋予5,4,3,2,l的分值。各维度得分情况为各个条目得分之和。条目43项为评价者对新护士的总体评价,选项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并分别赋予5,4,3,2,1的分值。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53,重测信度0.875。1.3.2护士临床沟通能力评价:采用杨芳宇等[4]研究编制的《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量表》对巴林特小组活动前后2组新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进行评价。由护士自己采用Likertscale计分法对自身行为作出评价,分为经常使用、比较常用、偶尔使用和从不使用4个等级,分别计4分、3分、2分、1分,各个维度的最终得分为各条目得分总和,最低分为28分,最高分为112分,得分越高,表明临床沟通能力则越强。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47,重测信度为0.785。1.3.3护士应对能力评价:采用肖计划和许秀峰[5]编制的应付方式调查问卷对2组新护士在巴林特小组活动实行前后的应对能力进行考察。该问卷为自评式量表,从问题解决、自责、求助、幻想、逃避和合理化6个分量表(共62个条目)对护士处于应激环境或遭受应激等压力事件时的应对方法进行考察,分量表分值=分量表单项条目得分总和/分量表条目数,分值越高代表采取该种应对方式的概率越大。各分量表的效度均大于0.35,信度0.62~0.72。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的形式表示,数据比较则采用双侧t检验进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护士在活动前后的护患沟通能力评价情况:活动前,2组护士的各项护患沟通能力评分情况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活动后,干预组护士的各项护患沟通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2组护士在活动前后的临床沟通能力评价情况:2组护士在活动前的各项临床沟通能力评分情况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干预组护士的各项临床沟通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活动前后2组护士的应对能力情况调查:活动前,2组护士的各项应对能力评分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干预组护士的应对方式更加积极化,“解决问题”“求助”和“合理化”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自责”“幻想”“退避”等方面的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沟通能力测量表》对巴林特小组活动前后2组新护士的沟通能力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显示,参与巴林特小组活动的新护士在活动后的各项护患沟通能力评分、临床沟通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活动前,且明显高于同期未参与巴林特小组活动的新护士。这一结果说明,借岗位培训期间积极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能够显著提升新护士的临床情感感知能力和总体沟通能力。情感沟通的主要目的使针对患者的不良情感感知,借助各种技巧予以疏导和支持。以往的培训方式仅仅是对非亲身经历案例进行讨论,而巴林特小组所讨论的案例均为亲身经历的沟通事件,有利于自身感受的表达和思考[6,7]。护士通过参与具体的案例交流,与同组护士讨论与患者交往过程中的感受,进而帮助护士理解、分析患者的复杂情绪,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沟通过程中忽视的细节和存在的不足,直接对其临床沟通经验进行强化[8],更能够提升新护士对临床沟通技巧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能力,此外还能够获得同组护士情感上的支持和家属的理解,避免了因沟通不畅而发生的护患纠纷,进而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应对能力具体是指个体为了缓解或消除应激状态以及随之伴随的痛苦情绪而采取的恒定认知和行为努力。相关研究调查发现,采取以自责、幻想、退避等不成熟型应对方式为主的应对者,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而多采用问题解决、求助的应对方式者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本研究发现,巴林特小组活动后,巴林特小组成员的应对方式更加积极化、成熟化,“解决问题”“求助”和“合理化”方面明显高于活动前,“自责”“幻想”“退避”等方面的评分则明显低于活动前。巴林特小组活动能够帮助案例陈述者养成较为敏锐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使其善于倾听、采纳、接受来自不同个体对案例的观点,使其分析、识别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9],从而形成一种分析型的思维方式。综上所述,巴林特小组为主导的岗位培训能够显著提升新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使其应对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出现积极性转变,从而帮助新护士尽快适应护理工作,使其能够较好地处理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作者:张晓瑾 叶霞燕 周慧洁 叶 琳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