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培训研究
时间:2022-04-04 09:39:07
导语: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培训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临床护士护理科研能力培训模式的构建以及对其评价。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临床护士50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情况调查表、科研能力评价表以及护理工作评价表作为此次调查的主要依据。结果500名护士的科研能力评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因素很多,年龄、学历、工作时间等方面都是影响科研能力的主要因素。结论护理科研能力的培训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增强护理的科研信心,目前的科研培训模式尚有欠缺,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临床护士;护理科研能力;培训模式;构建与评价
近来年,我国的临床护士护理科研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和进步,但对于护理干预的相关研究仍然很少[1]。护理科研能力有助于护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技能,护士作为护理技能的实施人,应当具备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同时还能够通过护理科研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成为既有实践力又有科研能力的护理人才,对护理科研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进一步稳定了护理这一学科的医学地位[2]。本文通过对我院40名临床护士进行科研能力的探讨分析,得出影响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相关因素,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临床护士500名作为研究对象,所属科室分别有:普外科、肝胆外科、检验科、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科、普外科、重症监护室及放射科,均获得所有护士的同意,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32.1±4.2)岁,工作时间1~15年,平均(4.7±2.1)年。纳入标准:取得护士从业资格证书、自愿参加、护理工作时间一年以上[3]。研究对象在年龄、工作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研究方法。(1)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培训内容构建组成,见图1。(2)根据专家意见汇总:培训内容共包含8个一级指标,若干2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课题选择;文献查阅;科研设计;科研实践;处理资料;统计分析;论文写作以及实践操作。(3)对所有护士按以上指标进行科研能力的培训,在培训前对护士的科研能力进行检测,在培训后布置写作等任务,半年后调查科研能力的变化,对比前后的变化和差异,进行统计与分析。根据情况调查表、科研能力评价表以及护理工作评价表作为此次调查的主要依据。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方法,科研与实践结合的方法,培训后的科研实践练习。在进行护士的护理科研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分别进行年龄、工作时间以及学历的分组对比。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问卷回收后将数据整理,统计结果如下:护士年龄小于30岁与30岁以上的科研能力评分分别为(92.12±8.34)分,(114.6±12.7)分,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92,P=0.001);工作时间分为小于10年与大于10年两个组别,其科研能力评分分别为(92.4±6.1)分,(114.7±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31,P=0.000);按照学历分为本科以下及本科以上两个组别,科研评分分别为(90.3±4.6)分,(121.5±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41,P=0.000)。经过相关数据表明,影响临床护士护理科研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工作时间以及个人学历三个方面。
3讨论
护理科研能力的培训有助于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知识水平,无论哪一项专业,其发展都必然于科研实践紧密相关,以相关的理论作为基础,通过科研实践的方法对专业技能进行完善与创新。护理科研能力的培训,有效的发掘了护士的工作潜能,对于护士进行鼓励,自身价值的体现也更加为护理工作增加了吸引力[4]。护理科研把传统的体力工作转化为应用科学进行探索开拓,对于医学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护士作为护理技能的实施人,应当具备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同时还能够通过护理科研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成为既有实践力又有科研能力的护理人才,对护理科研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进一步稳定了护理这一学科的医学地位。此次研究中,500名护士经过护理科研能力的培训后,其科研能力的评分均有一定的提高,较培训前有显著的进步,护理前的平均分为(94.77±6.34)分,而培训后平均分为(103.78±9.1)分,根据分组研究表明,影响临床护士护理科研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工作时间以及个人学历三个方面。其统计的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科研的培训会导致经济收入受到一定的影响,愿意离岗进行培训的护士只占很小一部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半脱产的培训模式是最理想的选择,保证自我提升的同时对正常生活不会产生太多的影响。培训的内容中应当以理论为辅,实践探索为主,调动学习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学习的效果能够有效提升[5]。
综上所述,我国临床护士的护理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开展科研能力的培训工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增强护理的科研信心,但目前的培训模式尚不完整,模式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从学习人员的角度思考,明确培训的方向与目标,保障培训的效果,对整个护理专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武燕燕,张志云.某医院临床护士护理科研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21(9):29-31.
[2]李芝娟,陈晔,朱娜娜,等.我国临床护士护理科研现状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33(9):145-146,147.
[3]王冰飞,谷岩梅,马京华,等.省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6):71-73.
[4]李晓艳,周晓玲,赵书敏,等.西安市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3):199-200.
[5]王冰飞,谷岩梅,于虹,等.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4):21-24.
作者:崔凤仙 忻容 陈红梅 戴俊 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
- 上一篇:急诊科新护士培训论文
- 下一篇:急诊科护士培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