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护理专业建设创新研究

时间:2022-12-17 10:52:08

导语:高水平护理专业建设创新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水平护理专业建设创新研究

摘要:通过对抗疫一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和技术,以此为高校高水平护理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水平护理专业建设;创新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大医护人员勇敢逆行,义无反顾奔向抗疫一线。护理人员作为抗疫的中坚力量,在疫情的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国家卫健委官方数据统计,援鄂医护人员总计约4.23万人,护士约2.86万人,占67.6%。因此,提升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服务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是高水平护理专业建设适应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疾病谱变化带来的影响[1],进一步改革创新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抗疫一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他们的工作感知和体会,了解在应对疫情防控中开展护理工作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以指导学校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为高水平护理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在安徽省3个地区(合肥、阜阳、黄山)对参加过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电子问卷295份,有效问卷295份,有效率100%。

1.2研究方法及内容

查阅文献,编制调查问卷,采用问卷星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问卷包括:(1)一般资料:学历、工作年限、所在科室。(2)在突发疫情的护理工作中完成工作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多选题)。两个开放性问题:(1)您认为护士群体在应对突发疫情时最主要的能力有哪些;(2)您认为护士群体在应对突发疫情时欠缺的有哪些。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25.0对问卷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资料情况

研究对象是来自合肥、阜阳和黄山的一线护理人员,共计295人。其中合肥120人(40.68%),阜阳121人(41.02%),黄山54人(18.31%);学历层次:中专2人(0.68%),大专73人(24.75%),本科220人(74.58%);工作年限:≤5年的有51人(17.29%),6~10年的有131人(44.41%),>10年的有113人(38.31%);普通科室护士182人(61.69%),感染、传染科室67人(22.71%),重症科室46人(15.59%)。

2.2完成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

调查显示:半数以上护士认为相关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8个方面,其中80%以上认为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依次为团队合作能力(93.90%)、院感防护规范化培训(91.19%)、护理技术(89.49%)、沟通协调能力(83.39%)、重症和感染科工作经验(81.02%),详见表1.

2.3不同一般资料护士认为完成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比较

对影响一线护士完成工作的前8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学历、工作年限的护士认为团队合作能力是影响完成工作的因素(P<0.05);不同科室护士认为重症、感染科工作经验是影响完成工作的因素(P<0.05)。其中本科学历护士认为团队合作能力对完成工作的影响高于中专和大专护士,6~10年工作年限护士认为团队合作能力对完成工作的影响高于≤5年者;感染、传染科室和重症科室护士认为重症、感染科工作经验的重要性均高于普通科室护士,见表2。

2.4开放性题目描述性分析

结果对两个开放性题目答案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排列前3的主题。大多数护士认为在应对突发疫情时最主要的能力是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知识和心理承压能力;认为在应对突发疫情时欠缺的是对突发疫情的应急能力、心理承压能力和院感防护培训知识。

3讨论

3.1专业综合素质能力

调查分析显示,93.90%的护士认为抗击疫情中完成工作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为团队合作能力,另有83.39%认为是沟通协调能力、74.58%认为是自我管理能力、50.85%认为是创新意识。在开放性题目主题的提炼中,发现应对突发疫情时最主要的能力中团队合作能力占首位。抗疫团队是医疗、护理、医技、防疫等多部门协同运作的有机整体,护理人员与各方人员工作的协同度是实现扩大收治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2]。有研究表明,团队合作能力与团队绩效呈显著正相关[3],团队合作能力越高,应对疫情时的成绩就越显著。调查还显示,本科学历护士认为团队合作能力对完成工作的影响高于中专和大专护士(P<0.05),6~10年工作年限护士认为团队合作能力对完成工作的影响高于≤5年者(P<0.01),提示学历层次越高、工作年限越长越能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此,针对高、中职院校来说,更要注重加强学生团队合作、交流沟通、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3.2专业岗位技能

调查显示,一线护士认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需要具备院感防护规范化培训(91.19%)、护理技术(89.49%)、沟通协调能力(83.39%)、重症和感染科工作经验(81.02%)等,工作年限短的护士会自觉感染、重症等相关工作经验和知识不足。在对开放性题目的提炼中也发现,一线护士大多认为在应对突发疫情时欠缺的是院感防护培训知识。据有关报道[4],在本次一线抗疫过程中,全国有1700余名医护人员被确诊感染。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提高防控与救治效果的关键,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隔离防护知识与专业护理技术、严格的患者管控与自我管控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能,突发疫情的防控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梯队建设均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3.3突发疫情应急能力

调查显示,大多数护士认为在应对突发疫情时首要欠缺的是对突发疫情的应急能力。据有关文献报道[5],常态化的护理专业发展与紧急状态的专业需求匹配度低。重大突发疫情迫使大批非传染、呼吸、重症专业的护理人员快速融入护理应急队伍,完成专业照护与疫情防控护理工作。为此需要通过再培训掌握疫情所需的防护知识与技能,快速适应传染病特定的工作环境,方可投入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因此,护理人员的常态化工作模式和专业细化与紧急状态下的岗位需求不匹配,降低了应急反应速度,影响了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效率及疫情防控效果。

3.4心理承压能力

在开放性题目中,大多数护士认为在应对突发疫情时欠缺的是心理承压能力。研究显示[6],山西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援鄂一线护士在COVID-19隔离病区工作期间,承担了繁重的护理工作任务,还要面临被感染的风险,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和压力等负面情绪,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开展。另有调查显示[7],护士产生心理恐慌和焦虑情绪的主要压力源是对新冠肺炎疾病的特点认知不足、情绪反应过度、工作防护压力大、专业不自信和缺乏情感支持。

4建议

4.1提升专业综合素质

在对护生的培养中,应把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的培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融入综合素质提升的各个环节。同时,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团队合作、自我管理、创新精神培养。应多以小组团队形式开展学习活动,例如案例分析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开放性教学。护理技术操作课程进行分组实训,以小组共同完成任务为标准,也可以设置多专业联合的情景模拟实训教学[8],通过与其他专业(临床、医技等)学生或者护生自己团队的配合,在真实的实训情境中提升沟通协调、团队合作能力。同时,要重视护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和传染病防护知识学习,有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消除认知误区,科学防护,提高护生认知水平和职业使命感。护生作为护理队伍的储备力量,对突发性传染病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尤为重要[9]。

4.2构建适应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

改革调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的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尤其要重视传染病护理等相关课程建设。以本校为例,目前三年制高职和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传染病护理学课程仅28学时,包括理论课20学时和实训课8学时,显然不足。因此要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传染病护理、突发疫情防控、院感防护等相关课程的课时和内容。同时,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强化护理操作技术课程教学,包括护理技术、急重症护理及先进仪器操作使用实训,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提升护生的护理专业技能。

4.3深化校院联合的培养模式

重视加强护生应急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临床训练。快速应急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真实突发场景配合训练,要深化校院合作,充分利用医院资源,联合开展护理急重症技术综合化的训练[10]。综合演练要结合突发疫情制定应急预案,并在仿真模拟现场通过情景案例进行实操训练,重点培养快速反应、急救程序、操作技术规范、协调与配合等能力。亦可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以临床护理中发生的真实病例情景为基础,进行突发事件案例开发模拟教学[11],多形式提升护生在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应对能力。

4.4加快高水平护理专业建设

本次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爆发、2003年“非典”(SARS)疫情、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和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高度警示我们,新发、突发性传染病不断出现,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问题,甚至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人员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主要的力量,护理人员是规模最大的主力军,加强护理专业建设、提升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刻不容缓。护理人才培养要与行业需求密切衔接,院校要以高水平护理专业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创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当今疾病谱变化带来的新的健康问题的课程体系。要将护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提升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心理承压等方面的能力。以提升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强化专业课程教学,加强传染病、急重症护理、院感防护和先进仪器操作等课程建设,或增设相关专业方向课程。同时,高度重视护生实践技能培养,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深化校院合作,加大联合培养力度,共同组织开展护生临床操作实训和实战演练,全面提升护生专业和职业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将来岗位工作的需要,适应人类健康水平提升的需求,真正体现高水平专业建设的新思路、高标准、高质量。

作者:方勤 俞荷俊 单位: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