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护教协同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7-23 08:50:54
导语:护理专业护教协同人才培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分析目前高职护理专业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为进一步深化院校合作,提高专业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以及学校自身的特点,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1]。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途径和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院校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2];《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也指出[3],在“十三五”期间要加强护教协同工作,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护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紧密衔接的供需平衡机制,引导地方和学校根据区域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合理规范确定护理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研究制订护教协同推进护理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逐步建立院校教育相互衔接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新的护理人才培养理念的提出,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向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出了挑战。
1护教协同内涵分析
护理专业原有的2年在校学习、1年医院实习的“2+1”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知识片段化,不能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通[4],培养出的护理人才不能与快速发展的岗位需求精准对接,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协同”是指参与整体发展的各个主体之间通过沟通协调与相互合作,产生整合的效用,从而实现整体利益和效能的最大化[5]。高职护理教育护教协同培养是指医院和学校达成一致,共同培养高职护理人才,将教育与职业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学校与医院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互补,避免高职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医院实际岗位需求相脱节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护教协同培养强调学生进入真实的临床职业场域进行学习,其教育的目的既追求“职业性”,又追求“教育性”,亦即一方面努力实现医院对护理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另一方面追求对护理职业生涯和终生发展的教育影响。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岗位工作技能的锻炼,最好的途径莫过于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进行。
2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现状
世界上最早开展护理高等教育的国家中,我国是其中之一。但新中国成立初期,因历史原因停办,长期以来以中专学历教育为主体。直到1980年才恢复高等护理教育。30多年来,高职护理(专科层次)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我国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历史发展和演变的结果,也是在学习他国经验基础之上的创新[6]。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7]:(1)“1+1+1”模式[8];(2)“△”模式[9];(3)“2+1”模式[10];(4)“1124”模式[11];(5)“立交桥”模式[12];(6)“六位一体”模式[13];(7)“四位一体”模式[14];(8)工学结合模式[15];(9)“一个平台、三个循环、两个系列、三个职业方向”模式[16]。以上这些人才培养模式,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并且加大了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形式上多半是学校和医院的合作办学,突出护理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实现对护生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良好的护理职业素质的培养。但是护教协同培养刚刚起步,尚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并影响了高职护理教育的整体质量。
3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状分析
3.1医院方面。(1)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临床护理教师的选拔制度依据职称或职位高低选拔,未进行教师上岗之前的培训。医院护理教学管理人员与临床带教教师之间未建立直接的联系,临床教学工作与绩效考核未直接对应,临床教学工作是完成医院工作的辅助工作,这样就会发生管理的缺失,未发挥临床教学的最大作用。目前学校依据职称高低发放课时费,待遇与科室发放的绩效工资差距甚大,无法激励临床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2)管理体系不完善。国外有医院专门设立了临床护理教育员岗位,进行临床教学管理(包括实习护生带教、岗前教育、在职教学、病人教育),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水平、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17-18]。而在我国医院未曾设立这样的岗位,临床护理教学教师身兼多职,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需负责协同培养实习生的教学工作。由于临床护理工作的繁重,护理教师在规定工作时段完成本职护理工作都有困难,还要肩负教学工作任务,所以临床护理教师难以完成高质量的教学工作。两种角色在临床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必然会发生冲突,多方面因素导致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不能高质量完成。(3)缺乏教育理论。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是为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优化校内教师实践教学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临床教师临床经验丰富的特点,给学生呈现精彩的课堂教学[19]。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先理论后实践,不少临床教师未曾接受过系统教育学理论的培训,缺乏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仍然依照传统的方法凭经验授课,课堂氛围呆板、乏味,不能灵活多样、因材施教,忽略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3.2学校方面。(1)缺乏连续有效的监督指导。当前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督导工作中存在机构不健全、定位不清晰、教学督导队伍不完善的现象,校方和院方未达成一致形成一套连续有效的质量管理监督机制。最常用的方式是以督导听课代替教学督导工作,用教学督导工作代替教学质量管理,即以教学督导听课评价为主。在督导内容上,督导人员多数重视“督教”,而轻视“督学、督管”[20]。“督教”也是以听教师上课为主,而对临床教师授课计划、备课、教案、作业、考试等方面的督导力度不够,临床教师参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学校工作的参与度不高,督导内容显得较为单一,不能全方位考察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各个影响因素。(2)未形成人才培养独特的方案和课程标准。目前对于院校合作办学,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框架和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基于学校单方面完成,教学内容的技能性和默会性使得护教协同的教学内容易出现随意性,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易受到影响[19-20]。院校双方教师对课程标准未进行深入研究和共同讨论。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护教协同模式只是将原来的教学内容移植到临床教学,环境发生改变,内容和形式却不曾改变。
4对未来护教协同发展的建议
4.1完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制度。医院和学校共同成立办学指导委员会或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是学生教学管理的主导,主要负责学生在医院学习的教务安排,医院则侧重于学生在医院的临床实践课程的安排。这样组织结构合理化,职责分工明确化,工作秩序规范化,常规事务制度化,信息反馈灵敏化,使临床护理工作和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地运行。4.2高效的管理运作。医院人力资源部门在科室设立专职临床教学教师,他们可以不参加护士倒班,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临床护理教学中,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在医院学习顺利进行。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工作,应将教学质量的考核结果与年终绩效考核相结合,建立激励机制,奖惩分明,促进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改进临床教师的授课质量[21]。4.3培养优秀的临床护教人。才由学校组织培训临床护理教师,开展不同的护理教学方法与实践的培训课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医院方应鼓励临床护理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学习,不断提升学历,完善护理知识技能,对临床教师全方位进行教学工作考核,并纳入年终考核。同时学校和医院双方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精神和情感上激励临床护理教师,体现临床教师的社会价值及个人价值。4.4加强督导工作。医院和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教学督导组,对临床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秩序进行全程监控并及时反馈结果。在教学质量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给予监督,有效监控课程计划实施和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同时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质量评价过程需要有学校领导、管理人员,督导教师、学生4个层面参与,同时也需要医院领导、其他临床教师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积极开展护理教学工作研讨会,把着重点放在怎么按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预期目标与学生在医院学习临床专业核心课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研讨督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临床护理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4.5精细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体系的建构和课程标准的制订对护教协同培养护理人才模式至关重要,应针对合作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标准开发。院校双方专业教师可以互相听课学习,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后,再来修订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同时对实践教学内容必须结合双方现有的实训条件整合开展,因为护理的对象是人,为确保和谐的医院教学环境,一些实训项目只能在模具上练习,双方教师必须共同完成实训项目,以达到实训项目开出率为100%。
5结语
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护理专业护教协同培养人才模式围绕的重点是通过反复实践使护生具备岗位胜任能力。而学校和医院协同培养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双方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得有交集、碰撞和共识。目前,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护教协同培养的人才无法真正满足医院对人才的全方位需求。因此,护教协同培养人才模式必须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即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思想转变;强化高职护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逐步完善护教协同培养过程中的管理机制;对医院人才需求进行系统的调查,学校要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一种融合医院、社会、人类健康需求的办学机制。
作者:王泉月 贾国倩 单位: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高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探讨
- 下一篇:生态文明绿色校园建设对策思考
精品范文
10护理护患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