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病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09-17 03:14:19

导语:护理病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护理病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阐述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病理学教学可为护理专业学生认识疾病、学习护理知识、培养临床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一方面年龄较小,缺乏对疾病的了解,常常感到病理学内容抽象难懂;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大量的知识点让她们对病理学望而生畏。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令她们丧失了学习的热情,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情,不断探索和尝试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她们学习的兴趣,调动她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病理变化是病理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常使用大量文字进行描述,可供参考的图片往往数量有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像、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的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病理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炎症病理变化中白细胞的渗出过程,单纯依靠教师讲述,学生通常感觉抽象、枯燥,没兴趣听,但是以小动画的形式呈现后,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复杂抽象的过程也变得容易理解。类似的内容还有血栓的形成过程、栓子的运行途径、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有利于学生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增强感性认识,极大地提高学习积极性。正像有的文章所说,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十分符合病理学以形态教学为主的特点。

2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可应用在中职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有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如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大量、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中职学生普遍医学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不强,在讲到病理学中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发病机制等问题的时候,讲授法能够很好地帮她们理清思路,解开谜团。有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如PBL教学法,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的方法。在学习某个具体疾病的时候,这种方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在门脉性肝硬化这一节,我布置了一个典型病例,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我国门脉性肝硬化常见的病因是什么?第二,患者是如何从慢性病毒性肝炎发展到肝硬化的?第三,患者为什么会死于消化道大出血?学生主动去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获取知识。在中职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中,无论是从学情来看,还是从教学内容来看,单一的教学方法都必然会引起学生厌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感觉到变化,在学习的过程保持兴趣、充满期待。

3密切联系临床护理实际

目前中职护理专业使用的病理学教材仍然以形态学教学为主,关于病变的显微镜下特点的描述占有很大比例,而这部分内容对中职学生护理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主要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和大体形态病变来判断病情。因此对于疾病的镜下特点不用过多的讲述,每种疾病记住最重要的几个病理特征即可,而具体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变化仅作为了解内容[1]。相反,一些与临床护理实践密切相关的病理学知识应延伸和扩充。例如讲到空气栓塞时,应引导学生联系静脉输液,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静脉输液时要排尽输液管内的空气,否则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如果出现意外有哪些补救措施等。在讲到血栓形成的条件时,学习内容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形成条件的理解上,还应与临床护理实践相联系,例如血流缓慢或涡流形成可造成血栓的形成,所以临床上对于长期卧床或手术后的患者,应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血栓形成。对于不能下床的患者,应勤翻身、勤按摩、勤热敷,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通过突显护理专业特色的病理学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感到所学病理学知识与自己的专业有关,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为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4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不光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学习的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去思考,抽丝剥茧,最后得出结论。例如血栓的危害之一是可以造成心瓣膜病,可先从白色血栓形成讲起,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它的结局,得出白色血栓发生机化,再从机化联想到瘢痕形成,瘢痕形成可造成心瓣膜卷曲、粘连、增厚等改变,致使心瓣膜变形,心瓣膜变形会使心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影响血流通过,从而发生心瓣膜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使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加深学生对病变的理解和认识。学生能力的培养还体现在学生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高低,必然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例如实验课时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大体标本或组织切片,观察完毕后得出诊断结果,说出诊断依据,这时学生就会翻书、查笔记,积极地学习,当得知诊断结果与自己的判断一致后,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对进一步的学习充满兴趣和主动。

5改革考试方法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指标。围绕职业学校能力培养的目标,中职护理专业病理学的考试不再是对基本概念、基本病变的死记硬背,而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考试内容以体现能力培养为主。例如增加临床病例的讨论,增加护士资格考试题,对平时回答问题和教学活动过程中表现良好者予以加分奖励等。考试方法采用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平时成绩中包含作业成绩、课堂检测,单元考试等方面,这样的成绩分配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压力,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学习的热情离不开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课堂之外的病理学学习,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临床病例讨论、专题讲座等课外活动[3],开阔学生视野,使她们更广泛地接触医学知识,了解护士职业特点,理解临床工作意义,端正职业态度,提高职业修养,最终达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的、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晓艳,李小山,张乐星,等.以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的病理学课程设计改革[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295-296.

[2]何英.新形势下中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3):87-88.

[3]陈艳.素质教育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6):570-571.

作者:陈艳 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