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教学论文7篇

时间:2022-08-26 02:44:11

导语:护理专业教学论文7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护理专业教学论文7篇

第一篇: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在高职护理专业中,人体解剖学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门课程作为护理专业的基本课程,能否顺利开展实施对以后护理专业教学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关系到以后临床护理专业的实际操作。并且由于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难度系数高、专业名词多,课时相对又比较少,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甚至容易产生灰心厌学的情绪。因此,分析高职护理人体解剖学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对于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找到有效的学习办法,才能帮助学生学好《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

一、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现状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课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几乎仍旧是“满堂灌”和“填鸭式”,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由教师向学生讲授,学生只是被动地负责听讲,很难真正地参与课堂教学。并且由于人体解剖学中有些内容过于晦涩难懂,学生根本别无法真正理解,这就导致教学效果极差,长此以往,学生也会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对人体解剖学学习的兴趣。

2.缺乏专业的人体解剖课教材。根据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高职护理院校对于人体解剖学的教材,仍旧采用的是与其他专业共通的教材,没有针对护理专业选取专门设置的教材,因此并不能很好地应用到护理专业的教学中。

3.解剖学设备落后。在高职学校护理专业中,尤其是在进行人体解剖时,会发现实验室里既缺乏解剖的标本,还缺乏进行人体解剖的实验设备,导致人体家剖学的实践教学难以与护理专业有效结合在一起,无法达到护理专业所要求的标准。

4.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比较低。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随之而来,教育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好,尤其是全国各所学校进行大量的扩招,这种大范围的招生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开始变低。因此,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积极性不强、实践操作能力弱等问题。在很多方面,大多数护理专业的学生都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这就导致护理专业的学生常常逃课、挂科,甚至有一些学生很难接受上人体解剖课,不愿意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二、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应对策略

1.创新教学理念。高职护理院校主要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力求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快地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因此,高职护理院校必须创新教学理念,主要以就业为导向,采取学习与试讲有效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教学课程中过多纯理论的内容应稍作删减,而加大实践操作和临床教学的力度。同时,作为高职护理院校的教师,其必须在本专业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储备。教师不仅对于人体解剖学这门学科的知识充分掌握和了解,还必须具备熟练的人体解剖经验,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改革课程内容。在进行人体解剖学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两点:一是要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是要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对传统教学内容中过于专业化、晦涩难懂的知识理论内容加以改革。尤其是对于繁杂的教材内容加以简化,删掉人体解剖学课程中一些无关紧要的或者重复性比较高的内容,多增加一些护理方面和人体解剖方面的内容。当然,在学习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时,还要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提供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让教学内容更优化。3.改进教学方法。高职院校想要改变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必须对教学加以改进。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其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其中必须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因为多媒体可以通过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形式将人体解剖的整个过程直观而又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直接地看到人体解剖的整个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既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可通过网络将解剖学课程教学软件出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观看和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网上论坛和网络平台进行交流,让学生与学生针对人体解剖学中的难题进行及时的沟通和解惑。

4.选取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材。关于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教师在选取教材方面必须针对护理专业的特色,选取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材,并对教材结构进行规范和调整,尤其是对于整本教材的每一章节的开始,都要对每一张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在教材当中要选取合适的插图辅助教学,在每章节后面要增加练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对习题的解答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5.完善实验设备,加强实践教学。在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当中,最重要的是实践。因此,高职院校首先要在校内建立护理专业专有的实验室,并为实验室提供完整的实验标本和实验设备,以保证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进行熟练的临床操作。其次,学校要增加一定的人体解剖课实践操作的课时,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学习。最后,高校院校要与各大医院建立学生实践学习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人体解剖实践操作。

三、结语

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现状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更好的人体解剖课课程的学习。

作者:陈婧 单位: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第二篇: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探索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性护理人才紧缺,护理人员供小于求的现象严峻的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一些发达国家不得不以提供优厚的待遇来吸引外籍护理人员,这就使得涉外护理这一专业应运而生,并且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涉外护理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国际卫生保健所需的专业技能,更要熟练掌握国际通用的语言工具,即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因此,英语教学在涉外护理专业中的作用也就显得极为重要。目前,我国各大院校涉外护理专业中的英语教学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重笔试成绩、轻口语和听力能力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上也不能完全满足国际工作环境对涉外护理人员的要求。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模式,提升英语教学水平,建立健全涉外护理英语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亟待探索的课题。

1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各院高校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涉外护理专业是受国际市场护理人员紧缺的形势影响和顺应时展需要而产生的新型专业,国内各大院校这一专业的开设时间并不长,教学经验相对不足,英语课程的设置还不够完善,很多院校仍然使用与其他专业相近的传统英语课程进行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与时俱进,未能实现课程内容与学生就业需求的紧密结合,教学针对性不强,这就导致了英语教学与涉外护理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1.2教材使用不够规范

据调查,很多院校涉外护理专业所使用的英语教材过多,知识量过大,给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了很大困难。由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有的不但涵盖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基础医学的各方各面,还包括诸如放射、口腔、公共卫生等与护理专业联系不密切的其他医学领域,这就导致了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面对的词汇量过于巨大、知识过于繁杂,学习缺乏针对性。目前,缺乏一本教学目标明确,专业连贯性强,指导意义显著的英语教材来满足涉外护理专业的实际需求。

1.3师资队伍不够专业

各院校的涉外英语课程大多由英语专业的教师执教,而并非专业的涉外护理教师。英语专业教师精通英语领域的教学,但在护理领域并非专业人士,对于如何处理护理专业英语存在一定的难度。部分老师由于缺乏对医学专业的深入了解,在医学、护理方面的专业术语、专业名词上不能做出全面准确的解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不少院校涉外护理专业面临的窘境,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经验丰富、教学手段先进的师资队伍,成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ESP模式对于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2.1ESP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况

ESP(EnglishforSpecilfies)即专门用途英语,其内容是以学生学习目的为根本目标,针对某一特定专业传授与之用途密切相关的英语内容。ESP教学模式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产生的,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实用语言,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如何在短时内有效地掌握特定领域的英语,以获取该领域的先进科学知识,成为人们日益迫切的需求。普通英语EGP(EnglishforPurpose)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ESP教学模式开始受到广泛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ESP教学模式开始,专家学者们在ESP的课程设置、授课方法、教材选择和编纂上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

2.2涉外护理专业的ESP模式教学实践

目前,涉外护理专业中的ESP教学模式主要用于三个方面:ESP词汇教学、ESP阅读教学和ESP写作教学。ESP词汇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英语的基本词汇特点、单词结构和搭配规律、语法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护理英语的词汇体系;ESP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阅读护理专业的英文书籍、文献,并且准确把握资料中的有效信息;ESP写作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护理英语写作能力,将所学的英语语言转换成文字运用到涉外护理的工作实践当中。

3ESP教学模式对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影响

3.1ESP教学模式的教学优势

ESP教学模式弥补了EGP模式在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上的短板,大大增强了学生在护理工作流程和医患沟通中的英语工作能力、英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形成完整的职业英语体系。在ESP教学模式下,涉外护理英语课程不只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知识,更是学生履职必不可少的一种实用工具。

3.2ESP教学模式在不同时期的教学目的

国际上,护理专业的英语ESP教学经历了语法翻译阶段、浸没式阶段、交际法阶段和任务型阶段。语法翻译阶段起始于19世纪中期,当时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英语文献、书籍,因此在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法翻译能力。浸没式阶段始于19世纪60年代,作为一种语言和内容想融合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在护理领域的语言技能。交际法阶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英语语音和语法来交流表达,将序言作为交换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

4ESP模式下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议与举措

4.1完善课程设置,凸显职业特色

ESP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对职业需求的精准分析,要求教学内容紧扣职业需要,以期所培养的学生在步入职业生涯以后能够迅速适应涉外护理的工作环境,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因此,在涉外护理的英语课程设置上必须要与职业需求直接挂钩,密切关注国际社会对涉外护理人员的市场需求,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形势,及时调整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使课程设置最大限度满足于职业需求。其次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向学生传授职业必需的知识同时兼顾生源素质,以免产生课程繁难,学生不求甚解的情况。再次,优化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各分支课程的学时比例,重点要放在核心课程上,重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凭借流利的口语表达获取更大的核心竞争力。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要以护理行业标准作为根本,以市场需求作为导向,最大限度凸显职业特色,使学生最大限度满足于国际社会对涉外护理人员的需要。

4.2慎重选择教材,贴合职业需要

ESP教学模式中的教材选择,必须把握真实性原则,即教材内容必须取材于与涉外护理专业真实相关的资料,不得杜撰联想。教材中的各项实践内容、课内课外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基于真实的文化背景和真实的医学案例,通过对真实情景的模拟再现,锻炼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英语技能、学习方法、英语交际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必须要慎重选择教材,贴合涉外护理的职业需要,向学生传授真实有效的、实用性强的专业知识,统筹安排英语知识和护理技能两方面的内容,既符合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培养目标,又符合涉外护理的职业需要。在教材的选择与编纂上要甄选与涉外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参考实际职业工作任务与流程来设计教材的各个环节。诸如国际就医程序、护理目标、医患交流等主要医疗内容,培养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力求学以致用。科学延伸教材外延,配套营养、保健、护理指导等各分支学科的专业知识,充分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将医技与人文主义关怀相结合。除此之外,所选教材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内容充实的基础上,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4.3创新教学方法,培养目标明确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传统模式注重学生的词汇、语法、翻译能力,疏于对学生英语实际交流的培养,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ESP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以学生为中心”,这是由ESP的本身属性所决定的,ESP主要用于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教材建立在学生未来职业需要的基础上,这就决定了ESP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方法上必须采取相应的创新,要做课程的设计师,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教学内容。一是使用实景教学方法,构建护理工作的模拟场景,让课堂走进实验室,通过实体演示、护理流程实践、角色扮演、医护合作等实际情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二是将英语教学融入护理实际操作训练之中。让学生在护理实践中熟练掌握英语的使用,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各种与护理相关的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照本宣科的生硬教学,要将英语的语言习惯、不同国家的文化习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4增强师资力量,打造专业队伍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十分高,不仅要求教师的英语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护理知识。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不同于一般学科的英语教师,他们的任务除了向学生讲授听、说、读、写的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还要使用到很多专业英语,教师对护理专业英语的掌握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双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学校也要加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推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一方面要选派优秀教师去其他先进学校“取经”,另一方面也要聘请业内的专家学者给本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建立教师培训的常态化机制,增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性。

5结束语

目前,英语越来越多地参与专业学科的教学当中,国内各院校已经逐渐认识到英语教学在涉外护理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很多院校已经开始了ESP教学模式的探索,但是在探索的道路上仍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因此构建一套完整的、与涉外护理专业紧密联系的英语教学体系十分必要,这是培养具有社会核心竞争力的涉外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

作者:董迪雯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护理专业远程教育的模型构建

一、引言

远程教育作为中国现代继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中广泛的被应用,然而在这种教育模式中,要始终保持自发的学习动力。参加远程学习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成人,他们的学习动机各式各样,但不外乎提高学历、增加技能、在职充电、扩展职业范围等。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较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在以后长达几年的学习过程中能否保持住由此产生的学习动力是决定其学习成败的关键。所以如果使用不便或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一开始就缺乏动力,因此学什么?如何学?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从2013年4月的远程教育本科班进行58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

二、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

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计算机已成为医学发展与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要使学生理解和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关键是提高计算机实践课的质量。第一,传统的教学内容多局限于教材,教学就是教师按照课本的编排结构将内容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学生,学生按图索骥地记住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就算完成了任务,这种教学内容不可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锻炼。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除了要让学生学到教学大纲上规定的内容外,还要向学生介绍一些本专业领域的实际用途。同时结合视频等丰富新颖的教学资源喜迎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采取密切跟踪计算机在国内、国外医学界的发展现状,结合成功的临床病例展开讨论,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第二,如今大部分的医院都是使用电子化办公,有独立的办公系统,对于一般工作而言计算机办公并不陌生,只是可能用于学习或者教学就不那么熟悉。基于这种情况,可以选择学生常用的聊天联系方式,使用远程教学的方法教学生如何使用常用办公软件,也可以学生自主学习办公软件的应用,同时如果科里很多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一起集体参加科里进行办公软件的培训。

三、网上学习

第一,根据教学进步,及时制定出实践的教学内容,以ppt或者视频或者真实案例及时让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毕竟护理的实践也是护理专业的一大组成部分,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第二,在每个章节的开始时候,提出问题和重点,让学生自主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更加有目的性,思路清晰的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第三,在每个章节结束的时候,提出问题和重点,让学生在学完一个章节之后能够抓住重点,将繁化简,进行总结。也可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学习完以后及时复习,巩固知识,题目以常用重点内容为主,可统计分数作为每章节的考核得分,记在最后的日常考核分数里,让学生能够重视课后复习。

四、安排实践教学

适时的安排学生去与合作定点医院进行见习学习,让学生去实践中寻找平日在基础学习时候遇到问题的答案,因为部分远程教育的护理人员工作的医院环境一般,医院等级不高,所以很多疑难病症可能并不多见,处理起来也无从下手。更多的去学习新的知识与技术,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另外也可以参观其大医院的网络中心,通过医院网络中心的参观,学生们了解到现代化的医院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从门诊挂号、办理住院、处理医嘱、费用管理到病人出院全过程都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临床科室用计算机共有六大功能:住院管理、医疗管理、医嘱处理、费用查询、报表打印、系统维护。其中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较多的是医嘱处理、住院管理、报表打印、费用查询。这样,就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以此激励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五、开设实习基地进行实践

远程教育学校可以开设多点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进行实践学习操作,现状况一般开设远程教育的学校相应的实习基地医院等级普遍比参加远程教育学生的现工作单位等级稍高,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能够见识到更多的疑难病症。护理专业远程教育学生按照构建模式学习后效果评价:根据以上的模型构建,对2013春季班护理专业远程教育本科班58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的不定期知识学习和视频护理实践操作学习中,效果良好,每次学习之后的测试得分均有78%~85%的通过率。在2015年1月至6月的见习中也有比较好的反响,学生均表示受益良多。在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的实习期间,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学习认真扎实,带教教师反应学习氛围良好,学生表示基础知识更加稳固,实际操作技能很大的提升,业务水平上升非常快。最后的期末考试通过率达到83%之高。

六、结束语

经过对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的探讨以及相比传统教育的优劣分析,得出远程教育在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中的优势,通过“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网上学习—实践教学—开设实习基地进行实践”的模型,让学生在这两年半的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成效,不论是基础知识还是实际操作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据统计2013春季班护理专业远程教育本科班58名学生,最后的期末考试通过率达到83%之高。

作者:尹煜城 单位: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四篇:高职护理专业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国际护理人才短缺由来已久,近年来这一问题更加严重,这为高职学院护理专业的学生出国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医卫类高职院校也在积极培养具备临床英语应用能力的专业人员。我国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亟待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

1翻转课堂的发展

2000年,美国塞达维尔大学的贝克(J.Wes-leyBaker)参加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他在提交大会的论文《课堂翻转:使用网络课程管理工具进行辅助指导》中,首次提出了“翻转课堂”这一概念。到2007年前后,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和伯尔曼为了解决有些学生缺课而跟不上教学进度的问题,开始录制RRS演示文稿和教师实时讲解的音频并上传到网络。由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自己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并完成作业,这种教学形态被称为“翻转课堂”或“颠倒课堂”。翻转课堂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但研究者应该注意不要把翻转课堂与以下概念混淆:1)在线视频;2)视频代替教师;3)在线课程;4)学生在无指导下学习;5)整个课堂学生都盯着电脑屏幕;6)学生孤立地学习。翻转教学模式符合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的要求。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以学习凭能力,学历不如技能”社会氛围的形成。

2护理专业英语视域下的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积极的教学效果在美国各大学及中小学得到验证以后,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被引入我国后,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者们积极探讨。作者在知网搜索引擎以“翻转课堂”“大学”“英语”为题目关键词,搜索到2013年论文2篇,2014年论文43篇,2015年论文274篇。但其中关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教的论文并不多。护理英语翻转课堂的实践表明,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经过问卷调查和文献查阅,作者发现相当一部分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不够努力、动力不足的问题。尽管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元化,但大部分将就业作为主要动机。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自控能力差,因此学习动力不足。教师应该意识到,只有关联人类命运的个人动机才具有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力,才会促进个人可持续发展。教学活动中如果不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从事护理专业的价值和意义,是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配合的。

3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实现“翻转”的阻碍

3.1硬件、软件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成功的翻转课堂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它决定着课外学习的深度以及学习环境的创设。英语并不是医卫类高职院校的主要课程,因此对大部分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来说,不理想的网络实施资金投入,网络速度、微视频的制作平台及视频质量都成为阻碍翻转课堂发展的障碍。此外,高职护理英语教学必须结合专业内容;许多高职学校的教学受到行政管理方式的限制,无法形成既懂专业又有英语教学的团队,限制了翻转课堂的品质。

3.2学生时间管理能效的问题

在个性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习,学生能成为自定步调的学习者,他们可以自己控制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选择,更能控制学习内容。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不再只是坐在传统课堂里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需要课前自己安排学习的时间,因此,如何合理地规划时间,是对高职学生的一大挑战。课堂上,教师不但要给学生答疑,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而且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补缺,这也加大了教师的课容量。众所周知,高职学院护理专业学生普遍缺乏自制力;如果学生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

3.3大班授课形式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学习,完成课前任务。国外一般采用小班教学,而在我国,高职院校大班授课比较普遍,在大班中实施翻转课堂,必然会遇到组织难、管理难的问题。为了顾及效率,教师过多的干预,会使学生不愿上台发挥;反之,又会造成纪律松散、懈怠。

3.4并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评价是对学生的监督和鼓励,不仅可以促进知识的内化,而且可以判断学习的有效性。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涉及学生在学习各个环节的表现,以更加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并充分体现考评机制的人文性。由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会通过教学视频对授课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深度学习,课堂上主要是学生提问、教师解答以及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等形式,这样能充分提升学生学习上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当教师进行评价时,课堂中的交互性会变得更加生动和有效。然而,大多数高职学院对翻转课堂的实践仅停留在授课过程,授课结束后还是用一次期末考试或过级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不但不能鼓励学生更加多样化地发展,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反思

4.1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团队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高职学校应该意识到教师素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加大英语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并推进专属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教师团队的建设。

4.2重视信息技术环境建设

高职学校应该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多重交互、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4.3建立高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高职学校多元性的评价应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不能忽视课前、课堂、课后的任何一个环节。翻转课堂缺少不了评价,而评价的设计也应该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

5结论

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发芽生根,取得了很大突破。然而,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这块土地上能不能蓬勃发展,取决于这种教学实践能不能充分结合高职学院的特点。分析高职护理学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符合学院需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才能在高职学院大放异彩。

作者:彭凡 单位:长沙卫生职业学院

第五篇:微课在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即短视频课程,其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借助多媒体等工具将教学视频向学生播放,具有资源丰富、重点突出、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不受时空间限制等诸多优点。它将知识讲解、问题探讨、例题演示归纳总结有效融于一体,非常适用于当代高校教学,在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中有着非常巨大的价值。

一、微课对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的作用

根据微课的制作方式、应用方式以及素材的来源等方面考虑,微课在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在许多方面,如信息实时动态更新可以为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提供最新专业知识与教学所需各种资源;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可以大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便于学生自学和复习,帮助学生容易对复杂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节省课堂时间等等[1]。在全面素质教育、新课标的影响与要求下,微课在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将更加突出和显著。

二、微课在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护理专业不仅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其计算机教学也有着很强的实践性,也就是说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微课就在这方面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应用微课的一般步骤是课前预习、课上导入、课尾总结、课后巩固等。

(一)课前预习

传统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学生往往在课前缺少对教材的预习,导致在课上时对教材内容很是陌生,经常出现跟不上教师讲课速度,对某些地方不理解,提不起学习兴趣等现象,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2]。在微课的应用下,由教师提前将下节课视频发到每位学生手里,并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预习,结合预习观看视频,然后针对自己不理解、有疑问的地方在课堂教学时认真听讲,并向教师提出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一同探讨,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们对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

(二)新课导入

教师在上课初期,将自己事先精心制作的视频微课件以恰当、幽默的方式引入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维开展微课教学。例如,在进行静脉输液计算机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与之相关又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如“我想同学们对输液并不陌生,感冒发烧的时候、身体不适的时候我们常会采取输液的治疗方法,那么你们知道护士是如何确定进针的准确位置吗?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进针呢,进针输液的时候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等等。由于学生们可能都亲身感受过输液,所以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学生们的主动思考与探索,这就很好的将微课视频内容导入到静脉输液这一章节的课堂教学之中[3]。教师通过将配药、排气、消毒、进针、固定等静脉输液各环节标准规范的操作流程以精短视频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将静脉输液各操作步骤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详细全面准确的传授给学生,然后由学生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演示,教师在一旁指导,相信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加深对静脉输液相关护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总结归纳

微课视频的时间很短,一般在5到10分钟之间,为保证学生对教学视频中的知识真正理解透彻、理解全面,在临近下课之前,还需要教师对本堂课重点内容与学生的表现和不足进行归纳总结,再次强调本堂课重点内容,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重视。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增强他们对护理专业计算机学习的自信心,对学习不积极的学生进行适当批评。高校在应用微课开展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时,应在重视实践教学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工具与新型教学方式方法,一方面为微课提供技术支撑,一方面对微课进行辅助,促进微课效用最大限度发挥,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应用型、复合型护理专业人才。

作者:拖洪华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魏影.微课在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07:77-78.

[2]杨秀兰.浅析微课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6,01:82-83.

[3]刘寒森.微课在内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03:97-98.

第六篇:微课在高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

一、引言

健康评估是高职护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内容复杂、抽象,学生普遍反映难于理解和掌握。近年来,高校就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大量的研究和尝试,2008年DavidPenrose首次提出了微课程(microlecture),称之为“一分钟教授”。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再配上辅助性教学资源,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微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本研究是在健康评估教学过程中加入微课元素,观察学生学习效果。

二、对象与方法

第一,对象。2015级高护27个班,入学时随机分班,从27个班中随机抽取两个班为实验组,两个班为对照组,各72名,其中实验组男5名,女67名,平均年龄18.4岁;对照组男5人,女67人,平均年龄18.6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和入学成绩上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教学方法。两组在授课教师,教材,课时、教学PPT上均相同。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为主、微课为辅的教学模式,微课制作选取健康评估重点、难理解、抽象的章节:身体评估和心电图检查两大章节,通过查阅资料,精品课程网站,医学素材库等方法制作若干个小视频,时间控制在10min以内,PPT简洁大方、实训操作准确,讲解与PPT同步。教师在实验组建立QQ群,让学生随时浏览观看微课,并在每周固定时间进行交流和测试。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具体程序是教师首先复习旧课,然后学习新课,最后课后小结。第三,考核评价。期末考试总成绩:两组采用相同的试卷进行统一考试,满分100分,其中使用微课授课的章节占60分。第四,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用`x±s表示,组间成绩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第一,两组学生期末成绩比较:实验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总成绩及相关章节考试成绩为80.8±3.6,52.3±1.4;对照组为72.1±2.4,41.0±1.5,实验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总成绩及相关章节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微课教学评价。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在的基础上自设,内容包括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掌握重、难点内容、能否系统掌握知识六个方面。实验组学生对教师授课效果的评价较高(优良率为96.9%),高于对照组的综合评价(优良率为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 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的教学目标,健康评估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倾向于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微课是教师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小视频形式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但完整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最佳效果。第一,微课的优势:其一,更好地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学习健康评估。高职高专学生文化课功底相对比较薄弱,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比较单一,但是他们兴趣广泛,微课是通过教师查阅资料、浏览精品课程网站、校医学素材库等资源精心设计的把课堂上的重、难点转化为若干个小视频,紧扣教学大纲,目标明确,讲解明了,学生可以在QQ群里重复播放以达到理解的程度,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健康评估的教学质量;其二,优化了高职教学效果。传统的讲授是高职护理专业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条理清晰,讲解系统,但课上信息量大,使重点内容错过学生的最佳主动注意时间。微课可以在理论课上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进入主题达到了翻转课堂的效果;在实训课上,微课可以把重点、复杂的操作分解成小片段,还可以重复播放相应的部分,从而掌握了操作方法;其三,增加了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及时反馈疑点并及时给予解答。第二,微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微课是对单个知识点的讲授,不利有系统地掌握知识点,而且有些学生容易对微课产生依赖,不重视课堂听课。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发挥微课的优势,改进其不足,仍须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徐娜娜 单位: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第七篇:三维目标在护理专业《药物学》教学中的作用

1三维目标的内容

1.1知识与技能(一维)知识,这里主要指护理的学生要学习的核心知识。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1]。学生要掌握药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掌握临床代表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以及用药护理的知识。在工作岗位中去解决用药护理中的实际问题;以便在护理工作中正确执行处方、医嘱,观察药物的疗效,护理不良反应并能采取初步的应急措施,防止和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为人类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1.2过程与方法(二维)过程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整个过程和体验。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在药物学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探讨药物学的知识,自己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应用。

1.3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状态,表现为情绪、热情、兴趣、动机、求知欲、道德体验、美的体验。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在药物学教学中,将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修养相结合,培养护理学生对生命的尊重,良好的职业道德。

2三维目标在《药物学》教学中的作用

2.1导向作用———明确学习目标

很多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药物学的学习过程中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要学习药物学,她们认为自己只要服从医生的医嘱,会对病人进行一些输液等简单护理操作就可以了。有了三维目标后,可以告诉学生《药物学》要达到的知识的教学目标和药理学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知识是为了解决今后大家在护理病人的工作中会遇到的有关药物方面的知识。护理的工作是最直接面对病人的,病人也有药物方面的需求,这些都要求把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和护理措施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来掌握。所以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教学目标可以被看做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2]。

2.2激励作用———激发学习热情

部分护理专业的同学不喜欢学习药物学,认为不是重点科目,所以缺乏学习热情,成绩也差强人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当在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握住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多联系临床讲实际,讲例子,增加同学对以后护理工作的激情和兴趣,对药物学学习的兴趣;通过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引入药物,一边可以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情感,一边提高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后,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2.3桥梁作用

三维目标的确立是教学与社会需要发生联系的纽带。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是学校工作满足社会对受教育者的需求。有了教学目标,才使教学活动的其他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教学系统并使之有效地运行。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中,密切联系临床和医疗实际,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业务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和临床用药护理密切结合[3]。

2.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余文森[4]把三维教学目标通俗的解读为“学会”、“会学”和“乐学”,“会学”和“乐学”才是“学会”的前提和动力。因此过程和方法这个维度尤为重要。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方法才是一节课的核心。传统的药物学教学是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以老师上课讲授为主。而对于护理的同学来说,她们之前没有学习任何与药物有关的知识,所以对于这种上课方式,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下。所以教学方法要有一个变化,要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学会总结,学会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利用网络手段例如“蓝墨云”,把学习主要目标和一些问题抛给学生,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并且学生通过自己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每次课的主要内容通过自己的逻辑思维总结后,再把知识点丰富出来,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从而同时增进了学生对药物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作者:沈延婷 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晓英.落实三维目标,促进有效学习[J].学周刊,2016,(8):45~46.

[2]郑立权.浅析高中化学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路径[J].求知导刊,2016(04):110.

[3]吴国泰.给予落实三维目标的药理学教学设计[J].药学教育,2013,29(2):37~39.

[4]宋鲁平,刘华.三维目标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8):782~784.

[5]任亚丽,陈云等.PBL教学法在中高职护理专业护理药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