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3-12 09:20:59
导语:护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方法
1.1.1两组教学模式实施方法
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分为16个实习小组(每组6~7人),分别按实习计划在临床科室进行轮转。试验组采用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综合运用PBL教学法、病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实施方法如下。
(1)入科教育。
各科室带教教师根据本专业特点提出问题,确定入科教育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以每批实习护生为一个学习小组开展PBL教学。主要内容包括科室设置、常见病种及临床特点、本专业护理注意事项。根据核心能力教学要求对上述内容提出针对性问题,引导护生自主学习,利用图书馆、多媒体等途径查找资料。在规定时间组织全组护生讨论,确定解决方案。
(2)教学查房。
选择本科室的典型病例,根据核心能力培养要求提出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鼓励护生自己采集病史,针对具体病情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措施和书写护理病历。如在内分泌科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为例进行教学查房。要求护生提前查阅疾病的相关资料,并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在教学查房时,要求护生阐述DKA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等,采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提出患者目前主要存在的护理问题、制订护理计划、采取护理措施、实施整体护理。整个过程中,鼓励护生互相讨论、沟通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健康教育。
制订科室健康教育计划,包括科室病友互动活动和床边健康教育等。指导护生根据个人能力选择健康教育任务,引导护生与患者沟通交流。定期组织护生进行座谈和特殊病例分析,分享每位护生与患者沟通交流、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经验。教师和护生共同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4)实践操作。
在保证患者和护生安全的前提下,在带教教师实时监督下,鼓励护生独立完成对主管患者的某些治疗及常规护理,并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对本科室的重点操作项目,带教教师需对护生开展专题培训,采用情景模拟法进行教学。如在内分泌科,护生需重点学习和掌握胰岛素的种类识别及注射方法。护生可以实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注射胰岛素前护士的准备工作、护士和患者交流并注射胰岛素的过程,进而掌握胰岛素使用要点及注意事项。
1.1.2两组教学效果评价
(1)出科考核。
采用理论考试、技能考核、自评调查问卷等综合评价方法。①理论考试组成。笔试: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出题,涵盖本专业的重要知识点(60分)。口试:根据护理查房、健康教育过程中,护生回答教师提问及与患者交流中表现出的思维、表达能力评分(40分)。②技能考核组成。临床技能:在规定时间内对指定病例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并作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和具体护理措施、书写护理病历(60分)。护理技术操作:随机抽取本专业重要的护理技术操作,观察护生对技能要领的掌握、熟练程度及行为的规范性,评价护生的动手能力(40分)。③自评调查问卷。由课题组成员根据护理核心能力要求共同设计自评调查问卷,并请有关护理专家反复论证、认可后投入使用。包括对以下护理核心能力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及能力、临床思维与评判性思维能力、观察事物及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护理实践及整体护理能力、护理技术操作能力。在实习结束前统一发放自评调查问卷,试验组和对照组护生分别以无记名方式填好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100%。
(2)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数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x±s),两组的均数比较用t检验,两组各项能力提高的比较用χ2检验。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统计资料,P<0.01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讨论
护生通过实习可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核心能力,形成自己的专业价值观和独特的临床工作方式,逐渐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变。护理核心能力是指能够胜任护士角色和功能的一系列个性特征[1,2],即护士在临床实践中有效运用知识、技能和判断的表现水平[3]。卫生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护理核心能力、能适应临床工作需要的护理专门人才。要完成该目标关键在于提高护生的实习效果。护理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由美国著名护理教育学家Lenburg于1986年首次提出,是将护理核心能力转化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进而确立的新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4]。在实习教学中采用核心能力教学模式,以培养护生的护理核心能力为目标,整合多种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提高护生实习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3.2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根据我国高职护生护理核心能力培养要求,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究制定了7个方面的培养评价目标,即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及能力、临床思维与评判性思维能力、观察事物及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护理实践及整体护理能力、护理技术操作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试验组护生成绩优于对照组。对护生自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试验组护生各项能力提高的人数也多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
2.2.1有助于培养护生自主学习与观察事物及解决问题能力
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研究指出,产生兴趣的基础是好奇心和欲望,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萌发学习动机、产生学习活动,其注意力和兴趣才能被吸引到寻求答案的学习活动上[5]。核心能力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解决问题,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护生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2.2.2有助于培养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
实习过程中,护生通过与老师、同学、患者交流,逐步掌握了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护士必须同时具备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核心能力教学模式以提高护生核心竞争力为目标设计实习方案,使护生能够履行专业职责并得到社会的尊重[6]。
2.2.3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与评判性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护士根据所掌握的医学知识,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等信息,对疾病及患者的生理心理反应作出科学判断的思维方式。临床评判性思维是临床思维的高级阶段[7]。临床思维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进行独立判断及决策、解决临床问题必须具备的能力。要培养合格的护士,必须注重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8]。对这种抽象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应采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教学模式[9]。而核心能力教学模式通过不断设置问题,引导护生自主探究,掌握新知识、整合新旧信息,可使其逐渐形成临床思维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2.2.4有助于培养临床护理实践及整体护理能力,提高护理技术操作能力
护理实践能力是护士应用护理程序和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向患者提供整体护理的能力。护理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护士的能力,包括完善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高超的技能和正确的态度。台湾学者以鼻导管吸氧管理为例进行研究,采用该教学模式制定教学目标、内容、策略并进行评价,结果发现该模式增强了教学效果[10]。核心能力教学模式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小组分析讨论等形式,使护生成为护理活动的主要实践者,使死板的书本知识被激活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培养了护生的临床护理实践及整体护理能力,提高了其护理技术操作水平。
2.3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专业实习教学的意义
国外的研究报告显示,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可应用于医学、护理等专业教学中[11]。在我国,核心能力教学模式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实习是护理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护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其核心能力的培养。而核心能力教学模式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专业实习中采用核心能力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护理知识和技能,具备核心能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作者:杨希蒋沂峰徐亮李胜南单位:临沂卫生学校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上一篇:市卫生局工作计划(共3篇)
- 下一篇: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方案(共4篇)
精品范文
10护理护患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