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学模式提升护理病理学教学水平

时间:2022-04-03 03:01:00

导语:深化教学模式提升护理病理学教学水平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深化教学模式提升护理病理学教学水平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是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了解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经过和转归,为认识疾病的本质及后期临床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有人称病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在整个医学课程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掌握护理临床工作中常见疾病的病理发展过程,并初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护理学的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整体护理将逐步取代以往的功能制及责任制护理,使护理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这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临着改革的需要[1]。病理学作为护理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医学课,在病理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护理专业特点,优化病理教学模式,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病理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紧密结合,以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

1选择适合护理专业特点的教材

病理学教材有不同的版本,由于各个医学专业不同,同一专业层次也不同,所选教材就会不同,这就要求任课专业教师根据所教授学生的专业、层次、基础等综合因素考虑教材的选择。我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护理专业自1987年即开始专科招生,2000年开始本科招生。2004年以前护理本科学生学制五年,所用的是与临床医学专业相同的病理学教材。2004年以后我们认识到不同的专业应该选择具有自己专业特点的教材,我们对护理专业教材进行了改革,护理本科学制改为四年,教材选用专门针对护理专业特点的全国统编教材。新教材结合了护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和专业特点,增加了一些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比如坏疽的护理、骨折的护理等,更加突出了病理学知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但是新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新教材是把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合编为一本教材,笔者认为目前这两门课都是由不同的教研室承担教学任务,分开编写可能更为妥当。

2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目前护理专业本科学制四年,相对临床专业而言课时非常有限,因此需要科学安排课程,选择适合护理专业特点的内容,紧密结合临床。给护理专业学生授课时应该“全而泛”,也就是说总论和各论的各个重要疾病都应该讲到,但是由于课时有限,只能粗讲,要做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2]。通过对病理学知识“全而泛”的学习,初步了解疾病的主要病理概况,在今后工作中如需要应用时能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自己翻书学习。对于各论内容,我们应该重点讲述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发生机制的联系,用于解释和解决一些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对于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等虽然是病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对于护理专业我们不可单纯一味地、过多过细地讲授,否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应对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外,对教学深度也要适当把握,不可过浅也不可过深,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关键取决于他们对此门课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是学好知识的主导因素[3]。护理专业很多学生对自己要求比较低,对医学基础课程不重视,也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病理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目前计算机多媒体在病理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可以依据病理学的形态学特点,通过Flash、PowerPoint等技术,采用以图像为主,辅之以文字的教学形式,将疾病变化过程生动、动态地显示出来,便于学生观察、探索,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和运用病理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非常适合护理专业课时短、教学内容全面的特点。另外我们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应用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教学、双边式教学等。笔者在病理教学过程中就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比如在学习纤维性修复时我们就可以启发性地提出问题:纤维性修复的病变特点是什么,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这样带着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课堂气氛活跃了,而且学生掌握的知识也更加牢固了。

4根据护理专业特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我校护理学本科是2000年才开始招生的,以往多数是专科和中专层次的学生,然而病理学教师一般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以前讲授的对象不是护理专业,所以对护理专业病理学的教学经验较少,在教学模式和内容上主要沿用临床医学的教学体系,没有体现护理专业病理学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的病理教学水平,承担护理本科病理学教学任务的教师应该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趋势,深入护理临床的第一线,在教学模式和内容上顺应护理学的发展方向,满足护理专业的需求,为培养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有熟练护理技术的高层次护理水平人才打下牢固的基础。

5加强实验教学

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教学内容存在大量的形态学描述,学生仅凭理论课的学习难以理解和掌握,且该课程专业术语较多,容易混淆,难以记忆。因此,实验教学尤为重要。我们学校目前安排的护理专业病理实验有36个学时,一次四个学时,一般实验课是安排在相应的理论章节内容之后进行的。每次实习课第一个学时,教师通过多媒体系统演示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这些幻灯片都是我们根据学生观察的教学切片制成,且拍摄时从低倍镜的整体观察到高倍镜的某些特殊结构连续动态切换,形象直观。我们还把每节课所要涉及到的正常组织结构与病变组织进行对照,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们还在幻灯片上对基本病变做了特别批注,让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每张切片介绍完后还会对该切片内容进行总结。后面两个学时让学生自己观察切片,把疾病的基本病变特点描绘在实习报告上,教师通过显微互动系统掌握每个学生看切片的情况,及时纠正学生观察错误的视野以及答疑。最后一个学时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进行小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学习的重点病变、特殊结构再现出来,让学生印象深刻。

6改进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在新教育教学模式下,应进一步改进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由单一对知识进行考试的评价体系转向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及操作技能等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多重评价体系[4]。课程考试主要用来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为使课程成绩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总评成绩(100分)由平时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评价体系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及讨论、阶段性考试及作业等情况,占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包括平时实验成绩(实验课态度、出勤、课堂纪律、操作、实验报告书写等)和实验操作考试,占总成绩的2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另外我们还应该改进考试内容,增加一些与护理专业有关系的相关试题,比如增加一些小型案例分析等考核内容,测试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综合能力,使护理专业培养出来的是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性强的护理实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在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点及要求,作为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不懈的努力,认真探索适合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和改编,增强病理学知识与护理专业联系的意识,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及考察方法。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适应高校教育发展的要求,这样才能使护理专业学生学好病理学,为其今后的临床课学习及工作打好基础,培养出当今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