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学习及护理英语口语教学
时间:2022-04-01 10:33:00
导语:第二语言学习及护理英语口语教学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引言
随着世界人口逐渐老龄化,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护理人员短缺。中国加入WTO后,很多外籍人员来华工作生活,医院对精通英语的复合型护理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医学院校开始设立护理专业(英语方向)本科教育,要求学生既系统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又具备良好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国际型护理学高级人才。该专业设置的护理专业英语课程,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将英语引入专业学习和实践,重点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在今后护理工作中能准确与医生和患者用英语交流。然而目前教学的效果还不理想,无法达到涉外护理工作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如何提高护理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教学水平进行探讨。
2.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指的是“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Ellis1986)。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理论体系的构建以揭示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为主要目标(戴炜栋,周大军2005:62),其研究格局具有多侧面、多方法的特点,导致该领域中的理论或模式层出不穷。目前学术界广泛认同的有: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StephenD.Krashen’s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Theory)、文化适应模式(TheAcculturationModel)、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Theory)、语言普遍性理论(LinguisticUniversal)等。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最重要的贡献是明确指出并论证了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富有创造性和主动学习精神的人,而不是以往理论描绘的消极、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语言教学中,应以他们为主体,而不应以教师为中心。这一观点充实了外语教学理论的内容,促使外语教学法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转移(钟启泉,左焕琪2002:76)。中国学生的第一语言体系是汉语,英语是他们学习的第二语言,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来指导我国英语教与学的过程,对改革英语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1学生方面
第一、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薄弱。刘润清(2005:247)等对3所国家教育部直属院校四年级学生随机抽样125人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73%的学生口语能力普遍较弱。李培隆等(2008:893)对部分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调查结果为,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口语存在语法错误、词汇短缺、语音语调不正确、话语衔接困难等问题。第二、学生缺乏系统的跨文化护理知识。在护理专业资格考试中发现,学生对护理技术的考题掌握较好,而涉及文化差异的考题错误率较高(李慧娟,姚婷2007:42)。学生对不同英语国家文化知识不熟悉,使其在护理工作中影响护患沟通,难以给患者提供贴切的服务。
3.2教学方法方面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教师角色错位。束定芳对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调查发现,70%以上的教师仍用语法翻译法教学(束定芳2005:6)。这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一味地做课文讲解翻译,实用性不强,而学生希望能和教师多交流。夏纪梅(2002)的调查也显示,90%的被试教师认为自己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主要角色是语言讲解者和语言示范者。这种教师处于中心地位的角色,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无法得到必要的语言训练和在问题解决中习得语言。
4.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提高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水平的策略
语言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中心部分,任何外语的习得都要从它开始。在外语习得过程中,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文化寓于语言之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表现形式,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如语言学家RobertLado(1957)说,“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护理英语课堂是培养学生习得护理英语的主要场所,语言环境是促成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因此,语言输入、社会文化因素、护理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是影响我国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以下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4.1语言输入
根据StephenD.Krashen/(1986)的第二语言学习理论,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导致语言习得的关键。他提出“i+1”语言输入假设(i为现有水平,1为略高于i的水平),该假设的实质在于通过足够量的语言输入促成第二语言习得的发生。根据“i+1”语言输入的观点,语言材料的大量输入可为学习者提供许多选择和实践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获得较多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就必须尽可能创造出为了真正的交际目的使用英语的机会,来让学生接触到多种可听懂的语言输入(张国扬,朱亚夫1999:125-126)。首先,教师应教学生基础英语口语。鼓励学生掌握基本日常用语,对常用的句型能脱口而出。另外,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语音,可集中讲国际音标中音素发音规则,指导学生注意对爆破、连读、同化、弱读、重音等语音语调的把握。当学生出现语音错误,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纠正,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音频等加强口语练习,养成模仿、朗读、背诵习惯;鼓励学生坚持听力训练、学英文歌曲,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信心。其次,教师应教学生护理专业相关英语知识。护理英语专业词汇包括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疾病名称、药名、普通医疗器械名称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构词,了解词缀,掌握医护专业词汇构词法。具体体现在指导学生学习各种英文书写的病人入院登记表、体检表、临床记录、医生的处方、医嘱、注射治疗单、护士交接班报告、意见本、感谢信等,这些输入性材料能让学生接触到日后工作中所使用的词汇。
4.2社会文化因素
语言和文化是和谐统一的,不同的地域有其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在文化适应模式理论中,Brown(2000:169)提出文化移入(Acculturation),指人逐渐适应一种新的文化过程。JohnH.Schumann(1976b:15-28)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文化移入的一个方面,是文化适应的一部分,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文化的适应程度将会制约他的第二语言水平,因此学习者要试图融入目的语社团。护理学范畴中,人是护理服务的对象。护理服务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对于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人群文化差异,思维差异等,学生应掌握并运用于未来工作中,使患者获得最佳健康状态。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拓展英语国家文化知识面,全面介绍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风俗习惯。第一、教师可采用文化专题介绍法,给学生系统介绍目的语国家的民族文化、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使学生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有总体的了解,并比较它们与本国文化的差异。例如在美国文化中,明确表达观点是沟通的有效方式。美国护士常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对疾病的态度、内心的想法。但中国医生和护士因为担心疾病问题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很少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焦虑,而从家属、病友等侧面渠道了解患者的想法。第二、教师可利用英语原版电影进行教学。可选取护理视频对话片断,为学生进一步向专业英语交流奠定基础。如《实习医生格蕾》(Grey’sAnatomy)是一部以医学为主题的电视剧,护理英语词汇的信息量大,涉及的日常交际用语贴近生活,可帮助学生学会得体地与医生、患者交际。同时,学生也能熟悉医护人员使用的词汇缩写形式,如DOA(deadonarrival)指送到已死亡,SOB(shortofbreath)指呼吸困难,BM(bowelmovement)指肠蠕动等。通过电影中地道通俗的语言,给学生提供了医院工作的真实视觉情景,让他们熟悉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并促进他们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4.3护理英语课堂教学环境
文化适应模式理论认为教师应创造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理想的外语课堂教学环境应该是: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直接使用目的语的场所和机会,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并能激励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交际活动(张国扬,朱亚夫1999)。因此,教师应把有目的性的活动和真实语言材料引进课堂教学,满足学习者的需要。第一,课堂教学的组织要使学生能直接参与交际。教师可把教室布置得像诊所或病房,并放血压计、温度表等医疗器械。用临床护理出现的个案为例,设置医、护、患者等不同的角色进行口语训练,并设计一系列将来工作中要解决的任务。如:怎样进行门诊或入院病人接待,怎样安慰心情烦躁病人,怎么给病人健康教育,怎样执行医嘱等。采用视听说结合方法,模拟学生日后遇到的情境和问题来学习语言,以提高他们在真实护理环境中的英语交际能力。第二,教师以组织者、帮助者的身份参与课堂交际活动。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和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明确口语训练任务、选择活动方式、讲明练习要领,确保学生有足够练习机会,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教师可指导学生护理操作训练与英语听说练习相结合。如:督促学生课前自学英语的护理操作流程,做好预习准备。课堂上,一名学生在练习静脉输液、给氧治疗等护理操作时,另一名学生则用英语讲解步骤,然后两学生再轮换角色,教师在一旁指导。围绕交流的实际需要,学生在强化每一项操作中,逐渐融入护理听力和口语训练,从而加深对语言的认知、理解和内化。
5.结束语
护理是专业性很强的世界性事业,中国护士如果能熟练掌握护理专业英语口语,就能参与国际竞争,学习发达国家先进护理理念和技术,从而极大地促进国内护理事业的发展。要深入推进护理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教学,需要在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护理英语教学具有积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但该领域中的理论或模式众多,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40种以上,它们有些相互补充,有些相互对立。我们应该系统、完整、全面地把握各派理论,辨证地整合、优化,从而博采众长。在具体护理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身要终身学习,提高五、结束语在外语教材的设计编写和选择、外语阅读的性质与目的以及外语阅读能力的测试评估上存在的认识偏差中,对外语阅读性质与目的的认识是核心,要纠正这些偏差,走出误区,关键在于明确外语阅读的性质与目的,并且认识到:利用已有知识,尤其是来自母语的知识是提高阅读效率和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外语水平的一种更自然、实际和高效的学习方法。
- 上一篇:创立学习型党组织队伍交流材料
- 下一篇:副书记在干部作风推进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