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后拔针方式成效对比

时间:2022-12-09 09:12:00

导语:静脉输液后拔针方式成效对比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静脉输液后拔针方式成效对比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静脉给药最常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正确按压是保护患者血管及保证下一次穿刺顺利进行的基础。不当的按压会造成血管出血、淤血和静脉闭塞等现象,不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紧张、疼痛和表浅静脉的缺失,而且影响了血管的清晰度,给下一次静脉穿刺带来困难,最终影响了治疗的顺利进行,根据在临床工作中积累的相关经验,笔者采取了一种新的压针方法拔针,即采用拉拔压法拔针,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2009年1月我院急诊输液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70例,男43例,女27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17岁,平均34.5岁。对照组70例,男39例,女31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19岁,平均39岁。所选患者均1个月内未进行静脉穿刺,血管条件较好,患者精神状态、感觉印象及语言表达均正常。

1.2方法

1.2.1拉拔压法拔针(实验组)输液完毕揭开固定针头的3条胶贴,左手将进针部位的皮肤向下绷紧,右手迅速拔出针头,再用右手拇指按在3条胶贴中间的小纱块上,按压针眼及其上方的皮肤,这时再松开左手,按压3~5min观察效果,以下称为拉拔压法拔针组(实验组)。

1.2.2传统方法拔针(对照组)按照护理学教科书的规定方法进行拔针,即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嘱患者继续按压3~5min观察效果,以下称为传统方法拔针组(对照组)。

1.3统计学方法

观察两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判断标准

无痛:患者接受拔针时,面部表情无改变,无任何反应,询问局部无痛感;微痛:患者接受拔针时,面部表情无改变,无任何反应,询问局部有微痛感;剧痛:患者接受拔针时,面部表情紧张,皱眉、张口,甚至呻吟,有缩回上肢的抵抗动作,询问拔针部位很痛。

2.2两组针眼局部淤血情况比较

实验组,按压时间(4.0±0.5)min,淤血0例,淤血发生率为0。

对照组,按压时间(4.0±0.5)min,淤血6例,淤血发生率为8.57%。

2.3两组患者舒适度情况比较

实验组,无痛人数70例,舒适度为100%。对照组,无痛39例,微痛16例,剧痛5例,舒适度为55.71%。

2.4两组疼痛结果比较

实验组70例患者拔针部位无淤血和疼痛现象发生,所有人员无不舒适感觉。两组数据比较,从以上结果上可以看出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目前,经静脉输入药患者很多,拔针是静脉输液的最后一项操作,如果方法不当会使患者感到疼痛,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正确的拔针方法只要拔针的方向与针体长轴基本一致,可以避免针尖损伤血管壁和真皮,明显地减轻疼痛;另外,采用拉拔压法拔针时,穿刺部位的皮肤和被穿刺的浅静脉是被绷紧固定的,避免了针体对血管壁和真皮的牵动,可减轻疼痛。因此,选择更合理的拔针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方法不当会导致患者疼痛、皮肤出血和皮下淤血。

总之,传统的拔针方法是用棉签按压针眼处拔针,它的不足之处是会使针尖两侧对血管壁产生切割力,血管损伤可释放致痛因子。很可能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导致血小板聚集易形成血栓、出现血肿和淤血的现象,不利于下次穿刺。本文经临床观察表明,采用拉拔压法拔针减轻了针头与血管与皮肤的磨擦,达到无痛的效果,这种方法优于传统拔针法。本次实验具有客观性、可靠性和可行性。对照组与实验组统一用7号头皮针进行穿刺,避免了因针头大小不一可能产生的痛感误差。操作及观察由本人进行,避免了不同操作者手法及判断的不统一性。通过临床实践,笔者认为新拔针法操作简单易行,不增加医疗成本,也未增加劳动强度,是一种具有方法简便的拔针法,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