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护理职业暴露安全防控论文

时间:2022-11-11 11:05:00

导语:艾滋病护理职业暴露安全防控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艾滋病护理职业暴露安全防控论文

【摘要】随着艾滋病的迅速蔓延,护理人员因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常常在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与HIV/AIDS患者密切接触,因此艾滋病对护理人员造成的职业暴露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分析艾滋病对护理人员所造成的职业暴露,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旨在把艾滋病对护理人员所造成的职业暴露降到最低,确保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和护理工作的顺利高效.

【关键词】艾滋病;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艾滋病(AIDS)是由于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的传染病。是致命性恶性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随着艾滋病的迅速蔓延,HIV感染者高危人群已扩展到社会各阶层,(2007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约70万。由于艾滋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患者常到各科就医,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的护理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触到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因此普通科室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面对更多的是潜在的传染源。他们与艾滋病专科护士相比防护意识淡漠,相关知识缺乏且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口J,应予以重视。本文从分析艾滋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着手,探讨相应的安全防护对策,旨在避免艾滋病对护理人员造成的职业暴露。

一、艾滋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

1.1因职业暴露造成护理人员感染HIVHIV职业暴露是指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或其他工作过程中,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HIV感染可能性的情况Hj。有研究\"’证明,医务人员HIV/AIDS的职业暴露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护士、检验人员、医师,接触患者分泌物、血液、体液越频繁者,感染风险越高。由于护理人员每天都要进行多种有创操作,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医疗废弃物和污染物,所以护理人员是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Ippolito等报道的94例由职业因素感染的医务人员中49例为护士(占52.1%)∞J,美国疾控预防中心(CDC)报道的270例医务人员患者中有232例为护士i占85.2%),其中23例是通过职业暴露而感染的。

1.1.1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淡漠、HIV/AIDS相关知识缺乏、标准预防原则落实不到位等都是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直接导致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可能性增加。有调查发现55.1%的护士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时不采取防护措拖,在可能接触患者体液、血液时带口罩、手套者只占29.O%沛J。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在诊疗或护理患者前后洗手者占34.5%,接触血液、体液后进行手消毒者占10.1%。大多数情况下,职业暴露是由于操作过程或整理用物过程中疏忽大意或没有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而造成的。李晓亮和肖霞等¨刈调查医护人员注射后对针头处理不当,如回套针帽和用手给针头毁形,分别占23.5%和33.3%。

1.1.2HIV职业暴露的途径(1)被HIV阳性的血液或体液污染的锐器损伤是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据郑晓澜和邱英如等报道,在1年内有64.8%的医生和79.36%的护士发生过医疗锐器损伤,医生平均每人损伤1.07次,护士平均每人损伤2.88次¨“。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情况主要有:给病人注射药物、配制药物或抽血时;抽血后取下针头将血液注入试管时;给使用过的针头套回针帽时;对用过锐器进行分类和处理时均易造成刺伤。(2)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接触HIV阳性的血液和体液是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又一主要途径ll3I。发生血液、体液污染的情况有:给患者喂饭、擦洗、翻身、拍背;整理用具、工作台、为患者整理床铺;留取标本时将血液、体液从一个容器到人另一个容器;抽血或输液后,穿刺部位按压不当会造成出血液污染;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做人工呼吸时均易使护理人员受到污染。

1.2心里压力增加艾滋病的不可治愈,隐蔽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的广泛存在以及艾滋病症状的不典型性,护理工作中随时都会遇到艾滋病患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HIV职业暴露,这些情况无疑使护理人员的心里压力增加,产生恐惧紧张心理¨“。护理人员的恐惧紧张心理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因操作失误而发生职业暴露的几万方数据率增加,对护士的工作、生活、学习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一旦暴露发生,将对护士产生极大的心里压力。有一位护士在给患者抽血时不小心手沾到了患者的血液,在得知该患者是艾滋病患者后大哭大闹,认为自己要感染HIV。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护士都会产生中或重度焦虑及悲观情绪,长期的心理高压力状态极易导致心理疲劳,造成心理性的危害,可使护士产生习惯性便秘、经前紧张综合症、神经衰弱等,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并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二、安全防护措施

2.1设立专门机构预防和处理HIV职业暴露工作各医疗单位均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预防和处理HIV职业暴露工作。为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定期检查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能和护理人员安全操作情况,负责各种安全宣教工作。一旦职业暴露发生要规范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及时提供咨询。

2.2树立安全防护意识艾滋病的潜伏期较长,在窗口期内检测不到HIV抗体,却具有传染性。感染者从外表无法识别,医护人员要确切知道就诊的每个患者是不是感染者是不可能的,护理人员更多的是面对潜在的传染源,因此要定期进行有关安全防护的培训和大型的艾滋病科普宣传,动员护理人员积极参与,使护理人员认识到艾滋病就在身边,在护理患者之前先做好自己的安全防护,树立良好的安全防护意识,在任何时候操作时都能采用符合规定的安全操作技术和防护措施。

2.3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宣教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曾尖锐地指出:“艾滋病主要死于无知”。临床护士如能很好地学习和掌握关于HIV/AIDS传播的相关知识,切断HIV/AIDS传播的一切途径,免遭AIDS的威胁是完全可能的。例如:HIV的体外生活力弱,对理化因子的耐受力不及HBV,因此,凡是用于灭活HBV的方法均可将HIV灭活.HIV对热和化学试剂敏感,对紫外线不敏感。0.2%的漂白粉溶液、0.2%的次氯酸钠、0.3%的双氧水、0.5%的来苏尔、75%的酒精处理5min既可灭活病毒。56℃30min即可将病毒灭活。pH值小于6或大于lO的溶液,在10min内可灭活病毒HJ。这些知识的掌握可为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2.4加强标准预防原则的掌握标准预防原则规定“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护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范措施”,这是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安全操作的行动指南¨引。可通过以下具体措施使护士掌握标准预防原则:(I)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标准预防知识和防护技能的培训;(2)编发防护职业暴露小手册,将一些常用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以通俗易懂,便于理解的形式编写成小手册,方便护理人员携带和参考;(3)将标准预防原则的要求、措施、流程以及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和预31案图表化并贴于墙上;(4)定期举办相关知识竞赛并设奖项。

2.5预防锐器刺伤为预防锐器刺伤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要将针帽套回针头,禁止用手直接接触针头、刀片等锐器。(2)执行注射、抽血等操作时应戴手套,并携带锐器盒,随时将用过的针头放人锐器盒内,放置量不超过3/4¨“,手持无针帽的注射器时,行动要特别小心,以免刺伤别人或自己。(3)对不合作的躁动患者护士在行静脉穿刺或拔针时应由技术熟练的两人配合。(4)所有操作完毕,应由操作者自己整理用物,针头等锐器不要留在治疗台、治疗车上,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应随时处理、浸泡、毁形。

2.6预防血液、体液的污染为避免血液、体液的污染要注意以下几点。(1)洗手:接触患者后要用肥皂常规洗手,如果手被血液和体液污染,要立即洗手。(2)戴手套:预料到有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被污染的物品时,要戴手套,必要时双层。带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可以降低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感染H1V的几率¨9‘。研究表明,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护人员接触到的血量比未带手套减少50%。(3)戴口罩、防护眼罩和穿隔离衣:处理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执行特殊操作时,预料到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应戴口罩、防护跟罩并穿隔离衣。(4)抢救时尽量避免做口对口呼吸,用导管和复苏囊以及人工呼吸机进行抢救H¨。

2.7职业暴露后的处理(1)局部紧急处理:如果不幸发生HIV职业暴露应作紧急处理,首先冲洗被污染处的皮肤、粘膜或伤口,并迅速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冲洗;然后用75%的酒精或0.5%的碘伏消毒mj。(2)报告与危险性评估:护理人员在发生针刺或黏膜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及时向单位负责人和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局部处理完成后,要及时向有关专家咨询并请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和确定暴露级别和病毒载量水平,决定是否进行抗逆转录病毒预防性治疗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HJ。(3)暴露后的药物预防:根据评估的结果实施必要的药物预防,预防用药的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暴露发生后1~2h内。轻度低危暴露使用基本用药,即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如双汰芝(AZT+3TC)300mg/次,每日2次,连服28d;严重暴露要基本用药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常规治疗剂量,连服28d。及时处理,及早用药可降低HIV感染的危险,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1~2004年对42例医务人员、公安司法干警职业暴露后,及时处理和预防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ART),在6个月的随访结束时均未发生血清阳转拉3l。(4)给予咨询和监测:护理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后都非常紧张,甚至是极度恐慌,心理压力很大.因此要及时向被暴露者提供咨询,帮助他们稳定情绪,配合医生检查治疗、定期监测、随访以及树立生活、工作信心.HIV职业暴露发生后都应作HIV抗体本底检测,如检测结果阴性,不论经过危险性评估后是否选择暴露后预防用药,均应在事故发生后第6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抽取血样检测HIV抗体,以明确是否发生HIV感染HJ。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均应对职业暴露者的整个处理过程进行保密。

2.8心理压力的防护措施(1)根据工作的具体情况,有预见性的调配工作人员,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避免因工作忙乱或身心疲惫而发生职业暴露Ⅲj。(2)改善、优化环境,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工作氛围,培养护理人员积极乐观的心态。(3)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教育,使护理人员掌握HIV/AIDS的流行形式、消毒隔离方式、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在临床工作中减少恐惧感和盲目性L25J。(4)提高护士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及处变不惊的能力,认识到虽然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只要我们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在操作中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繁忙中规范操作,就能杜绝或减少HIV职业暴露的机会。(5)如果不慎发生职业暴露,有关部门除要提供必要的处理措施外还要及时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并不是所有暴露都会感染HIV,针刺的伤口接触污染血液而感染HIV的概率为0.3%,眼、鼻、口腔暴露于污染血液和体液而感染HIV的概率为0.1%,皮肤暴露感染HIV的概率为0.1%。如果心理压力太大,可引导其看心理医生或向亲密好友倾诉,缓解心理压力,还可通过具体心理减压措施(听音乐、跳健美操、回忆最近生活和工作中愉快的事情等),将心理损伤降到最低限度。公务员之家

总之,艾滋病对护理人员造成的职业危害是不容忽视的,要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通过安全教育使护理人员树立安全防护意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全面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可大大减少发生职业暴露的可能,如果意外发生了职业暴露就要立即进行暴露后的处理措施。使暴露后感染HIV的概率降到最低;针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缓解他们对艾滋病的恐惧感,保证其正常有序地工作,从而避免艾滋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参考文献:

[1]张孝贤,潘丽娥.护理艾滋病病人的危险因素及职业安全防护措施[J].吉林医学,2006,28(6):847.

[2]陈竺.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EB/OL].ha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07.1l-29.

[3]刘淑然,常华丽,耿艳玲.护理人员艾滋病认知态度及自我防护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6):1414.

[4]程峰.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

[5]陶红兵,陈茂盛,方鹏骞,等.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防护[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21(5):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