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坏血病护理论文
时间:2022-11-19 04:19:00
导语:婴儿坏血病护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键词】婴儿
坏血病目前属少见病症,是由于长期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周身性疾病,常见于6个月~2岁因人工喂养时忽视辅食补充的婴幼儿,以肢体肿痛、骨膜下出血为主要表现。若不及早诊治、合理护理,易并发营养不良、出血、感染而死亡。我院近3年来收治8例,经过积极完善护理,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2例,女6例,年龄3~12个月,均为本市福利院人工喂养儿。发病早期腹泻5例,哭闹4例,发热3例。假性瘫痪4例,肢体肿胀3例,昏迷、抽搐1例。8例患儿均有轻~中度营养不良,体温在37.5℃~38.5℃,呼吸增快3例,前囟凹陷4例,前囟隆起、张力增高1例。双下肢呈蛙腿状5例,左下肢肿胀2例。辅助检查:血红蛋白63~97g/L,白细胞(12.4~22.5)×109/L。头颅CT扫描1例示脑室出血。胸片3例示支气管肺炎。双侧膝关节正位片5例示:普遍性骨质疏松,骨骺中心无结构,干骺端钙化带增厚,骨膜出血4例,股骨远端骨折1例,左肱骨正斜片1例示左肱骨呈梭形样。
1.2方法8例患儿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VitC300mg/d,至肢体肿胀消失。骨折患儿以小夹板固定3周,同时肌注VitD、补钙、补铁。7例症状、体征约3周消失,体重增加,3个月后随访复查X线片示骨折愈合、血肿吸收,肢体活动自如,无功能障碍。
2护理
2.1一般护理保证患儿足够睡眠,加强患儿口腔、皮肤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治疗。
2.2消除或减少清理呼吸道无效的相关因素经常更换患儿体位,使其保持有利于排痰的位置,如头低脚高位,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2.3对症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如监测体温,观察神志、瞳孔、囟门、呼吸等,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协同处理。
2.4骨折肢体护理
2.4.1密切观察患肢血循环若出现肿胀、疼痛加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手足麻木、针刺反应迟钝、患肢手指或足趾活动受限、手脚苍白或青紫、手足温度比对侧低或冰凉等情况,应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4.2观察、调整夹板的松紧度使其能达到固定骨折部位的作用,又不造成血循环障碍。小夹板的绳带,在夹板上来回移动。如绳带移动能达到1cm,说明夹板松紧合适,如果绳带移动范围过大或不能移动,则说明夹板捆的松紧不合适,需调整夹板松紧度。
2.4.3防止骨折再移位加强对患肢的保护,防止受到外力磕碰,需移动时一定要有充分的扶托,定期复查X线。
2.4.4预防患肢肿胀将患肢抬高至少高于心脏水平,以减轻患肢肿胀。
3讨论
该病见于因人工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的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幼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它不仅能全面提供4~6个月以内婴幼儿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而且可增强婴幼儿对疾病的抵抗力,母乳中维生素C含量高于牛乳,牛乳中所含维生素C不仅比母乳少且可因加热消毒被破坏[1]。人工混合喂养婴幼儿应选用优质乳制品,合理调配,供量充足,在消毒的同时应注意生素C可因加热消毒被破坏,故加热时间不可过长。及时添加辅食,随着婴幼儿不断成长发育,消化吸收功能逐渐成熟,单纯乳类喂养已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因此,不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还是混合喂养的婴幼儿都应按辅食添加的原则及时添加辅食。小夹板外固定是一种以制动达到动力平衡的外固定方法[2]。其优点是:比石膏绷带固定范围小,一般不包括骨折的上、下关节,且便于伤员早期功能锻炼。夹板固定后也不会妨碍肌肉的纵向收缩运动。当肌肉收缩时,可以使骨折端互相挤压,有利于骨折愈合。同时肌肉收缩时体积膨胀,肢体的周径变粗,使夹板、绷带和固定垫内的压力暂时增加,使一些残余的骨折移位进一步得到矫正。但小夹板固定对肌肉丰厚部位的骨折和长斜形短缩移位的骨折固定力不足。小夹板固定时用的压垫、分骨垫容易引起压疮。夹板使用不当还会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造成严重残疾。另外,小夹板容松动而失去固定效果,使复位的骨折移位。这些都是小夹板的不足之处。因此对应用小夹板固定的患者,正确的家庭护理指导必不可少。婴儿坏血病需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而积极护理,尤其是合理喂养、添加辅食,并与人性化护理和个性化健康教育相结合,是取得良好疗效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吴瑞萍.实用儿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44-545.
2高振东,顾言行.有机玻璃小夹板在手部骨伤中的应用.中国骨伤,1991,4(1):35-36.
- 上一篇:区第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的讲话
- 下一篇: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研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