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外阴消毒操作方法比较研究论文
时间:2022-07-04 03:14:00
导语:产科外阴消毒操作方法比较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键词:两种产科外阴消毒操作方法比较产科外阴消毒是产科检查和分娩前最常用的外阴皮肤消毒操作,消毒液经过不断地研究也不断变化着,从常用的低效消毒剂(1‰新洁尔灭〈1〉等)到目前常用的高效消毒剂(点尔康PVP碘伏等)。但操作流程始终不变,目前我院和各大医院的产科主要按照《临床护理指导》第219页所示的产科外阴消毒操作流程〈2〉进行临床操作。但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存在一些蔽端,故我院产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尽可能达到既利于病人又利于实际工作,以供大家探讨。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选用产妇60名,均为初产首次进行产科外阴消毒者,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孕妇所用的消毒液均选用点尔康PVP碘伏(简称碘伏)含有效碘0.5%,主要成分进口PVP-I(1998)沪卫消证(XD)字第010号。一组(标准组)采用常规产科外阴消毒〈2〉流程操作,即先用皂球清洁外阴部共三遍,然后用温开水冲去皂水,再用一清洁干棉球擦干水迹,最后用碘伏纱球消毒外阴部三遍,顺序为:小阴唇、大阴唇、阴阜、左右大腿内上1/3、会阴、左右臀部和肛门周围,注意消毒范围不得超过前一次的消毒范围,同时防止冲洗液流入阴道;另一组(对照组)直接用碘伏纱球消毒外阴部三遍,消毒顺序和注意事项同前一组。两组孕妇均在消毒前后均各取会阴体和会阴侧切范围用无菌棉签取样送细菌培养,并比较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1.2方法两组均进行消毒前后局部采样送验细菌培养,并进行结果分析。2结果分析两组孕妇在消毒前检出的细菌均检出各种细菌生长,如有大肠杆菌、粪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阴沟杆菌、粪产碱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等。两组孕妇在两种方法消毒后局部送检细菌培养结果均未检出细菌生长。分析其原因,主要可能与过去所用的消毒剂为低效消毒剂(新洁尔灭为主),现在所用的消毒剂为高效消毒剂(碘伏为主),后者即使在减去部分环节也能达到有效的消毒作用。3讨论3.1标准组存在的一些弊端有关研究指出,即将进行各种手术的病人中约70.0%的个体将会出现焦虑性反应,临近手术前夕,50.0%左右会有暂时的恐惧感。即将分娩的妇女的心理反应基本类同(3)。而标准组由于在会阴消毒操作中多三次皂球擦洗、一次温水冲洗和一次清洁干棉球擦干等操作,加上操作时可能造成的引起的器械撞击声,冬天时皂球无法加热可能造成的冷刺激,腰背部衣服可能被冲洗水冲湿等造成的不良刺激,都可能加重分娩的妇女的焦虑性反应。美国Crandon医师认为,焦虑较重的产妇往往伴有分娩并发症。因此,减轻焦虑成为产程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4)。如何减少不必要地操作,减轻不良的刺激,以防分娩并发症的发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3.2对照组的有利一面3.2.1对产妇有利方面首先由于减少产妇的不适感,如冬天冷皂球反复擦洗的冷刺激等;其次可避免产妇腰背部衣服的潮湿,保持干臊,增加舒适度;再则可减少对产妇的不良刺激,如镊子的撞击声等。3.2.2对护理人员的有利方面首先相对减少外阴消毒操作的繁琐,使工作强度的相对减轻;其次缩短一半的外阴消毒时间。使护理人员更力注于对产妇的心理护理,使产妇能及时运用有效的方法控制焦虑,消除产妇的焦虑性反应,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顺利通过分娩过程。3.2.3对节约卫生医疗资源的有利方面由于对照组的外阴消毒减少了步骤,同时也减少了纱球的使用,节约了纱球,也间接节约了纱球制作的人工。另外又节约了皂液的配制和消毒,也节约了医疗费用。2.3碘伏的性能特点和优点点尔康PVP碘伏又称无痛碘(简称碘伏)为高效消毒剂,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尤其对细菌繁殖体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快速杀灭作用,对组织无刺激,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广泛用于皮肤粘膜消毒。在使用过程中,病人无其它消毒剂类似的刺激痛。但注意对严重的碘过敏者慎用,我院近几年使用中未发生一例过敏。4小结本文通过对两种产科外阴消毒操作方法的比较和分析,认为两种消毒方法在消毒效果上无差异,而且对照组的外阴消毒操作方法有诸多的优点,便于实际临床操作,可望对临床护士工作给与一定帮助。但标准组的常规操作并不是完全否定,在必要时还是需要的,如在产妇肛门周围有粪便时、外阴分泌物较多时等。在实际工作中应灵活应用,但原则是尽可能减少不良刺激的同时,保证消毒的效果,使产妇在心理上、生理上的舒适感不断增加,顺利通过人生这一重要事件——分娩。参考文献:(1)上海市卫生局医政处和上海市医院等级评审委员会编印.护理学基础知识.1992,14(2)王玲娣主编.临床护理指导.上海:上海市卫生局,1994.219(3)《临床产科学》编委会主编.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6-77(4)郑修霞主编.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1
- 上一篇:特需病房护理特色研究论文
- 下一篇:农学成就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