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效果研究
时间:2022-11-17 09:56:24
导语:骨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效果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2019年2月本院骨科带教的实习护生80例,均为女性,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18~21(19.75±2.31)岁,入科理论考核成绩67~94(83.65±5.36)分,入科实操考核成绩53~78(64.02±3.57)分;学历:中专30例,大专10例。对照组年龄18~22(19.82±2.19)岁,入科理论考核成绩63~97(83.71±5.29)分,入科实操考核成绩52~80(64.23±3.22)分;学历:中专31例,大专9例。两组护生性别、年龄、入科理论与实操考核成绩、学历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护生先了解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及相关基本情况,于实纲和指定带教教师经验教学下完成实习。1.2.2观察组。采用清单式教学,具体如下:教导前应依照科室特征与教学大纲对清单表格进行制订、改进、完善,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与教学目标。护生应每日于指定教师领导下熟悉与掌握清单内容,直至达到教学目标,若未达成需与教师及时探讨对策,不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及护理专业技能。教学内容方面,第1周主要包括掌握骨科绷带固定术与石膏固定术护理要点、掌握骨科护理方式与牵引种类、掌握无菌操作技术与医院查对制度(三查八对),并熟悉责任组工作制度与病区环境;第2周主要包括掌握管道护理与骨盆骨折护理常规、熟悉青霉素、头孢与TAT的皮试浓度、掌握骨科基本护理操作(雾化吸入、会阴护理与膀胱冲洗、电脑监测血糖、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熟悉仪器使用(红外线、微波等),并掌握各项生命体征监测方法;第3周主要包括独立完成入院工作、掌握上肢骨折(锁骨、肱骨与尺桡骨)护理与观察要点、掌握骨科常用药物使用方法、掌握骨科患者搬运法,熟悉换药室、治疗班、医嘱班与夜班工作制度;第4周独立完成轴线翻身操作、观察休克患者护理与要点、掌握骨科下肢骨折(髌骨、胫腓骨与股骨)护理与观察要点,并掌握护理文书书写与R、BP、P、T的绘制等。1.3观察指标。采用自制带教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护生的带教质量、管床质量与操作技能,均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效果越佳。1.4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ˉ±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构成比和等级资料比较,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Fisherχ2检验;均由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α=0.05。
2结果
观察组带教质量、管床质量与操作技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现今科学技术的持续提升,护理专业理论更新换代,以往教育形式无法满足更新快、多层次且容量较大的新知识体系要求[2],因此对传统教学方法、模式进行改革亦是教育方式进步的必然选择。护生于理论课阶段积累大量骨科知识,理论水平普遍较高,但其临床经验相对不足[3]。以往实习带教方法较为被动,实操时间较短,无法有效提升护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加之带教医护人员需要兼顾工作,易导致教学过程出现疏漏[4]。故现阶段为有效提升护生综合运用所学护理知识的技能实操水平,采用清单式教学较为广泛,其是一种具有细化量化、查漏补缺、规避风险特性的管理手段[5],可结合当下专科护理现状与实习学生心理特点,予以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方式,明确带教老师职责,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如表1所示,观察组管床质量与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进行清单式教学后,护生自身护理能力有一定提升。实习过程中,若通过师生协力合作完成清单内容,可有效增进师生感情。实习学生方面,需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将清单具体内容作为实习基础学习手册,提升自我主观意识;而从带教教师方面出发,需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走上正轨,指导其对每日教学内容温故知新,进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6],如上述结果所示,观察组带教质量评分亦高于对照组,也提示带教教师的教学质量较高。另外,还可于每周末开展学习讨论会,主要指导护生对一周学习成果、学习问题作相应总结,提升护生反思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整体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骨科实习护生学习过程中应用清单式教学方法,可有效提升其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强化护生的理论知识,明确护理学习目标,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曾海方 王美 李惠梅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
- 上一篇:护理标示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的作用
- 下一篇:外科护理学理论考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