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L教学在急救护理学的应用与评价
时间:2022-09-09 03:50:13
导语:TBL教学在急救护理学的应用与评价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在急救护理学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tbl),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将学校2014级119名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授课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59名,任务驱动教学)和对照组(60名,传统教学)。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分析。结果对59名实验组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TBL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而且提高了自学、动手及临床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考试成绩分析显示,实验组学生成绩较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L教学法能使学生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提升,实施效果理想。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急救护理学;本科;教学;应用;评价任务驱动教学法
(taskbasedlearning,TBL)是以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导向和线索,将学习内容隐含在具体任务中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1-2]。急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各类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的临床护理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急能力和素质,使学生能很好地胜任急救护理工作[3]。一直以来我校急救护理学的授课沿袭了传统的教师讲授、教师演示辅以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在工作中面临急危重患者时常常会不知所措。本研究在护理本科生的急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TBL教学法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选择我院2014级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授课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59名,TBL教学法)和对照组(60名,传统教学法)。实验组男生6名,女生53名,平均年龄(22.0±0.8)岁;对照组男生6名,女生54名,平均年龄(22.0±0.6)岁;两组的急救护理学课时(30学时)相同;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急救护理学课时及先修课程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教学方法。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法,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理论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随堂提问,课后通过练习题进行巩固。实验教学是教师示教结合理论讲解,然后学生动手“演练”。实验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1)教学案例的准备:根据教学大纲,结合临床选取了适合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的典型病例,经过各位授课教师及专业相关教师的研究讨论进一步完善,并初步给学生设计好了任务;2)学习小组的成立:将59名学生按照性别、性格并结合前期课程成绩分组(7~8名/组),每组选出1名组长和记录员;3)课前病例学习及任务讨论:课前1~2周老师依据教学内容以临床的真实案例下达任务,各小组带着任务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后,经小组讨论制定出完成任务的工作流程;4)课堂实训:课堂上由授课教师先在急救模拟人上显现与临床一致的急救情景,学生根据工作流程,分配角色,进行情景演练,通过演练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然后由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对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点评,最后小组讨论、改进后再次进行急救护理演练。1.3教学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星调查实验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两组同时进行理论闭卷考试,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1.4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数据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学生的问卷星调查结果。对问卷星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对TBL教学法有较高的满意度且提高了自学、动手等方面的能力,见(表1)。2.2理论考试成绩分布与比较。两组学生成绩的区分度均为优(D>0.4),优秀率(80分以上)分别为50.84%和26.67%,不及格率分别为0.00%和1.67%,实验组学生成绩的最高分、最低分及均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急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临床护理课程,要求学生不但要有较强的急救理论,还要有熟练的急救技术,具有较快的应急反应能力[4-5],针对以往在临床带教中发现的护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理论不能应用到实践中的问题,在急救护理学的教学中引入了TBL教学法,授课教师依据教学大纲,选取临床典型病例并安排任务,学生通过自学、小组讨论、情景演练的方式[6-7],在紧密联系学习、临床及生活实际的“任务”情景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形成能力、获得技能及学习知识[8]。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中大多数同学喜欢任务驱动教学,认为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能提高自学能力,尤其在学习效率、动手参与、临床思维、概括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与火睿等的研究结果一致[9],最关键的是学习的兴趣有明显提高,说明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较高,真正实现了“早临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目标。其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选取的是临床典型病例,而且与生活比较贴近,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2)在对病例的学习、探讨及“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压力就有动力,大家积极查找相关资料,改变了以往都是“老师灌”的状态,教师只要设计好学习任务并提供学习资源,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占据主导地位[10-11],在学习效率、概括总结及自学能力方面明显提高。3)通过情景演练体现“早临床”,同学们在模拟临床危急重症情景下,通过团结合作积极把“任务”完成[12-13],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关键是能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了动手参与、团队合作及临床思维能力。此外,从学生考试成绩分布及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及均分来看,实验组学生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更好地掌握危急重症护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协作、探究”式的学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急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值得在护理学其他课程中逐渐尝试与运用。
作者:张国华 刘爱梅 武晓红 薛晓燕 李红梅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护理学系
- 上一篇:混合式教学在内科护理学的应用
- 下一篇: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