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模式在院校护理学教学中应用

时间:2022-11-05 04:21:17

导语:移动学习模式在院校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移动学习模式在院校护理学教学中应用

摘要:传统学习模式受时间、地点等束缚,而随着互联网、计算机、智能手机的推广和普及,移动学习模式出现并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关注,其应用也变得愈加广泛。移动学习模式具有自主性、个性化、互动性等显著特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的需求相整合。学校硬件设施的升级,为移动学习模式推广提供保障,也为移动学习模式在高职院校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提供可能。结合九江职业大学护理学院实际情况,探讨移动学习模式在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实际应用表明,移动学习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满足他们自主学习需要,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也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移动学习模式;高职院校;护理学;教学平台;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比较难掌握的课程。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由任课老师单独讲解,教学内容缺乏直观性和形象性,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也制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推广应用,再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学习模式出现并受到广大师生关注。事实上,将移动学习模式用于高职院校护理学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意地点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与灵活性,调动学生热情,激发学生对高职院校护理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因而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一、移动学习模式的概念与特点

(一)移动学习模式的概念

移动学习模式是随互联网技术发展、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广泛应用而产生的,具体是指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支持下,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学习。同时,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能有效呈现学习内容,并提供师生双向交流途径,满足师生及时联系与互动需要。

(二)移动学习模式的特点

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移动学习模式更加便捷、更为个性化,其显著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1.自主性

通过移动学习模式的应用,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束缚灵活自主学习知识,他们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随时随地学习。例如,可以坐在教室学习、躺在草地学习、坐在图书馆学习、坐在客厅学习、漫步在运动场学习。总之,学习地点不受任何束缚,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自主活动,完全摆脱时间和空间束缚,实现传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2.个性化

在高职护理学教学中,移动学习模式的应用让学习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例如,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可根据自身基础知识水平、知识接受能力、教学目标和要求,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有效满足自身学习需要。他们可灵活控制学习进度,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由安排学习活动,进而突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征,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

3.互动性

移动学习模式的推广和应用,离不开计算机和互联网支撑。同时,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通过智能学习软件的应用,有利于师生交流互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问时,利用移动学习平台能及时向任课老师请教,任课老师也可以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疑难,进而方便师生互动,显著增进任课老师和学生的联系。同时在学习平台支持下,任课老师还可以及时对学生考核评价,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便利相互间的合作与讨论,让学习过程呈现出明显的互动性特征。

二、移动学习模式在高职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的普及,再加上学校硬件设施不断完善,近些年来,移动学习模式得到大规模推广。并且满足高职护理学教学需要,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一)学校硬件设施有保障

为掌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拥有移动学习设备的情况,笔者对九江职业大学护理学院护理专业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目前九江职业大学护理专业学生拥有移动学习设备(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学生人数达100%。同时,学校已普及有线和无线网络,能保证教室、图书馆、餐厅、宿舍24小时有网络连接。拥有智能手机的学生开通手机包时或包流量业务的比例达100%。学校网络中心配备多台服务器,能存储丰富的教学资源,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需要。学校配备电教中心,并拥有专门的视频编辑设备和录音播放设施,满足任课老师编辑、制作视频、音频资料需要。总之,这些条件和硬件设施的配制,为高职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移动学习模式奠定基础。

(二)移动学习模式推广有基础

随着微课、慕课的推广和应用,广大任课教师逐渐掌握微课、慕课使用技巧,他们能熟练应用互联网和计算机加工并制作教学视频,并通过网络将这些资源分发给学生,满足学生移动学习需要。此外,每年校级、市级和省级微课教学比赛的开展,也调动任课老师的参与积极性,吸引越来越多任课老师制作并使用网络课件。同时还让任课老师积累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视频制作和使用技能,更好地利用移动学习模式开展教学。随着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稳步推进,学校也越来越重视教学信息化建设,注重组织任课老师信息技术使用技能方面培训,这为移动学习模式推广和应用创造条件。

(三)高职护理学教学有实际需求

护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不仅知识点多,学习任务繁重,而且实践操作内容多。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增强学生动手操作技能,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教学中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采用移动学习模式是必要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学习模式中有大量视频资源,护理学教学中引入这些资源,对提高学生护理知识应用技能和动手操作技能具有显著作用。例如,学生可根据护理学知识学习需要,利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下载并反复浏览视频,熟悉护理流程和护理操作要点,让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技能。还可以将真实的护理情景拍摄成视频资源并展示给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收集真实病例和护理场景图片,直观形象地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印象,深化他们对所学内容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更好地满足高职护理学教学需求,有利于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移动学习模式在高职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

为创新高职护理学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教学信息化进程,提高任课老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九江职业大学护理学院在护理学教学中,探索并应用移动学习模式。

(一)设计移动学习模式教学平台任课老师申请并建立移动学习微博、微信公众号、QQ群、移动学习论坛,并将其命名为“移动学习小课堂”,学生注册并申请加入。课前2-3天,任课老师将教学资源上传至“移动学习小课堂”,并群消息提醒同学们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和计划。学生课前观看微课视频,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学习内容。此外,学生除接收群消息和学习资源外,也可以在“移动学习小课堂”提出问题,与任课老师和其他同学交流互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开展讨论,从而构建起“移动学习平台—自主学习—交流共享”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二)制作高职护理课程教学资源为促进移动学习模式得到充分利用,合理制作教学资源是必要的。要坚持内容微型化、结构课程化、过程趣味化、素材广泛化原则,提高教学资源制作水平。移动学习常常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因而课程时长控制在5-10分钟之间为宜。合理设置课程内容,遵循新课导入、知识讲解、示范示教、师生互动、考核评价、交流反馈的顺序。要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综合起来使用,增强教学资源趣味性。除使用课本资源外,还要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科普节目、新闻报道等内容,确保素材来源广泛,新颖、实用。

(三)把握移动学习模式应用流程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前提下,首先进行课前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对临床病例、学习主要内容、热点问题等进行探讨,并提出疑问,有利于任课老师有针对性地讲解。然后由任课老师对学生疑难点、热点问题深入讲解,梳理教学重难点,复述学生所要表达的主要问题,促进学生知识内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课后任课老师在移动学习平台案例分析、单元检测等拓展内容,让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学习,巩固所学知识。在评价方式上,将移动学习成绩、课堂表现、期末成绩综合,分别占30%、30%、40%比例,最终记入期末总成绩。

(四)移动学习模式应用效果分析九江职业大学护理学院自2015年9月开始,在护理学教学中尝试采用移动学习模式。经过将来3年的探索与实践,移动学习实现从无到有,移动教学内容实现从简单到不断丰富的转变,其应用效果也愈加明显。目前,护理专业学生的注册率和使用率均达到100%。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也表明,他们更乐于接受移动学习模式,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满足他们自主学习需要。总之,移动学习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满足他们自主学习需要,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推动高职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也具有积极作用。

四、结语

移动学习模式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发展和推广应用的结果。高职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移动学习模式,不仅顺应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的要求,同时还能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补充,有利于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调动学习热情,对提升教学效果也具有一定作用,因而在高职护理学教学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俊,谢丽琴,贺丽春.手机移动学习在内科护理辅助学习中的效果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58-61.

[2]郭亚茹,何诗雯,晋溶辰,陈偶英.移动学习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7(19):86-88.

[3]张宝玉,朱晓菊.移动学习模式在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88-90.

[4]杨茜.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全科护理,2017(23):2849-2851.

[5]金鑫鑫.浅谈智能手机APP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5):234.

作者:程莎静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