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人文素养的思考

时间:2022-02-09 03:16:58

导语: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人文素养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人文素养的思考

一、个人基本修养

有修养的人总是会受到别人的尊重,修养是可以从语言、举止和个人形象上反映出来。主要看个人的内在德行。德,即品德,是内在的东西,是个人修养的主要内涵。行,是由内在品德素质决定的外在表现。这两样构成了个人修养。要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首先要有仁爱之心,对人要和善亲切、诚恳热情。从内心去爱、去关心、去帮助别人。朋友之间更要互相理解互相宽容。其次,谦虚随和: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谦虚总是受人欢迎的美德,社交场合上任何自傲情绪的流露都会成为你通向成功的障碍。最后,诚信守约: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立足,靠的是信用。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内涵的多样化,人们的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参加各种活动要守时,不论是什么原因迟到都是失礼的。另外,修养往往与个人的文化水平有关。有文化气息的人,在谈吐举止之间,自然地流露出一种高雅,一种文质彬彬的感觉。当然,修养也包括了举止,仪态,谈吐等。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我想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谈吐和举止,不做不文雅的举动,不说不文雅的话,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要让自己多看点书,从书里沾一些书香气息回来。

二、语言素养

中国有很多古话、俗语、成语与说话有关,等等,说话必须天天说,比吃饭的时间长,但是小于睡眠的时间,毫不夸张地说,说话占据了人生一半的时间,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甚至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护生要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要明确几个交谈原则。首先,要应答及时,有问必应。回应的方式可以是点头、摇头、微笑、眼睛凝视对方、有声简短回应等。其次要学会倾听,俗话说“说话听声,打锣听音”,听比说有时更重要,第三要多鼓励少责难,鼓励产生正面效果,责难产生负面影响。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观点,正性生活事件可以导致人的正向社会化,负性生活事件可以导致人的负向社会化。第四是要适应对方,以对方乐意接受谈话为准则。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愿意听从对方,必须以喜欢对方为前提。第五就是注意避讳,要注意对方的禁忌和有些特殊问题,例如有的患者忌讳以床位号代替患者姓名,护士就要尽量避免引起患者不快。

三、沟通素养

护士在为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防病治病、促进健康和减轻痛苦的护理工作中,除了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和良好的护理道德之外,还要具备处理越来越多的伦理难题、处理不同利益所引起的冲突和纠纷的能力。在护理实践中,护士要面对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护士之间的关系、护士与其他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护士也是社会的一员,一切医疗护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所以,护士还要面对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护理实践中,作为护士,除了担负护理的重任之外,还要参与护理科研、医学科研的权利和责任,所以,护士还要面对其与发展医学科学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护生要具有良好的沟通素养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游刃有余。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沟通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脉的简历,善于同各种各样的人交流并且建立良好的关系显然十分重要,而语言作为人们之间交往与沟通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沟通素养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如何结合中国道德传统、文化特征、社会状况、发展阶段等因素,更好地将护生所学的理论运用于护理实践,维护人民健康,弘扬医学人文精神成为当前中医药院校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当思考的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大教育观念的确立,人们已认识到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并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随着传统护理向科学护理的过渡,护士不仅是医生的助手,而且是医生的合作者;护理的手段不仅是技术操作,还担负着身心整体护理及社会性的防病治病;护理体系的发展,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护士应对自己的工作有充分认识,随着护理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边缘学科的发展,要不断地接受在职业务技术训练及继续教育,要巩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脚踏实地工作。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我们做好护理工作的动力。只有高素质的护士才能承担起当今的护理工作。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对护理工作的理论和技术也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对护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护士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适应新医学模式下护理工作的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应不断进取,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医药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本文作者:高淼丁雯工作单位:陕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