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胰疾病内镜医治与监护

时间:2022-07-23 09:03:13

导语:胆胰疾病内镜医治与监护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胆胰疾病内镜医治与监护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胆胰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笔者所在医院肝胆外科采用内镜介入治疗胆胰疾病患者56例,旨在探讨内镜介入治疗和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肝胆外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行内镜介入治疗的胆胰疾病患者56例,年龄19~78岁,平均(40.3±11.2)岁;男17例,女39例。全部患者经B超、CT、MR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胆总管单发结石18例,多发结石15例,胆管结石合并阻塞性黄疸7例,慢性胰腺炎5例,慢性胆管炎狭窄6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胰头癌2例。

1.2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术前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检查,根据确定的病变部位和性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rmy,EST)治疗,在11点方向切开十二指肠乳头,小结石直接经取石网篮取出,大结石可先行先碎石后再取石。合并黄疸患者同时给予药物进行退黄治疗。同时采用胆道支架引流以改善生活质量。慢性胰腺炎患者内镜下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胰管内放置支架引流。胆管炎狭窄患者应用扩张球囊扩张狭窄,然后放置支架,进行鼻胆管引流。十二指肠乳头癌及胰头癌患者内镜下进行肿瘤切除术,使用套扎器一次或分次进行圈套切除,可附加置入胰管支架[1]。

1.3护理干预

1.3.1术前护理由于对手术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患者术前常有恐惧、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这种情绪波动影响会使括约肌松弛处于状态,从而影响内镜手术效果。护理人员术前与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详细讲述内镜介入治疗的步骤、优点和注意事项,以消除或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术前做好血、尿、粪便常规、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如有异常者先行纠正治疗。术前进行碘过敏试验,并禁食禁水6h。

1.3.2术中配合对内镜管道、造影导管和治疗用其他附件进行彻底消毒,防止发生感染。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术前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注射地西泮5~10mg,肌肉注射哌替啶50mg,以松弛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减少肠蠕动。协助患者取俯卧位,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术中各项护理操作做到熟练、准确,配合医生完成内镜治疗操作的全过程。

1.3.3术后护理术后将患者送回病房,手术室护士与病区护士详细交接。嘱患者卧床休息,严密监测患者体温、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腹痛、发热等异常症状。术后禁食1d,常规给予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紊乱。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低脂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通清淡饮食,嘱患者切不可暴饮暴食。常规给予抗生素3d以预防感染。术后4h、次日各检查1次血清淀粉酶,观察有无急性胰腺炎、胆道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

2结果

全部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顺利完成相应的内镜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等护理干预。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3例,胆道出血1例,术后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92%。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一例发生死亡。

3讨论

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内镜技术以其微创、安全等优点,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胆道子母镜、超声内镜等介入治疗胆胰疾病取得了可喜的成果[3]。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胆管取石术、内镜下鼻胆管引流、胆管支架置入术和胆胰管扩张术等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胆胰疾病的介入治疗。有研究发现,内镜介入治疗可顺利取出80%的胆总管结石。对胆总管下端狭窄、壶腹周围肿瘤做切开引流,可恢复胆肠循环,缓解或消除梗阻性黄疸、胆源性胰腺炎。围手术期进行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4-5]。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良好的护理干预下,采用内镜介入治疗胆胰疾病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