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事故要素及护理策略
时间:2022-07-05 09:13:30
导语:精神病患者事故要素及护理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冲动、伤人、毁物及自杀、自伤等危险行为的预防与护理,是精神科病房护理工作的重点,为了发现危险行为的相关因素,科学性地提出防范措施,不断提高护理水平,对发生危险行为的58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对存有危险行为,企图或已发生并造成严重后果的58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统一集中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程度、病程、危险行为发生与入院时间的关系、发生的时间与采用的方式、患者的精神症状9项。将危险行为发生的频度和构成比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患者性别、年龄、婚姻、职业和文化程度度等项进行了χ2检验。
2结果
2.1性别和年龄
58例患者中,男36例,女22例。与同期住院610例患者男280例,女330例比较之结果,P<0.01,提示危险行为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58例患者中40岁(含40岁)以下的患者49例,40岁以上9例。总体610例患者中40岁(含40岁)以下者425例,40岁以上者185例。P<0.01,说明危险行为多发生在40岁以前,40岁以上者明显减少。
2.2婚姻
58例患者有配偶者23例,无配偶者(包括未婚、离婚、丧偶者)35例。610例患者有配偶者298例,无配偶者312例。P>0.05,提示两组在婚姻状况方面无明显差异。
2.3职业和文化程度
58例患者中工人36例、干部8例、学生8例、无业3例、农民1例、军人1例。与610例患者职业方面相应情况进行比较,工人与干部P<0.01,干部与学生P<0.01。提示工人的发生率最高,其他依次为干部、学生、无业、军人、农民。58例患者中大学文化程度6例、高中18例(含中专)、初中30例、初中以下4例,与610患者中文化程度方面相应情况比较,初中文化程度者发生率高于其他,P<0.05。
2.4病程
病程在一年以内者39例,占发生人数的67.2%,1~5年者10例,占17.3%;5年以上者9例,占15.5%。显然病程在1年以内的急性患者比例较高。
2.5危险行为与入院时间的关系
在入院1周以内发生危险行为的患者30例,占发生人数的51.7%;入院1周至1个月发生者21例,占36.2%;住院1个月以后发生的7例,占12.1%。在入院1个月以内症状活跃期时危险行为的发生人数明显居多。
2.6危险行为发生的时间与采用方式的关系(见表1)
危险行为在8AM~5PM(早班)最易发生,以冲动行为较多;5PM~1MN(中班)以外走行为较多;1AM~8AM(夜班)时则以自伤、自杀行为较多,各有其特点。
2.7精神症状
58例患者的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情感障碍及自知力缺失等,危险行为与精神症状的关系见表2~4。58例患者中有感知觉障碍方面症状的病人30例,占发生人数的51.7%,其中以幻听症状最多,为23例,占76.7%。在发生危险行为的患者中有妄想症状者51例,占87.9%,其中以被害妄想的发生率最高,为51.0%,其次是关系妄想占19.6%。58例中有情感障碍症状者21例,占发生人数的36.2%,其中表现为不协调性兴奋者占57.1%。58例病人中无自知力者51例,占87.9%。
3讨论
通过对58例发生危险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9项内容的观察分析,对防范措施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护士及时、全面地掌握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护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防患于未然[1]:在精神症状与危险行为关系分析一项中,我们发现幻听、被害妄想、不协调性兴奋、自知力缺失等症状与危险行为之间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可视这些症状为危险性较高的症状。应将具有这些症状的患者做为重点护理对象严加监护,则可有效地减少或防止危险行为的发生。怎样发现、掌握患者的这些症状,资料分析显示病人入院一周以内危险行为的发生率为51.7%,这一结果提示我们:病人一入院,护士就要不失时机地通过阅读病历、主动与患者交谈及客观观察等方法,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上述症状,如果延误了时间,问题可能发生在准备不足之前。当然,有时精神症状是隐蔽的,不是一下子就能确定下来,还要靠我们在与病人逐渐加深接触的过程中,尽可能全面地识别和掌握[2]。此外,还要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预测症状会发生什么样的转归,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有经验的精神科护士几乎都能认识到这一点,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有时却忽略了这个重要的问题,或者没有认真地去了解病人的症状,或者明知病人有危险性的可能却掉以轻心,问题也往往会发生在这些疏漏之中。
2)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制,认真执行安全制度是减少危险行为发生的保证:58例患者有半数是在入院1周内发生危险行为,这一点绝不能忽视。新入院患者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对管理制度不理解,精神症状活跃,治疗措施也尚未发挥作用。所以患者在入院1周以内要住在重症监护室,24小时有护士监护,并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一周后可以转移到其他病室,仍然激动不安或自伤、自杀观念强烈的患者则应继续留在监护室,以保证患者的安全,直至安静时再转移。本组67.2%的危险行为是发生在8AM~5PM时间内,发生最多的是冲动行为。这与患者在非睡眠时间内精神症状活跃有密切关系,客观上与白天比较杂乱的环境的影响有关。例如:医护人员的检查、治疗、护理等项工作要触及到病人,而且病人之间也会互相干扰,因此容易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而引发冲动行为。根据这个特点,我们要把患者的活动安排得井然有序,将症状活跃的急性病人与其他病人隔离开,医护人员的医疗活动应有规律性,使患者习惯接受。同时白天要安排较多的护理人员上班。在5PM~1AM时发生的危险行为以外走最多,患者是借帮助工作人员开饭、搞卫生之机而外走,个别病人乘晚餐后活动时工作人员少而乘机外走。说明越是在工作人员少的时候,越是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制度,决不可以轻信患者,即使是病情已经缓解的患者,也可因为各种心理问题导致意外。所以,患者在住院期间,护士不能给病人安全制度以外的“特殊待遇”。1AM~8AM间发生最多的是自伤、自杀行为。这说明有自杀、自伤行为的患者也在观察着周围环境的规律性,伺机行动[4]。夜间大多数患者已经熟睡,值班护士如果精神不集中,巡视不认真,便会给患者造成可乘之机。因此,强调护士坚守岗位,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制至关重要。
3)加强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忧虑情绪:资料分析中有12.1%的患者是在入院1个月以后发生的危险行为,入院1个月以后有的患者病情已经缓解,在缓解期发生危险行为者多与心理因素有关。又如资料分析发现男性患者、40岁以下、工人职业、初中文化程度发生人数较多,根据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他们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多与升学、就业、恋爱、婚姻、经济状况,得不到很好地解决,缺乏应有的关心和理解有关。当他们感到负荷过重,无法承受这些压力时,处理问题的方式有的人采取愤怒、不冷静的态度;有的人则采取自杀———逃避现实的态度。因此,我们的注意力不能只限于那些症状活跃的急性病人,还要关注那些顾虑重重的缓解期病人。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平时多关心患者,端正交流的态度,掌握交流的技巧,重视倾听与观察[5],及时地给予疏导和干预。这不仅有利于发现潜在的危险行为,而且促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依赖的心理,能求助于护士帮助解决问题。
- 上一篇:调节剂对桂花矮化效果影响
- 下一篇:卫生局基层建设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