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中深静脉置管运用及护理
时间:2022-05-28 10:58:00
导语:烧伤中深静脉置管运用及护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严重烧伤后,大量血浆样液体渗出,有效循环血量急剧下降,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补充足够的液体,短时间内易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严重危及病人生命,快速有效的补液是防治休克的根本措施;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皮肤受损面积大,体表静脉大多破坏,浅静脉栓塞,供输液的静脉不多[1],加之较长时间的输液,使静脉穿刺条件极差,甚至无处可穿。深静脉置管能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有效监测中心静脉压和保证输液途径通畅。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5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应用深静脉置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应用深静脉置管抢救重度烧伤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71岁;最短留置时间14d,最长31d。其中热液、热蒸汽烫伤29例,火焰、汽油、电击伤21例。烧伤面积在48%~90%之间,以深Ⅱ°~Ⅲ°混合伤为主。
1.2方法
①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程度;②环境;③选择适宜穿刺的部位;④穿刺前行皮肤评估,包括预穿刺途径、有无感染源、手术史、外伤史、放疗史、静脉血栓形成史、穿刺部位的活动程度。行穿刺前请患者或家属签手术协议书。穿刺的方法:①行穿刺前充分选择好血管、导管型号、穿刺角度、穿刺部位,整个穿刺过程须严格无菌操作,掌握好每个部位的静脉穿刺操作技术,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②用物准备:深静脉穿刺包1个、肝素稀释液(浓度为25u/ml)、1%利多卡因5ml、无菌手套2副、消毒用碘伏、棉签、无菌纱布、3M透明敷贴、肝素帽、5ml注射器、输液装置;③协助患者按穿刺要求取正确卧位,如行锁骨静脉下穿刺,垫高肩部;行股静脉穿刺,下肢外展。熟悉穿刺置管部位静脉的解剖和走向,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以免反复多次穿刺同一部位导致血管损伤或误入动脉,可减少因置管导致的出血、血肿,也有部分患者因凝血功能差而致出血,此时应局部压迫止血30min后用沙袋压迫12h以上,必要时可静脉滴注凝血酶原复合物等止血药。若置管位置在股静脉,应嘱患者尽量减少活动[2]。操作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患者躁动不安需适当约束固定,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见回血后方可确定置管成功,然后接上肝素帽,连接输液导管,输液后固定导管,并标上置管刻度,一般为14~18cm。
1.3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39岁,因“瓦斯爆炸6h后急诊入院”,6h前因瓦斯爆炸致全身多处烧伤,面积达60﹪以上,面部潮红,双上肢、背、胸腹部见散在创面,表皮脱落散在水泡,部分创面红白相间,渗出较多;由于该患者烧伤面积较大,四肢浅表静脉大部分已被破坏,锁骨下静脉受衣服的遮挡而未被破坏,其直径也较大,能满足快速补液的需要,穿刺成功率也较高,这就为我们进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创造了良好条件。予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穿刺后连接三通管,快速按计划补液,48h后患者平稳度过了休克期。考虑到置管时间较长,我们对真菌感染及栓塞等并发症等进行了及时有效的预防。留置过程中及时对皮肤进行了消毒,更换敷贴、输液器,输完液后立即封管等处理。28d后遵医嘱停输液拔出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部位未发生红、肿、疼痛,80d后病人出院,锁骨下深静脉置管部位愈合好,未发生硬结。病人对我们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治疗的效果极为满意。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向清醒病人或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讲解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操作时细心、动作稳健、熟练,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有充分的信任和放心;并说明在穿刺过程中及术后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其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2.2环境
保持病房及床单位清洁、舒适,定时通风,室内温湿度适宜,每日用空气消毒1~2次。减少陪护探视人员,防止交叉感染。
2.3严格无菌技术
大面积烧伤病人留置导管需严格无菌操作,以避免反复多次穿刺同一部位,及时注意到穿刺点周围的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渗血及脓性分泌物等炎性反应,对穿刺点周围的皮肤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要注意局部保护,避免感染的发生。穿刺部位护理:用透明贴膜覆盖穿刺部位并注明更换日期。穿刺部位一旦被污染,应立即严格消毒、更换。更换透明贴膜时,应自下向上拆除贴膜,防止导管脱出。要注意消毒双手,严格按常规操作。
2.4导管的护理
首先选择恰当的位置固定留置导管。将导管缝固在在穿刺针口的皮肤上,再将丝线在导管上呈网状缠绕2~2.5cm,然后将其在导管锁上打结,以增加导管同皮肤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效防止导管的脱出。避免翻身或不自主动作导致导管脱出,特别是烧伤休克期因补液不足病人烦躁而使导管脱出,应定期观察导管情况。在使用过程中导管随时都有可能脱出或移入,成人锁骨下静脉导管脱出3~4cm就可能导致导管不通畅或液体渗出[3]。导管移入过深进入右心房可引发心律失常。将导管的长度做好记录,并将其与原置管的长度进行比较,脱出或者移入长度≥3cm时,及时报告医生,请予相应处理以防止液体渗出或导管不通畅。24h后应更换输液装置,置管处每日消毒换药,若有烧伤创面用2%碘伏涂创面,每日2次,保持干燥外用无菌纱布覆盖,如污染是随时更换,密切观查穿刺点的皮肤有无红、肿、疼痛、出血,观察液体滴注是否通畅,导管有否扭曲、受压,连接有无漏液现象,进针部有无皮下水肿、疼痛。置管72h是危险时限,临床不明原因的寒战、高热、输液不畅等,应考虑留置导管引起,应果断拔管[4],严禁把已脱出的留置导管重新置入[5]。特别股静脉穿刺处,部位较低较隐秘,加之排大小便,易污染穿刺点和导管连接处[6],应严密观察。
2.5输液的要求
大面积烧伤的病人需输入大量的晶体、胶体和营养物质,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通过静脉输注高营养液的患者,液体输完后,应用生理盐水对管腔进行冲洗或更换新的输液管后,方可输入新的其他液体。高渗溶液的静脉刺激性大,应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外渗而致坏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配制营养液,注意检查营养液是否混浊、变质,发现问题立即停止使用。营养液的配制必须马上配马上用,配好未用的不能超过24h,更不可以隔日再用,以防发生感染。输注过程中应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切勿超过规定的输液速度,以避免高血糖症、肺水肿等不良后果的发生。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高热、寒颤、血象升高等现象,在不排除感染因素的情况下,应注意到导管性败血症,立即进行血培养、营养液培养检查、拔出导管,对导管末端细菌进行培养,暂停输入营养液,改输广谱抗生素。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以保证血液中的有效浓度。输液结束时必须用NS250ml+12500u肝素配置3~5ml肝素稀释液作正压封管[7],并用无菌纱布包扎妥善固定,以便翌日再用。
2.6并发症的预防
大面积烧伤后由于输入大量胶体和营养物质,血液滞留和血浓缩或药液体的刺激、留置导管的刺激而内膜损伤等这些容易在导管的末端形成赘生物,引起感染、栓塞。因此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把握好药物浓度和输液速度,输液完毕采取规范的封管技术,用稀释的肝素钠溶液,NS250ml+12500u肝素配置液3~5ml静脉冲管,达到抗凝的目的[7]。大面积烧伤后输液种类多,有时需两组通路,在输液过程中注意配伍禁忌,以免沉淀浑浊,栓子形成。防止血液返流可预防血栓,30~40滴/分为宜。输液速度过慢会使导管内的压力低于静脉压,血液发生返流,凝血过程被激活,加上导管内缺乏纤溶物质,最终在导管内形成小血栓[8]。空气栓塞是一种常发生于静脉压较低、输液时液体输完或导管接头脱落时的严重并发症,其可导致患者立即死亡。因此,在更换输液时应先关闭静脉留置导管,并仔细检查输液各个系统的连接点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确保导管各连接完善并无漏气现象[9],再打开导管的开关。严格按操作规程对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操作,操作必须熟练,以避免对病人进行反复穿刺而发生气胸。插管成功后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呼吸费力、咳嗽或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如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对患者进行X光检查,立即予给氧或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
2.7中心静脉压的监测
通过深静脉置管对中心静脉压监测时,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增强其心理安全感。若监测CVP的时间较长时,每24h后应用生理盐水配置的稀肝素液5m(l30u)冲导管[8],以保持通畅中心静脉压测量系统,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
2.8预防导管的堵塞
①注意翻身的方法;②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液体大量渗出,血液浓缩,特别是股静脉血流缓慢,封管后微血栓易形成,一旦患者渡过休克期,肿胀消退、输液量减少可行外周静脉穿刺。
2.9病人的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记录24h出入量;对血电解质浓度隔日进行监测;肝、肾功能、血红蛋白、血清蛋白一周检查一次,称重,从而评估其营养改善情况,了解动态变化,并评估其营养效果。综上所述,通过50例大面积重度烧伤(休克期)患者深静脉置管的应用,减少了反复外周浅静脉穿刺的疼痛,为渡过休克关争取了有效时间;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时监测导管情况、注意营养液的配制及监测病情,以防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按传统头皮针穿刺输液,治疗疗程27~56d,每天按静脉穿刺2次计算,静脉穿刺需54~112次才能输完所有液体,而深静脉置管只需8~18次静脉穿刺即可完成输液,大大降低了护理工作强度,为烧伤病人提供了有效的输液方法,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 上一篇:清洁灌肠病患舒适护理思考
- 下一篇:区府强化防震减灾项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