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死因解析与护理策略

时间:2022-05-03 11:34:00

导语:精神病患者死因解析与护理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精神病患者死因解析与护理策略

笔者分析了36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死因及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致死率。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资料来源于我院1998—2006年的全部住院病历,在2194例住院患者中,死亡36例占住院患者总数的1.64%。笔者对36例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性别年龄与死因

36例死亡患者中,男26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1:0.38;年龄2l一77(47.354-13.52)岁,其中41—60岁18例占50.0%。见表1。

2.2精神疾病病程

本组病程为1个月~32年,平均8.17年,其中≤5年者6例占16.7%,6—10年者10例占27.8%。首次发病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70岁,平均44岁;住院次数1~l7次,平均(1.954-5.39)次。

2.3精神疾病诊断及死因

36例中,精神分裂病16例,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8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9例,其他3例。

2.4入院至发生死亡时间

36例患者入院至发生死亡时间为1—1025d,其中以住院31~90d内死亡多见(13例占36.1l%)。住院时间与死因见表3。

2.5分析

躯体疾病死亡者l9例(52.8%),为患者死因之首,年龄(53.804-10.47)岁,显著高于其他死亡原因。猝死者3例(8.3%),年龄(45.004-16.52)岁,住院时间(578.04-71.9)d,住院1—10d内猝死者2例。猝死者所有抗精神病药剂量均在正常范围内,住院期间心电图正常者1例,心电图异常者2例;如厕时猝死2例,体力活动时猝死亡1例。精神疾病自杀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36.604-l2.18)岁。自杀者中6例曾有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3例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住院期间自杀者3例,自杀方式为自缢;出院期间自杀者8例,其中服毒2例,卧轨、跳楼、触电各2例。不良反应致死3例(8.3%),其中粒细胞缺乏症死亡者均为服氯氮平引起,为咽痛时发现白细胞下降至0.05×10~1.5×10’/L,因严重感染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精神病医院患者致死率高低不一,国内资料报道其致死率为3.09%一13.00%…。本组调查分析表明,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死亡原因主要有躯体疾病,猝死和自杀三大类型,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现分析护理对策如下。

3.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精神病患者的躯体疾病是关键的一环。目前,各级精神病专科医院收治伴有躯体疾病的患者有增加趋势。故应要求精神科护理人员,在精通专科护理的同时,要掌握跨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J,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精神科护理需要。

(1)为了解、掌握临床相关学科的护理知识及最新进展,应采取不同的学习形式,及时吸收新的医学护理知识,逐渐具备对各种疾病进行全面观察护理的技能。同时针对护士的特点,应积极倡导自学和继续教育相结合,以不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2)重视精神疾病患者的体格检查和生命体征的变化。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缺乏主诉或主诉不准确,往往在躯体疾病很严重时仍缺少主诉,只能靠查体和生命体征的变化来评估患者的状况。因此,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和查体是不可忽视的。

(3)护理会诊既是工作的需要,又是经验交流和学术探讨。具体实施时,针对重症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难点,严重躯体并发症的护理,抢救治疗各环节的配合等内容,开展不同范围的探讨,集思广益,以拓宽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抢救成功率。

3.2了解患者的身体疾病,及时治疗严密观察

根据患者猝死多发生在入院10d内,并与起床活动或心电图异常密切相关,故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详细了解新人院患者既往史,对持续数日兴奋躁动或拒饮拒食或伴有意识障碍、高热、脉速、大汗后极度衰弱或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心电图明显异常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将其视为因严重躯体病症随时可发生意外的重症患者对待。对躁动或意识障碍者必要时给予保护;拒饮拒食者,应设法保证患者的基础代谢所需热量,严密巡视,在保证各项治疗方案全面落实的基础上及时给关心、安抚;如厕或活动时给予挽扶,病情需要时要想方设法保证其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由于精神症状的干扰突然起床活动时致死。

(2)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以精神病症状为主,易掩盖或加剧躯体症状,有时又因躯体症状明显,被近停服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精神症状加重。长期大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造成患者反应迟缓、痛阈升高等,使其病情错综复杂,不易判断。因此,护理人员应精通精神科护理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急症精神病状态的护理要点及应急抢救措施和程序。噎食窒息是抗精神病治疗过程中常见死因之一,故对年龄大、药物反应明显和衰退等患者进食时应仔细观察。对突发的症状和体征,迅速作出准确判断,以配合医师,减少抢救的盲目性,提高抢救成功率。

3.3重症患者的重点监护

入院1周以内的患者,精神症状活跃,自知力缺乏,而医护人员往往对患者及其病情了解不够充分,因而对病程短及曾有自杀念头、自杀行为或严重被害妄想的患者,尤其是青壮年,应引起高度重视,安置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向家属了解病情,详细采集病史,医护之间及时沟通,对可能导致意外的危险症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及24h严密监护,是预防和减少自杀的关键。本文出院期间自杀者8例占自杀总数22.2%,应引起医护人员充分重视。出院前护理人员应配合医师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全面严格的评估,严防患者对病情的假批判,凡病情尚不稳定或有自杀、伤害他人等危险因素不能出试。对于病情缓解后暴露的抑郁、消极观念,护理人员则应及时报告医师并注重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如本组1例癔症患者,在其发病前及住院期间均纠缠在三角恋爱的漩涡中不能自拔,对此例患者如能加强心理护理,深入了解其怪异行为(反复画三角形)的目的和动机,及时给予疏导,就有可能避免在出院期间发生自杀。精神疾病患者在恢复出院期间,往往面临学习、工作、婚姻、家庭等诸多实际问题的困扰,易陷入焦虑、悲观甚至绝望的状态而引起自杀。因此,当精神疾病患者好转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家属、单位同事、邻里等进行精神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呼吁社会各界对精神疾病患者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减轻他们的身心痛苦,避免歧视等不良刺激,积极创造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条件以减少自杀和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综上所述,通过医护人员的通力协作,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做到精心观察和严密监护,确保各项治疗措施全面落实,适时做好整体护理,及时开展心理护理等,可提高精神病患者护理效果、降低致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