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护理学研究现况及缺陷研究

时间:2022-03-27 11:25:00

导语:灾害护理学研究现况及缺陷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灾害护理学研究现况及缺陷研究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7级以上地震频发,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破坏了震区生态环境,挑战着人类医疗救援、救治、防疫、灾后重建的能力和速度。构建灾难护理学已经迫在眉睫,灾害护理学就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而产生的。灾害护理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起步较晚,现正处于理论的发展、形成和壮大阶段[3]。我们对灾害护理学的定义、内容及对国内外灾害应急护理的比较进行概括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完善护理整体知识,提高护理应急能力。现综述如下。

1灾害医学与灾难护理学的概念界定

1.1灾害医学灾害医学是研究在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性损伤条件下实施紧急医学救治、疾病防治和卫生保障的一门科学,是为受灾伤病员提供预防、救治、康复等卫生服务的科学,是介于灾害学与医学之间的学科[1]。需要多学科介入,及相关学科在灾害医学方面的融合与应用。灾害医学由灾害卫勤组织指挥学、灾害流行病学、灾害救治医学、灾害医学管理、灾害康复医学、灾害心理医学、灾害基础医学多部分组成[1]。灾害医学的整体防御可分预警、防范、检测、诊断、防护、除沾染、现场救治与后送、院内进一步救治、康复、心理、基础研究等方面。灾害医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正在成为医学领域中的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而崛起,受到全世界各国的重视[2]。无论是院内外的基础急救还是心肺复苏,最早实施者都是护士,而这些急救技术本身包含着护理[3]。

1.2灾害护理学灾害护理学又称灾难护理、灾害护理,目前国内未对此提出统一的翻译标准。引用日本灾害护理学对“灾害护理”的定义,灾害护理即系统、灵活地应用有关灾害护理独特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与其他专业领域开展合作,为减轻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危害而开展的活动[4]。对灾难的成功回应,需要按照预先制订的计划,在人们的互相帮助下,获得丰富的资源,并得到各个机构稳而有序的配合[5]。护理人员通过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启动紧急行动指南,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按照救治的先后次序,在灾难发生后进行紧急救援活动,以促进、维护和重建受灾人员的健康状态[6]。

2灾难护理学的发展

佛罗伦斯•南丁格尔是最早尝试灾害护理学研究的护理学家之一。1963年,护士联盟(NLN)通过调查发现,很少有学校将灾难护理教育作为一个特定的领域进行研究。而日本也是在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之后,才开始将灾难护理学作为一个特定的领域设置到教学计划中。美国在“9•11”事件之后也开始将灾难护理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我国,由于灾难医学起步晚,认知程度不够,灾难护理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运用CBM对“灾难护理学”在缺省状态下进行检索,文献数量为0;调整检索词为“灾难护理”,检出文献1篇;运用检索词“灾害护理”,共检出文献2篇,其中1篇与“灾难护理”检出文献重复。在PubMed下检索“disasternursing”,共检出文献1693篇,其中包括综述125篇,利用SDOS检索,还发现有很多专著。足以证明我国在灾难护理的教育以及研究上非常匮乏,发展灾难护理学迫在眉睫。

3国内外灾害应急专科护士培训方式

3.1国外灾害应急专科护士培训方式美国专科护士始于20世纪30~40年代,部分医院通过对护士进行短期培训,使之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美国有两大组织专门培养急诊医务人员,即分别创建于1968年和1993年的美国急诊内科大学(ACEP)和美国急诊医学院(AAEM),为临床输送了大量的急诊医务工作者。AAEM于2001年2月开始正式招收急诊护理专业学生,对在校学生及其他院校在职人员进行培养。加拿大、英国等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兼有专科证书课程和研究生学位课程两种形式,近年来呼吁统一CNS培养形式,即满足研究生水平要求[7]。荷兰于1988年开设CNS课程,是为期两年的在职学习,参与者必须是本科护士,毕业后授予CNS,1989年进一步确定CNS的标准,即必须具备超越一般护理知识技能的高质量护理特长和专科护理技术。1981年日本急救医学会护理分会制定急救护理专家的教育课程和实践技能标准。急救护理专家的教育主要在日本护理协会的研修学校中实施,1995年日本护理协会正式开始进行急救护理专家的资格审定。

3.2国内灾害应急专科护士培训方式国内对急救专科护士培养尚在起步阶段,主要以在职教育为主,培训基地为医院,安排急诊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授课,如2007年安徽省认定具有急诊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的医院有6家,江苏省论证评定的急诊专科护士培训试点基地的医院有2家,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承担了江苏省首届“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同时注重与其他国家及地区合作,如上海创建了中意合作的急救人员培训中心,北京也正在创建与加拿大、香港合作的危急重症专科资格培训中心[8,9]。

4灾害应急专科护士资格认定

4.1美国急诊专科护士资格认定目前,部分国家对灾害应急专科护士资格认定相对规范,如美国、日本等。我国尚无统一的急诊专科护士资格认定标准[10]。美国护士协会要求CNS必须是注册护士(RN),并具备以下条件:①通过硕士、博士学位学习获得与某个护理领域相关的科学知识和高级临床实践训练,具有分析复杂临床问题的能力,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并能恰当地应用,能预见护理措施的短期和长期效果;②获得专业资格和证书;③以患者、顾客或家庭为专业服务对象[11]。据调查,美国纽约州的CNS中硕士占75.0%,博士占16.5%。同时,美国CNS执照有效期通常为5年,其间必须争取继续教育学分来保持执照的有效性,否则执照会被取消或被迫重新参加资格考试。

4.2日本急诊专科护士资格认定日本护理协会的CNS认定条件有:有保健士或助产士或护士资格者;临床工作5年以上;特定专科领域临床工作3年以上;护理系或大学研究生课程毕业,并取得特定护理专科领域所规定的学分者,5年后资格更新。

5制约我国灾难护理学发展的因素

5.1环境认知在我国,虽然有部分城市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和急救中心,以不同形式参与灾难医学的救治工作,但许多地区还没有建立灾难的预防与救治体制[12]。由于我国开放较晚,护理学的起步更晚,与外界的交流少,特别是内陆地区对于灾难的救援以及应急措施的认知更少,我国近几年频遭各种自然灾害,但重点都放在灾后的救治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灾难护理学的重点应该是如何预防,未雨绸缪才能运筹帷幄[2]。

5.2经济因素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将信息通讯技术整合到护理装备中,护理装备水平是反映护理实践和科研水平的一项指标[13]。美国多次将远程医疗系统应用于救援中,并经常对医护人员开展灾难救援的模拟训练,这些训练花费极高,先进的护理设备仪器价格昂贵。由于灾难的发生多是无法预测的,使用大量的费用去防患于未然,就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而言,尚有一定难度。

5.3教育模式我国的教育目标,虽然不断向素质教育转变,但经过大学“学院派”模式的培养,大多数毕业生思维模式相似,自我判断、决策能力较差。而临床护士已经习惯了执行医嘱的固定思维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我国高校尚未开展灾难护理学的教学工作,对于护士的继续教育也未涉及灾难护理学的内容。缺乏统一的灾害专科护士培训教材。灾害专科护士培训的课程应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培训大纲设置,目前《急救护理学》教材内容不全、部分内容陈旧,无培训大纲要求的灾害救援、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内容。心肺复苏是急救护理的重要课程,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2005心肺复苏指南,但《急救护理学》教材使用的是2000版心肺复苏。所以建议整理与编写急诊急救专科护理规范化教程,以便于今后从全国范围内使专科护士培训和资格认证达到一定的规范标准。

5.4缺乏灾害护理人员界定标准目前存在问题是专科护士的界定无统一标准。周立等[14]认为,在护理专科化的发展道路上,应考虑将学历的准入作为培养专科护士的一个重要环节。李武平等[15]认为,CNS培养对象应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据相关文献可归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护士,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英语4级以上,并从事急诊护理工作5年以上者(本科3年);学员经过3~6个月脱产理论和实践专业培训,完成理论学习及临床实践的全部课程后,理论、操作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论文(综述)和科研设计书答辩考核合格。5.5护士学历偏低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04年底,护士数量发展至130.78万人,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仅占25.6%,这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如美国某州的专科护士中硕士占75.0%,博士占16.5%,而我国现已经取得专科护士资格的护士中,具有本科学历者只有19.1%,大专学历占52.4%。李秀云等[16,17]认为应加强护理科研知识的培训,提高专科护士的科研水平。6小结政府作为整合社会各种力量的国家机构在灾害医疗救援方面起着中枢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在构建国家应急管理工作组织体系,医学救援体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18,19]。如今,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与医学家认为,卫生救援一旦离开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将无法展开正常的工作,任何院内外的卫生救援都伴随着护理活动而进行。社会人员应认识到灾难护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行动起来,尽早实现和完善灾难护理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为我国的灾害救援输送合格人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