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讨论式教学在护理学中运用
时间:2022-03-26 05:06:00
导语:小组讨论式教学在护理学中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教学的主要课题。近年来,情景教学、自学-辅导式教学、小组讨论、问题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已广泛用于教学改革中,尤其是小组讨论法在护理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护理本科教学方法改革中进行了初步尝试,并首次被应用于护理临床专业课程《内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根据实施的情况,结合学生反馈的问卷调查结果总结分析,该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着局限性,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重视和改进。
1调查资料
在小组讨论教学课程结束后,对全班83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且全部为有效问卷,表1~2。
2结果
2.1表1显示学生在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方面提出
学生花费的时间增加,69.67%学生反映安排的课时不足;73.24%的学生提出教师应多增加兴趣性的讨论题,重点突出护理方面的知识;63.72%学生提出覆盖面小掌握的知识局限;75.53%学生提出教师应加强指导;95.38%学生提出应增加临床实践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形式大于意义。
2.2表2显示此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进其表达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都有提高。
3存在的问题
3.1课时不足
表1显示69.67%的学生反映课时不足。例如:在乳腺癌这堂课的应用过程中就能体现。一般乳腺癌是3学时,开展小组讨论式就在原课时的基础上增加2学时;而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指导30min,学生自学4~5h;小组讨论2学时;而后写出讨论稿选出中心发言人;集中后每位学生代表发言15min,6~8位代表至少需90~120min(2~3学时);学生提问及教师总结至少需45min。由上述得出课时安排至少需增加一倍以上,才能完成教学计划。
3.2讨论主题不明确
表1显示62.65%的学生反映有些讨论题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这些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相关的都不宜做为讨论题,如“胃癌有哪些临床表现”等,学生讲解不透彻;学生提出需多增加兴趣性的讨论题,并且与护理方面相关,希望老师要集中讲解重点点评。小组讨论教学法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立,讨论主题要明确,重点要突出。在正式讨论前,必须对将要讨论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所讨论的问题,如果事先没有充分的准备,或未收集到足够的资料,所发表的意见往往是泛泛而论,可能使问题得不到解决。
3.3掌握知识局限
表1显示63.72%学生反映只对本组的讨论题非常熟悉,查询资料也比较完整;78.53%的学生认为文献查阅不够充分且大家获取知识的渠道又差不多,因此对其它组的讨论题则是通过学生代表的发言来了解;如果选出学生讲解的不够明确,流于抄书读书,将教科书中的内容一字不差地抄到黑板上,自己不能充分地发挥;且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认识不足,可信度不高;准备不充分则造成学生获得新知识有限。讨论时间及掌握知识面的局限,则造成学生的发言积极性不高,不能真正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4结果分析
小组讨论教学法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得新知识,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并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探讨。这样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推理的技能,这将帮助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取得成功[1]。并且它要求时间要充裕,如果课时计划比较紧张就无法进行;同时由同学作发言准备,老师必须花很多精力去指导;在讨论中,老师也要及时引导,不然讨论就会偏离课程的内容[2]。小组讨论法的确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教学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学生建议应在对疾病熟悉的的基础上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则能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要使此教学法达到最好的效果,应在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采取必要的对策。
5对策
5.1条件的准备
开展小组讨论式教学必须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首先是教学课时的安排,必须做好充分的调研,课时安排充分;学院须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便于学生查阅信息。教师须指导学生如何收集信息,通过哪些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使小组讨论式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5.2学生的准备
5.2.1学生学习的兴趣
开展小组讨论式教学的先决条件需培养学生对此种教学方式有浓厚的兴趣,采集的信息充分,再加上学生平时已经训练有素,而且也喜欢集体讨论的方法,那么在小组讨论中就能积极参与,使讨论充满活跃气氛。选出的小组长必须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在小组讨论时,如果组长的领导才能较差,不会合理控制时间,往往费时劳神,使讨论得不到结果。小组讨论教学法需要有一定的认知前提,学生基础知识牢固,所以该教学法通常只能做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进行运用。
5.2.2学生应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有赖于教师平时的训练与培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地设计各种情景,让学生练习分析,如问题形成的原因、问题的内涵、问题对病人的影响以及解决问题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等。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一旦在小组讨论中遇到困难的问题,就会主动地按照一定的脉络进行分析。
5.2.3学生应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遇有困难的问题,不但要激励学生去分析,还要鼓励学生试图去解决这些问题[3]。在临床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安排学生参加教学实践周,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3教师的准备
5.3.1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诱导、启发性提问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倾向和技能;教学中学生思维的质量主要由教师所提的问题来决定。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则主要是通过扩散性问题来激发。教师必须有能力驾驭一个充分热烈讨论的课堂。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励起来,场面非常活跃,教师要有准备,这无疑是对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挑战[4]。
5.3.2评估学生
摸清学生实际程度,以便因材施教,做到深浅难易适度。讨论开始前,教师应强调对知识的组织,学生可能只把兴趣专注在一般活动的形式上。这样学生获得的可能只是片断和零碎的知识,从而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要求学生把握教材的轮廓,重点、难点;根据讨论题及教材查阅资料,咨询有关医学专家,把相关问题理解透彻;同时写出提纲为讨论做好准备。
5.3.3问题的设立
问题的设计、提问的技巧对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细化教学目标是设置问题的关键和前提。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提炼加工,分清主次及重点难点,然后进行系统化、逻辑条理化处理。写出教学方案和提纲,充分发挥教学潜力。教师应把握问题设置的层次。一是围绕着理解重点难点设置问题,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问题;三是知识的横向拓展,题目设置适当联系过去学过的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印证,加深印象活跃学生思维[5]。通过这类问题进行“横”与“纵”的搭配,使教学清楚,利于学生自学、思考、讨论、和解决或解答,使教学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多层次。其目标是让学生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而且有价值的独创性见解。尤其是面对知识面较广、经过系统基础医学学习的本科高护学生这一教学方法更为适用[6]。叙述性问题和判断性问题不宜做为讨论题,而理解性问题和扩散性问题适用。
5.3.4启发学生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确保教学效果应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讨论时,主持人若不能鼓励沉默者发言,教师应启发及引导学生,并为她们制造机会,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小组讨论式教学的优势。否则就会出现整个时间被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从而失去团体活动的意义[1]。最后教师应进行全面总结,突出重点、难点及创新点,让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避免了因学生讲解不透彻所造成的不足。
小组讨论教学法给学生引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老师让学生从自身经历的讨论中寻找需要研究的问题,并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这种方法对于促进学生使用不同的信息资源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老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掌握此教学法的适用范围及要求,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小组讨论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其表达能力,自学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无疑都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 上一篇:农作物良种补助金管治办法
- 下一篇:全县工业经济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