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体位护理策略论文
时间:2022-09-02 11:35:00
导语:脑卒中体位护理策略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正确的体位护理,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保护肩关节防止半脱位、防止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展、外旋、预防、缓解痉挛、早期诱发分离运动及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及肌萎缩、向大脑传入正常冲动、增强患者对患侧的感知能力,预防痉挛模式的出现及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及肌萎缩,促进患者的康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根据病情、病程,对治疗组患者采取不同的体位护理,同时配合肢体功能锻炼,针灸等治疗。结果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经体位护理组的运动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正确的体位护理,配合肢体功能锻炼,针灸等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脑卒中体位护理重要性体会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危害极大,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和高血压患者的增多,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的趋势。因此,治疗及护理极为重要。而体位护理(良姿位摆放及被动体位变换),是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护理的重要内容,对患者预后有着重大影响。
一、体位护理重要性
1.1预防压疮
皮肤毛细血管的压力为20mmHg左右,当超过此压力则易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如这种状态持续2小时以上便有产生压疮的危险。压疮的好发部位为骶尾部、臀部外侧、内外膝部、内外踝部、肘后外侧部、肩甲嵴部、足后跟部,一般要求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每2-3小时翻身一次.宜保持床面清洁、平整、柔软,昏迷病人应使用翻身床或交替充气床垫。
1.2预防痉挛模式
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过后常出现异常痉挛模式,即中枢神经损害后出现的一种痉挛性瘫痪,是一种较原始运动形式,即上肢屈肌痉挛,下肌伸肌痉挛。
1.2.1痉挛模式的表现:
上肢肩甲下沉、内收,肩内旋、内收,肘屈曲,前臂呈旋前位,手指屈曲,拇指内收、屈曲。
下肢大腿外旋使骨盆旋转,髋关节伸直、外展,膝伸直,足屈曲、内翻。
躯干向患侧屈曲。
1.2.2抗痉挛体位
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和加重,是偏瘫康复早期治疗的重点,早期常采用抗痉挛体位:肩外旋、外展;肘伸直;前臂旋后或中立;手指伸直,拇指外展。髋关节内旋、前伸、略屈;膝关节微屈,足背屈或中立位。患侧躯干伸直。
二、临床资料
对我科2008年6月-2009年6月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护理,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脑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梗塞48例;其中女22例,男38例,年龄48~70岁,平均为59岁;发病4~6h或半周内入院,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住院平均天数48d。
三、体位护理
3.1良姿位摆放方法及注意点
各种体位宜经常变换,早期应2-3小时变换一次体位;鼓励患侧卧位,减少仰卧位,避免半卧位;并提倡早期由卧位—坐位过渡。
3.2仰卧位
仰卧位时由于受紧张性颈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较强,可加重异常痉挛模式,所以要尽量缩短仰卧位的时间。
头偏向患侧为宜将肩甲置于外展、上旋位,下垫一小枕;肩关节置于外旋、外展位,腕、肘伸直,腋下可置一大枕头防上肢内收,肘后上方可垫一卷垫以保持肱三头肌腱受到一定压力刺激,前臂置于旋后或中立位,手指伸展或微屈,拇指外展,手心可握一毛巾卷或半球状物以防止手指屈曲。但在痉挛期要避免抓握硬质物体以防刺激掌心引起抓握反射。髋侧后外侧部放一适当枕头,以避免骨盆向后倾斜,并防止大腿处于外展、外旋位,使髋关节微屈、内旋;腘窝后上方可放一小枕,使膝关节略屈,并避免小腿受压防止足屈加重;软瘫期则可用丁字板将足固定于背屈、外翻位,以防止下垂、内翻,痉挛期则宜避免足底受到刺激而引起阳性支持反应加重痉挛模式。亦可将下肢置于屈膝、屈髋位,足底着床,大腿微内收位。
3.3患侧卧位
患侧卧位是较提倡的一种体位,在CVA后早期就可采用,该体位可以伸张患侧躯体,减轻痉挛,使瘫侧关节韧带受到一定压力,促进本体感觉的输入,有利于功能康复,同时利于自由活动健肢。此体位宜尽量使肩甲处于上旋、前伸位,肩前屈、前伸,肘伸直,手掌面朝上,拇指分开。健腿可放在患腿前面,自然屈髋屈膝,下面放一大枕头,这种体位可以使患髋伸直,而其它体位时患髋总是屈曲的,久之易使髋后伸受限。另外患侧卧位可使瘫侧关节早期受到一定压力,增加本体感觉输入,有利于缓解痉挛、抑制痉挛模式。
3.4健侧卧位
将一大枕头平放于胸前,使患侧肩甲前伸,上臂伸展放于枕上,注意勿内旋,肘关节尽量伸展或微屈,手指伸直,掌面朝床头,注意勿屈指、垂腕。患腿下亦放一枕头,使髋部处于内旋、屈曲位,膝自然屈曲,踝尽量背屈,头下可不放枕头或低枕为宜,目的是使躯干向健侧伸展,抑制紧张性颈反射。
3.5半俯卧位
采用俯卧位可以预防髋、膝屈曲,避免挛缩。患者侧身体伏卧于一长枕上,头偏患侧,患侧上肢呈上举位,肩关节呈前屈、外展位,肘关节轻屈,腕关节微背屈,各指微屈,患侧髋、膝关节轻屈,踝关节保持中立位。此外视病情尚可以将上述体位稍加变更,变为健侧半仰卧位,患侧半仰卧位,俯卧位,上下肢各关节放置原则不变。
3.6坐位
从康复的角度出发,如果患者发病时没有意识障碍、或者意识障碍极轻、生命体征稳定,从发病的2~3d起就可以开始进行坐位训练。开始时,可以利用折叠病床,取半坐位45度,每次坐5min。病情稍重者,为慎重起见,半坐位角度可以再小些30度,每次坐5min。训练应循序渐进,交叉增加坐位角度和坐起时间。角度一般以每次增加10度为宜,坐起时间以每次增加5~10min为宜。除少数患者因体位性低血压需采取半卧位短时过度外,多数患者可直接从卧位进入坐位。坐位分床上坐位和轮椅坐位。床上坐位要求脊柱垂直床面,髋关节保持近于直角。双足分离,膝部垂直,双足平放于地板上。轮椅靠背可使脊柱屈曲过度,可在其背后置一硬板,以保持躯干直立、髋关节屈曲。
3.7站立
协助患者双足放平置于地面,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相应交叉尽量向前伸直,低头、弯腰、收腹、重心渐移向双下肢,护士可一手放在其患侧肩胛骨处,引导肩尽量前移,另一手放在其患膝上,当膝前移时沿着胫骨下压膝部,使足充分着地。患者将双手置于陪护者腰部,以利于轻松站住,但患者不要用力拉扯其衣服,以防跌倒。站立时应注意站势,教患者收腹、挺胸、抬头、放松肩、颈部肌肉,不要耸肩,腹部伸直,伸髋,双下肢尽量伸直。公务员之家:
3.8步行
指导患者先用健腿迈步,陪护者站在患者身后,稳定其双上臂。开始用患腿迈步可能有困难,可给予一定口令,让患者有节奏地行走,同时要观察分析患者的对线,找出问题,改善其行走的姿势,注意安全。
四、讨论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重组能力和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在进行康复期功能锻炼时,要采取近期与远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先缓后快,循序渐进。运动功能康复包括被动按摩,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坐、站、走和生活活动训练。其中主动运动可提高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各系统生理功能而很受重视。在康复护理中,正确的体位护理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如:①利用姿势反射降低肌张力;②利用慢牵张反射降低痉挛,肌群的张力;③运用腱器官受强压时引起肌肉保护性松弛的生理特性;④有节奏的摆动躯干缓解肌张力增高;⑤早期负重利于正常肌力产生。50例患者在住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大小便失禁,在发病早期进行正确的体位护理,经平均48d的治疗,取得明显疗效:无1例发生褥疮,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提高,步行恢复率为85%(行走自如39例、需拐杖协助14例)。在临床中,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结合功能障碍的不同时期,采取适当的体位护理,被动运动,主动运动,配合按摩、针刺等疗法,提高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戴宝珍.实用症状护理学[M].护士进修杂志,2003,12:1060.
[2]王洪忠,许健鹏.实用中西医结合偏瘫康复学,1997,5:211.
[3]霍焱,张莉琴,张永文.脑卒中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3,12:944.
[4]刁利华.脑病变患者康复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77.
- 上一篇:交通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
- 下一篇:工商局长在食品安全监督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