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脱位治疗论文
时间:2022-08-20 04:23:00
导语:颈椎骨折脱位治疗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颈椎骨折脱位常采用前路减压,以解除骨折碎骨片、突出椎间盘、脱位的椎体对脊髓的压迫。减压后取自体髂骨嵌入椎体间进行植骨,植骨的稳定与其最后融合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植入骨因固定、护理不当而脱出压迫食管,往往需要再次手术。我院2000年9月~2004年12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颈椎前路带锁钛板系统(cervicalspinelockingplate,CSLP)固定2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6~61岁,平均41.5岁。其中颈椎爆裂型骨折11例,骨折伴脱位9例;C43例,C59例,C68例;融合节段为C4~C53例,C5~C68例,C4~C65例,C6~C73例,C5~C71例。其中7例伴有Ⅱ~Ⅲ度的脱位和前纵韧带断裂。全瘫6例,不全瘫9例,5例无截瘫;3例合并有骨折;4例合并脑外伤,1例合并胸腹联合伤。
1.2手术方法患者入院后积极治疗复合伤,颈托固定,颅骨牵引。生命体征稳定,争取72h内行手术。仰卧位,全麻、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于颈前右侧做5~6cm的斜切口,显露骨折颈椎及其上下各1个椎体,切除压迫脊髓的骨折块以及相邻的2个椎间盘,同时切除上位椎体的下1/3和下位椎体的上1/3,骨折椎体可行次全切除,达到减压和放置植骨块的目的即可。脊髓完全减压后,彻底止血,取自体髂骨修成相应形状的骨块,植入减压后的骨缺损处。选择适当长度的颈椎前路带锁钛板,把钛板置入颈椎前方。
1.3结果本组20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6例完全性截瘫者术后症状体征无改善3例,症状和体征有改善3例;不全瘫9例,4例神经系统症状完全消失,5例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截瘫患者症状和体征有改善。全组病例在术后3个月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钛板断裂、螺钉松动、脱落等并发症。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颅骨牵引的护理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入院后,颅骨牵引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本组有16例颅骨牵引。头部垫枕圈,保持牵引力线与颈椎轴线一致,抬高床头15cm,牵引重量为体重1/10,颅骨牵引弓针道保持清洁干燥、每天3次生理盐水冲洗。进手术室时应解除牵引,临床时颈托固定,才能搬动。
2.1.2心理护理患者病情通常较危重,有的还合并复合伤,本组8例为复合伤。认为颈椎手术危险性大,容易发生死亡,从而产生恐惧心理,担心术后疗效,思想负担过较重,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情的发展,解除压迫,植骨融合达到固定融合,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手术的治疗;由已行同类手术的患者向其介绍手术、术后经过,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并阐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
2.1.3指导患者做食管气管的推移训练术中牵拉气管、食管时可引起患者不适,而影响手术进行,且此种操作易刺激气管引起反射性干咳等症状[1]。告知患者此种训练的必要性以取得其积极配合。术后3~5天让患者用手示、中、环指将气管向左侧牵拉训练,必须超过中线,持续5~10min,逐渐增至15~20min,3~4次/天。本组病例通过训练,可使气管向左侧牵拉过中线1~2cm,为手术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2.1.4上呼吸道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嘱患者深呼吸,在呼气末咳嗽,重复数次,对无力咳痰者,先用右手示指和中指按压总气管,以刺激气管引起咳嗽或用双手压迫患者的胸腹部,嘱患者用力咳嗽,以加强膈肌反弹的力量。
2.1.5手术区域皮肤准备骨组织抗感染能力较差,易引起细菌感染,皮肤准备宜彻底。备皮范围为头颈部至肋缘两侧过腋中线。取骨部位多采用同侧髂骨,均于手术前3天备皮,术前1天手术区皮肤消毒后用无菌巾包扎。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护理CSLP的固定可以避免术后植骨块脱出并发症,但在骨性融合之前固定是不牢固的,仍然需要避免颈部的过伸活动、过早起床[2]。翻身时应保持头、颈、肩、躯干纵轴一致,轴位翻身。
2.2.2呼吸道护理术后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压,持续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来调整氧流量。手术过程中咽喉、气管等部位的牵拉可造成喉头水肿而产生咽部不适、吞咽和呼吸困难。术后常规给予庆大霉素8万u和α-糜蛋白酶2000u加入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2次/天,可减轻水肿[3]。
2.2.3切口观察及护理术后切口内常规留置负压引流管24~72h,认真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质并做记录。术后引流量一般约为100~300ml,少数病例可达500ml。随时检查引流管是否有凝血堵塞、扭曲、漏气。如果渗血过多或切口膨隆,局部肿胀,整个颈部增粗;患者自觉术区明显胀痛,颈部有严重紧缩感或呼吸困难加剧,口唇紫绀,应及时报告医生。本组有2例患者于术后24h出现此种情况,诊断为切口内血肿并立即去手术室剪开颈部缝线,清除血肿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72h引流量超过500ml,颜色为“洗肉水样”考虑脑积液漏,采用抬高床头10cm,切口沙袋压迫,补充电解质,引流量逐渐减少,1周后伤口Ⅰ期愈合。
2.2.4感觉及运动功能的观察触摸患者四肢末端,检查其感觉及运动功能是否存在;牵拉尿管检查膀胱感觉,尿管间断开放。每个班次都检查并行书面交班,对瘫痪患者,记录截瘫平面。
2.2.5功能锻炼康复护理为防止肌肉挛缩和关节僵硬,术后早期给上、下肢肌肉按摩和行关节的被动活动,肌肉应按摩5~6次/天,20~30min/次,关节的被动运动只需少量即可,但每一单次被动活动必须达到最大的幅度。上肢主要锻炼手的握与捏功能,恢复肌肉力量。下肢主要加强屈髋、屈膝及踝关节的肌肉锻炼,以保证下肢负重与行走的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
2.2.6出院指导出院时嘱患者颈围佩带时间1个月,术后3个月内定期门诊复查。讲明出院后继续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注意颈部勿作剧烈活动,防止再损伤。
【参考文献】
1林淑贤,姜连英.气管、食道推移法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体会.实用护理杂志,1998,14(7):352.
2谢冰华,刘艾红,王利婷.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实用护理杂志,1999,15(2):11.
3郭春燕,陈书勤,尹锐峰.颈椎前路减压围手术期的呼吸指导与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23.
- 上一篇:科室发展护理文化分析论文
- 下一篇:课文注释功能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