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职业紧张因素探讨论文
时间:2022-07-02 10:48:00
导语:产科护理职业紧张因素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引起产科职业紧张因素,采取应对措施,缓解护士疲劳水平。方法统计分析2004~2005年各班入院总数及分娩总数、在岗护士总人数、医疗纠纷数以及发生时间。结果在护士人数未变的情况下,2005年入院、分娩总数增长了17.11%,夜班入院、分娩总数多于晚班,晚夜班入院分娩总数多于白班;医疗纠纷增长了80%,且多发生于晚夜班。结论产科护理职业紧张源于产科护理工作量、医疗纠纷,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管理者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以缓解护士疲劳水平。
[关键词]产科职业;紧张因素;对策
随着产妇及家属对住院分娩的质量要求日益增高以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产科医疗纠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使产科护理职业紧张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是疲劳及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高发人群,个体的职业紧张水平越高,其疲劳感就越重[1];护理人员长期在这种紧张繁重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影响护士身心健康,而且会导致对护理工作的厌恶感,使护理质量下降和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2]。分析引起产科职业紧张的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缓解护士疲劳水平,从而提高产科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统计分析2004~2005年每年白、晚、夜各班入院及分娩总数,在岗护士人数,以及医疗纠纷数及发生时间。
1.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由护理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引起产科护士职业紧张主要因素为主要内容,由护士长发给在岗护士,共发放11份,回收11份,回收率为100%。
2结果
见表1~3。表12004年、2005年床位数、入院、分娩总数(略)表2每年在岗护士人数及发生的医疗纠纷情况(略)表3产科护士职业紧张的主要因素(略)
3讨论
3.1产科职业紧张的来源
3.1.1晚夜班工作量压力产妇多在夜间分娩且临产时才入院,晚夜班值班护士只有一人,既要接待入院产妇,又要观察产程,进行健康宣教和接生,难免服务不到位,而且因生物钟颠倒,值班者容易疲劳,更易发生疏忽和失误而导致医疗纠纷。
3.1.2产科工作特点的压力产妇临产无规律性,产科的工作不能有计划的安排,住院产妇与一般住院病人不同,她们在住院期间完成了从孕妇到母亲的角色转变,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3],故产科的健康教育内容多且范围广,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和压力。
3.1.3产妇及家属期望的压力分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母儿随时会出现异常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往往让产妇和家属很难理解而导致医疗纠纷[4]。
3.1.4精神压力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社会越来越关注医院,医院也越来越重视病人的心声,因此,医院对发生的医疗纠纷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护士要承受医疗纠纷和医院处罚的双重心理压力。
3.2对策
3.2.1增加护士编制,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按我国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规定,床护比例不得少于1∶0.4[5],我科的床护比例为1∶0.32,护士处于缺编状态,在护士人数未增加的同时,病人总数增加了295人,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和护理内涵的扩展,产科护理工作内容由单纯观察产程和接生扩展到满足产妇的生理、心理、文化等需要提供优质护理,因此,护理人员的配置更应以实际工作量为指导,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6]。
3.2.2合理分配上班人员及各班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原则根据每日工作量合理安排上班人员,当病人多时可减少休假人员,以缓解人员紧张,对晚夜班可设置二线班,随时调动协助晚夜班,以减轻晚夜班护士工作压力,防止因疲劳或服务不到位引发医疗纠纷。
3.2.3实行人性化管理,减轻护士心理压力对发生的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不要一味地给予处理,应具体分析发生的原因,做出合理的处罚,以免给护士造成精神压力。
3.2.4加强继续再教育,提高整体素质每年让科室护理骨干分期分批外出学习,以点带动全盘的效率提高产科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把产科护士培养成技术娴熟的专业型护理人才是防止护理纠纷的技术保证[7]。
3.2.5树立团队精神,加强协作能力护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协作性,护士应视科室为一个整体,在具体分工的基础上相互协作,共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
4结论
在产科护理中,管理者不仅要重视产科质量,同样也要重视产科护士职业紧张因素,良好的职业情绪是保证产科质量的前提。因此,产科管理者应合理安排各班工作量,实行人性化管理,重视护士心理需要,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护士保证舒畅的工作情绪,最大限度地减轻产科护士职业紧张的压力。
[参考文献]
1徐朝艳,张振路,林细吟.护理职业紧张对个体疲劳水平影响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6.
2王蕊,王玉玲,宫文红.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减轻急诊护士心理压力.护理管理杂志,2005,5(6):35.
3杨衬,彭碧玲,吴丹.486例住院产妇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59.
4葛月萍,何真,罗改凤.助产士流失原因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70.
5杨英华.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
6张兰,张艳,郑蕾,等.护理人员合理配置的设想.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63.
7方秀莲.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66.
- 上一篇:独家原创:银行员工求实创新演讲稿
- 下一篇: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