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消化道大出血探讨论文
时间:2022-07-02 09:38:00
导语:血液透析中消化道大出血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病例介绍
病人,男,38岁,因头晕、乏力半年余,加重伴嗜睡10余天于1997年4月28日收入我院肾内科,诊断为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住院期间行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血红蛋白76g/L~85g/L,给予规律血液透析,每周3次,纠正贫血等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于1997年5月13日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术,伤口甲级愈合,5月26日出院。出院后在我院门诊行血液透析,每周2次,病情尚平稳,但血压波动在21.33kPa~26.67kPa/12.00kPa~16.00kPa。遵医嘱根据血压情况口服开博通,每日12.5mg~25mg。于1998年3月22日进食蔬菜后出现呕吐、解黄色稀水便,伴头晕、乏力,无明显发热、腹痛,未作任何诊治,也未报告透析室医生。3月24日08:00行血液透析治疗,常规肝素化,首次剂量12mg,每小时追加8mg,共两次。上次透析后体重42.8kg,此次透析前体重42kg。病人每日尿量1500ml~2000ml,因此超滤量定为0。透析开始血压17.33/13.33kPa,血液透析至3h时,血压下降为12.00/8.00kPa,无恶心、呕吐,给予50%葡萄糖100ml、生理盐水300ml静脉输注后,血压上升至14.67/8.00kPa。病人诉心前区不适,即行心电图检查,显示频发早搏,予以吸氧2L/min。透析至将近4h,血压再次下降为12.00/8.00kPa,经医生同意提前10min回血,结束透析,透析后血压16.00/10.67kPa。嘱病人在透析室留观。30min后,病人出现呕血,为暗红色,量约250ml。立即给予鱼精蛋白30mg加入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以中和肝素。50min后第2次呕血,量约800ml,急诊收入肾内科,血压14.00/6.00kPa,脉搏119/min,予以心电监护,留置胃管,记录出入量,急配血400ml,并静脉注射络赛克40ml,肌肉注射立止血1000U,每12h给1次。凝血酶400U加入冰盐水100ml中胃管内注入,每6h给1次。根据病情临时静脉注射止血敏、止血芳酸,补液1800ml。至3月25日,胃管抽吸出130ml淡红色液体,腹软,无压痛,肠鸣音正常,输全血400ml,补液1500ml。26日无咖啡样液体排出,血压20.00/15.00kPa,拔除胃管,行胃镜检查,结果示球部、胃窦、胃体明显充血水肿渗出,膜状渗出物附着,未见血迹。27日血液透析,采用速避凝0.4ml抗凝,透析过程顺利,未再发生消化道出血。4月3日出院,仍在门诊行规律血液透析。
2讨论
2.1据报道[1],尿毒症病人3%~7%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小量而持续性的消化道出血较常见,每日约6ml[2]。主要原因是尿毒症毒素刺激或透析使用肝素造成,也偶有较明显的消化道出血,且可出现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原因与非尿毒症病人相同,包括反流性食管炎、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此例病人两日前有饮食不当引起呕吐、腹泻病史,后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急性胃炎。在血液透析时全身肝素化情况下,加重了上消化道出血,且出血量较大,引起血压下降。
2.2此病人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就医态度消极。平时血压偏高,波动在21.33kPa~26.67kPa/12.00kPa~16.00kPa之间,此次透析开始血压仅为17.33/12.00kPa,即引起医护人员注意,透析中多次询问原因,并未说明,直至呕血才说出曾有呕吐、腹泻2d病史。此病例提示我们,对门诊透析病人无法做到连续病情观察,要想提高此类病人的生存质量,首先应加强对病人的自我护理指导,内容包括有计划地进行相关医学知识的宣教、饮食卫生宣教及基本自我护理技能的训练。其次,透析前详细询问近几天有无任何不适,注意鉴别影响透析的因素。透析中出现与超滤不相关的低血压,应警惕消化道内出血。加强透析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尤其对无人陪伴的病人,透析后应留其在透析室休息30min至1h。
2.3尿毒症期病人依赖规律血液透析生存,致使大多数病人经济负担沉重,加重了因病造成的心理压抑感。因此,在做好透析治疗的同时,仍须加强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树立生活的信心。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12
2范敏华,张跃原.与血液净化有关的器官系统问题.见:于仲元.血液净化.第2版.北京:现代出版社,1994.667
- 上一篇:公安实践科学发展观交流材料
- 下一篇:审计局科学发展观落实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