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的运用
时间:2022-07-20 11:31:21
导语:规范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68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8年1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68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规范化管理,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护理管理;规范化管理;满意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安全的要求逐渐提升,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挑战。神经内科是医疗机构重要的临床科室,而神经内科疾病涉及类型多且属于危重症,病情进展速度快,一旦未能及时获得有效治疗,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以此达到控制病情进展,降低死亡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1-2]。规范化管理是一种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循证医学理念的支持下,将医院评审等级制度纳入其中,结合PDCA等先进管理模式,通过规范院内管理制度、护理方案等诸多方面,达到改进医疗质量,提高医疗安全,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处理,且在群众心中树立良好医院形象的目的[3-4]。2018年1日1日~12月1日,我们对68例住院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神经内科病区护士39名,均为女性,年龄22~47(29.6±4.5)岁;受教育程度:大专14名,本科25名;职称:护士12名,护师15名,主管护师12名。在研究期间未出现人员变动。将2017年1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68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38~78(58.2±3.2)岁。将2018年1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68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男35例、女33例,年龄39~78(59.3±3.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2.1成立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作为组长,4~5名神经内科专科护理工作≥5年的护士为组员。开展为期2周的规范化管理培训课程,鼓励管理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坚持学习;培训课程以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为主。培训课程后,查阅本院既往病历及循证医学相关文献,提出针对当前护理管理问题的循证问题,在再次查询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相关文献后,制定护理安全管理方案,对本院当期护理方案及护理安全管理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之更符合临床实际需要,制定处理流程及相应的应急预案,在科室例会中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增强其风险防控意识,定期安排人员演习,提高全科护士的熟练度[5]。此外,管理小组应充分考虑到规范化管理中可能与传统管理制度冲突之处及可能与其他相关部门接洽的流程差异,全面进行管理制度的调整,确保制度改革后不影响正常护理工作。1.2.2规范化处理流程。处理流程的规范化是院内护理安全管理的基础。而管理小组在制定处理流程过程后,以1个月为准开始在院内施行处理流程。在1个月试运行期后,管理流程小组采取面对面交流、电话交流等方式,收集试运行期的各种信息,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并在多次讨论确认无误后,对处理流程进行调整,使之满足临床需求[6]。待患者入院治疗后,护士根据护理安全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开展评估,并将评估后等级清楚记录在病历及床头卡上。按照风险评估等级,安排护理工作。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的不同,每隔2~5d重新评级,并及时调整护理方案[7]。若遇到特殊情况,及时按照应急预案处理,若遇到无法处理的问题,及时与管理小组联络,并在上级领导提出指导意见后开展工作。1.2.3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小组设置多种反馈途径,用于收集院内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管理小组定期将收集到的反馈意见汇总后,筛选出比较有建设性的意见,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并加以推广[8]。同时针对需要尽快处理的问题,特殊对待并跟踪已经落实的相应制度,分析执行情况,批评未遵守规章制度的护士,对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护士进行表扬,促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1.3评价指标。①不良事件:包括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护理纠纷,3项总和为不良事件总发生情况。②护理质量: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技术操作、理论学习,每项满分均为100分,每个季度进行1次评价,取4个季度的平均分。③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价表评价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采取百分制,非常满意>95分,满意80~95分,不满意<8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满意度越高。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3。
3讨论
3.1规范化管理的意义。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降低工作风险的重要手段。在以往护理工作中,常规的安全管理制度倾向于发现风险因素,而并非护理人员个人对风险因素的正确处理能力,涉及个人的工作能力及临床经验方面[9-10]。如低年资护士往往因经验不足而导致处理不及时或方案不合理,对整体护理安全造成影响。由资深护理人员制定规范化管理方案,该方案体现高年资护理人员丰富的临床经验与较强的工作能力,规范护理人员在面对风险事件的处理手段,不仅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还可降低护理风险,减少安全隐患[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3.2提高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规范化管理是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结合高年资护理人员自身经验,建立并逐步完善针对临床风险项目的处理流程,配合相应的管理制度,并由管理小组成员负责不定期追踪管理制度及处理流程的实施情况,有助于把控护理工作质量[12-13]。但需要注意是,在制定规范化管理方案之前,管理小组无法预见临床上出现的所有问题,而且即使不定期抽检制度实施情况会遗漏临床问题[14]。建立灵活多样的反馈机制是必要的,对持续性改进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目前,护士在遇到规范化管理方案以外的临床事件时,能够先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再将该事件作为反馈意见交给管理小组,由管理小组提出指导意见并处理后,将该问题纳入处理流程中,并开展相应培训工作,有助于提升科室内护士技术操作水平,扩展了科室内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从而达成神经内科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性完善的目的[15]。3.3提高神经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规范化管理与护理人员专业素养水平关系密切,而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的技术操作水平,是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保证。规范化管理为神经内科护士扩展了低年资护士与高年资护士之间的交流平台,提升了科室内护士专业素养,促使神经内科患者获得更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从而提升了护理内涵,强化护理工作的专业价值[16]。
作者:陈芳 周玉静 叶汝兴 李小华 张秀文 吴妙兰 单位: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龙江医院
- 上一篇:地铁车站机电安装进度控制探讨
- 下一篇:工程项目的漏洞和规范化管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