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干预新生儿护理论文

时间:2022-07-25 04:06:55

导语:疼痛护理干预新生儿护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疼痛护理干预新生儿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及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164例新生儿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新生儿,首次致痛操作均为足跟采血,二次致痛操作均为静脉采血,其中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和疼痛干预措施,分别在新生儿两次致痛操作1min后运用新生儿疼痛评分表对其进行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新生儿疼痛率及其疼痛分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在足跟采血和静脉采血1min后其疼痛率及疼痛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疼痛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新生儿的疼痛率及疼痛程度,护理人员应当加强重视疼痛干预的意义。

【关键词】疼痛;护理干预;新生儿;临床应用

由于新生儿不能自我进行表达,其疼痛感知往往容易被医务人员忽视,认为新生儿由疼痛引发的的应激反应是不会出现的。近年来研究显示,新生儿虽然不会语言表达,但新生儿可以通过哭声、呼吸、四肢肌张力等来表达疼痛和疼痛的程度[1]。研究表明新生儿救治工作不仅在于技术的提高,还应加强新生儿疼痛干预,降低疼痛应激反应引发的不利效应[2]。因此,新生儿护理中应重视疼痛护理的干预,本文对我科收治的198例新生儿进行统计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16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99例,对照组平均胎龄(36.92±3.11)周,足月儿94例,早产儿70例,男42例,女40例,患病类型中新生儿肺炎2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8,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0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13例;实验组平均胎龄(37.12±2.91)周,足月儿96例,早产儿68例,男43例,39例,患病类型中新生儿肺炎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6,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1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15例。两组平均日龄均小于26天,两组性别、胎龄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均使用新生儿常规护理疼痛护理干方法,实验组在运用新生儿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以疼痛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非营养行吸吮:在对新生儿进行动静脉采血跟采足底血时可以给予患儿安慰奶嘴进行吸吮,吸引患儿的注意力,降低患儿的疼痛感[1]。(2)舒适的体位:给予新生儿屈曲姿势,可以提高患儿的舒适度,配合使用鸟巢护理方法,可以增加患儿的安全感,提高新生儿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降低动静脉采血和采足跟血致痛性操作带来的疼痛感。(3)新生儿抚触:抚触包括拥抱,抚摸,按摩,在进行致痛操作时运用新生儿抚触,可以明显增加患儿的安全感,降低疼痛反应。(4)葡萄糖口服:甜味可以激活内源性阿片,由此达到镇痛疗效,相关研究表明,口服葡萄糖后采足底血可以降低新生儿疼痛程度[2]。1.3疗效标准。患儿疼痛评估通过NIPS评分来判定,分别在新生儿两次致痛操作1min后评估患儿疼痛程度,评分标准为评估患儿的表情、哭声、四肢运动、呼吸形式及觉醒状态,总分为7分,4-7分为重度疼痛,3-4分为中度疼痛,0-2分为轻度疼痛。1.4统计学方法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表示,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两组采集足跟血1min后,患儿疼痛评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两组静脉采血1min后,患儿疼痛评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新生儿虽然不能主观表达疼痛,但疼痛是客观存在的,疼痛为主观性感觉,疼痛是不愉快的,新生儿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啼哭和生理反应表达出疼痛。护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降低新生儿疼痛感的重要性,从而降低由于疼痛感对新生儿近期和远期带来的不利影响。临床上,护理人员应当及时配合实施合理的疼痛干预,可以更好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综上所述,新生儿疼痛干预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患儿的疼痛程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临床上护理人员需重视疼痛干预,有效减轻患儿疼痛程度。

参考文献

[1]邓可.新生儿护理中疼痛护理干预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5):173-174.

[2]董晓飞.疼痛护理干预用于新生儿护理的效果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1):118.

作者:兰芬芬 单位: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