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并发护理管理研究
时间:2022-06-25 03:17:43
导语:心脏术后并发护理管理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体外循环辅助(cardiopulmonarybypass,CPB)在大多数心脏外科手术当中都无可避免地被使用,尽管科学技术日益成熟,但是肺损伤依然是体外循环术后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术后的炎症反应和膜肺对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原因的影响,使得少数患者会出现急性肺损伤(acuteiunginjury,ALI),而严重的ALI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从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为了提升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回顾武汉市亚洲心脏病医院ICU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实施心脏外科手术经CPB并发ARDS的病例护理资料,总结出相应的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后并发ARDS的患者28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71.43%),女性患者8例(28.57%),年龄46-79岁,平均68岁,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16例(57.14%),重症瓣膜病换瓣患者12例(42.86%)。1.2结果。对本研究入选的28例患者经过系统的护理管理之后,有20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之后顺利脱机,占比为71.43%,另外8例(28.57%)患者通过行气管切开术使肺部状况改善之后脱机,所有患者均成功的脱离危险期。
2护理管理方法
2.1外气道的管理。该项护理管理内容包括气管插管和气切套管的护理管理。气管插管的病人应当保持面部清洁,防止胶布滑脱,本科是采取气管插管与牙垫平行捆绑,并用胶布以“8”字固定,再用宽2cm寸带将牙垫和气管插管环系于脖子上,寸带以可容纳3指为宜。床头备加压面罩和加压皮球。门齿相对应气管插管刻度为插管深度,班班交接。位置由胸片定位于三肋与四肋之间,保证方位准确。导管偏上易导致声带损伤、意外脱管或通气障碍,向下易导致单肺通气。每6h由双人共同行口腔护理1次,并更换胶布和寸带,防止管道移位和保持皮肤清洁完好。气切套管用双层寸带环系于颈部固定,以容纳3指为宜,每日3次更换气切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床头备紧急气切套管更换装置,每班检查寸带松紧,防止管道滑脱[2]。2.2呼吸机的管理。每班交接呼吸机的参数设置,包括呼吸机模式、呼吸次数、吸氧浓度、呼吸末正压、吸气压、气道支持等,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若调节参数设置及时记录并观察病人供氧情况。外界供氧冷而且干燥,经气道进入肺部可降低气道黏膜纤毛活性,使病人不能有效排痰而继发导致肺部感染、肺不张,因此保证呼吸机温湿化极为重要,湿化灌温度应保持在35-37℃[3]。湿化灌内灭菌注射用水及时补充,管路冷凝水及时倾倒,防止冷凝水倒灌病人气道和湿化灌内,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保证呼吸机电源通在有双电源的供电插座,及时处理呼吸机的报警,解决报警问题,保证病人有效通气。呼吸机管道每7d更换1次,如有污染需要立即更换,以防引发感染类并发症。2.3病人肺部的管理。患者床头抬高至少30°,每2h翻身1次,按医嘱给予6h/次雾化吸入治疗,雾化后给予充分吸痰,此过程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吸痰不超过15s,吸痰前后分别给予3min纯氧吸入,对ARDS病人进行吸痰选择10-20Kpa的负压更为有利,可避免肺不张和低氧血症的危险,必要时应用膨肺或肺复张技术改善患者的肺部通气功能,保证病人的供氧需求。若仍然不能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症状,可采取俯卧位通气的方式来改善供氧需求,其机制包括降低胸腔内压梯度、促进分泌物引流和促进肺内液体移动等。通过体位的改变可以改变患者重力依赖区域的通气/血流比值,从而减少ARDS患者的生理无效腔,达到改善氧合的目的[4]。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实施监测中心静脉压(centralvenouspressure,CVP)或肺毛细血管嵌压,将CVP控制在8mmHg以内,根据病人病情充分利尿,保证患者出入量负平衡,减轻心肺负荷。此外根据痰细菌培养结果,遵医嘱给予合理的抗生素积极抗炎。积极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在早期可给予静脉高营养,待病人病情稳定可尽早开发胃肠道功能,给予肠内营养,保证营养的同时又能稳定肠内菌群,使病人的自我免疫屏障得以建立。2.4病人的心理护理。高龄心脏手术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差,术后的依从性不高,又并发有ARDS,使病人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时无法表达意愿,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病人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急躁、孤独、无安全感等[5,6]。护士应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不断鼓励并说服病人配合,说明临床治疗方式、护理管理措施的必要性,消除由于经济、家庭等各方面压力所产生的顾虑,合理地安排家属探视劝导,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健康的决心,充满动力度过危险期。
3讨论
对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ARDS的患者,肺部的护理尤为重要,其中机械辅助通气是改善低氧血症的主要手段,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及监护可明显提高机械通气的效果,抗炎及严格控制出入量、营养支持等治疗更加大了病人康复的保障[7,8]。因此,对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ARDS的患者应当从以上各方面加强护理管理,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张红娟,张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脑钠肽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07):36-38.
[2]陈喆.低坡卧位、逐步抬高床头在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7,15(18):2245-2246.
[3]李锴,李伟科,朱晓玲.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与肺复张联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08):52-56.
[4]叶媛媛,张伟,黄虎翔,等.适应性支持通气加肺复张在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11):1973-1976.
[5]周菲菲.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8):237.
[6]杨飞卿.循证护理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健康研究,2015,35(02):230-231.
[7]王少丹,唐平,梁彦涛.山莨菪碱治疗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J].临床医学,2013,33(11):80-81.
[8]钱程,谷天祥,修宗谊,等.肺复张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早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06):69-72.
作者:王志强 单位: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ICU
- 上一篇:科技期刊版式设计定位
- 下一篇:二级医院急诊室护理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