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延续性护理管理论文
时间:2022-04-22 04:10:15
导语:先天性心脏病延续性护理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4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男28例,女20例;年龄6~12岁,平均8.25岁;体重20~30kg,平均24.5kg。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动脉导管未闭18例,室间隔缺损12例,房间隔缺损10例,合并2种以上复杂性畸形8例。纳入标准: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年龄>5岁,家属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性疾病感染等不适合行手术治疗的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及心脏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
研究前征求患儿家属同意,在取得家属书面同意后,收集患儿基本资料,并于出院时由医护人员提问,患儿作答,家属补充等方式完成健康调查简表(SF-36)问卷调查,并于干预后6个月通过电话回访或当面再次让患儿及其家属完成量表的填写。回收问卷时及时检查问卷存在的漏洞或填写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让患儿及其家属补充完整。
1.2.2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均按照心脏外科术后护理方法对其进行护理,术后严密留意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对患儿做好围术期抗菌治疗,加强患儿术后营养支持,同时做好患者个人卫生工作。插管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完成相关操作,术后做好吸痰排痰工作,避免患儿肺部感染。对照组:患儿出院时向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嘱患儿家属定期带患儿回院复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管理,具体如下:出院前对患儿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健康行为及环境因素进行充分评估,并于出院后1周进行家庭随访,了解患儿家属对患儿术后护理情况及患儿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耐心回答患儿家属提出的疑问,指导家属密切留意患儿病情及心理状况的变化,以便及时对患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应了解患儿在定期复诊、按医嘱服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合理作息等方面的依从性,提高患儿家属遵医行为意识,从而提高患儿术后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康复。出院后1个月内,每周对患儿进行家庭随访1次,以后改为每月随访1次。
1.3观察指标
生存质量:患者生存质量采用SF-36进行评定,该量表8个维度分为生理健康领域(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和心理健康领域(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共36个条目,采用累计各维度得分法记录患者得分,分值越高患者生存状况越好。依从性:患儿出院后能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服药、定期治疗及合理生活的为依从性良好,未按医嘱完成或中途放弃用药治疗者为依从性不良。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影响患儿及其家庭的生存质量。尽管近年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获得一定的发展,但手术给患儿带来的创伤,容易导致患儿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增加患儿治疗的恐惧感,从而影响患儿出院后依从性,降低手术治疗效果。通过对患儿出院后开展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患儿家属自护能力,使得患儿不在医院仍能获得专业的护理指导,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王敏等认为延续性护理可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及家属的对患者的监护力度。王立凤等对冠心病患者出院后行延续性护理,患者出院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定期对患儿进行家庭随访,能及时了解患儿术后身体和心理状况,能及时发现患儿身心存在的问题,可有针对性地及时对患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改善患儿病情,促进患儿预后。依从性是指患者遵医嘱行为情况,术后定期随诊可及时了解患儿心脏手术后心脏功能恢复情况,以便及时为患儿做出相应的诊治方案。按医嘱服药可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合理作息、饮食及运动可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患儿预后。因此,患儿出院后依从性良好状况将直接影响患儿病情康复的进度,对患儿预后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定期随访,可提高患儿家属遵医行为意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及时对患儿遵医不良行为加以干预,提高患儿术后治愈率。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出院后6个月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而表明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患儿家属自护能力,促进患儿预后,提高患儿术后生存质量。此外,本研究观察组患儿出院后6个月遵医行为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从而表明护理随访可提高患儿出院后遵医行为,对促进患儿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管理可提高患儿自护能力,改善患儿生存质量,有利于患儿预后。
作者:邓芳杨贵红沈媛单位:湖南省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