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护理管理对患者的影响观察

时间:2022-08-08 04:31:53

导语:普外科护理管理对患者的影响观察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普外科护理管理对患者的影响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对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10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应急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及护理责任心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促使护理人员提高技能。

【关键词】优质护理;普外科;护理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因此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也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主要针对普外科护理管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进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10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依据均分原则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观察组平均年龄(18.2±6.3)岁;对照组平均年龄(18.5±6.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如下。1.2.1责任制管理。将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年龄、年资、职称等作为依据,组成责任制小组,分别负责管理不同患者,每个责任制小组中要配备一个小组长,责任制小组中的每个护理人员要负责相应数量的患者。1.2.2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将护理人员的能例与级别作为依据,设置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等不同层次的护理岗位,并且赋予其不同的工作权限,履行不同的工作职责。对各级各类护士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进行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每一名护理人员管理六到八例患者。责任组长由责任心强、职称高的护理人员担任,与主管医生一起负责患者的治疗观察、康复护理等。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进行全面利用,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1.2.3将护理工作流程优化。将患者的需求作为依据,对护理班次与岗位职责进行重新调整。将各个班次的护理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时间等作为框架,对护理工作的核心流程进行及时调整。1.2.4将基础护理服务不断强化。不断细化基础护理的内容,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采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计算,将各个护理服务具体落实到位。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以此来促使患者得到实实在在的护理服务。确保病房的干净与整洁,做到“六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帮助其进行翻身以及床上移动,给予其卧位护理以及各种管道护理。帮助住院一周以上的患者进行床上擦浴洗头,修剪脚指甲。将早班与晚班的护理人员数量适量增加,确保护理人员的护理时间与患者的作息时间一致,将患者的自理能力与病情作为依据,对其进行优质化的护理服务。1.2.5对激励机制进行完善。将责任小组做为一个单位,进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给予绩效突出的护理人员奖励。每个月要评选出一位护理明星,并且将其张榜公示在院报上,进行表扬,以此来充分体现出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与能力。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管理后的患者满意度与护理人员应急能力、问题处理能力、护理责任心评分进行对比分析。1.4统计学方法经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应急能力、问题处理能力以及护理责任心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1]。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在护理人员的排班上面是将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作为依据,例如测量体温,发药以及注射等,形成了一种以护士处理医嘱为中心的分工护理模式,患者认为护理人员的工作不负责任,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护理满意度[2]。优质护理的开展能能够将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观察,具体落实各项基础护理,拉近了医患者之间的距离,满足了患者的各项需求,促使满意度提高。其次,优质护理服务中责任制的开展,促使护理人员深入病房,给予患者床旁护理,确保护理服务的全面、延续。综上所述,优质护理的开展,符合现代护理的需求,将其应用于普外科护理管理中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而且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冯莉 李群芳 单位: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王丽娜.优质护理在基层医院普外科的实施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2):1735-1736.

[2]弓建花.人性化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