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的效果
时间:2022-09-18 08:36:22
导语:护理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的效果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探析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140例在该院骨外科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70)和对照组(n=70),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风险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的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骨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鉴于骨科患者的康复周期普遍较长,且患者在康复期间易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一些风险事件,例如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及护理操作不当引发的感染等,所以如何有效降低护理管理期间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切实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是护理人员目前关注的工作重点。护理风险管理是近来新兴起的一种护理管理模式,旨在发现护理管理工作、护理人员及患者自身等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和预防管理措施[1],不断地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该研究进一步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降低风险事件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该次研究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该院收治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骨外科就诊的140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患者。研究组:男33例,女37例,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33岁,平均年龄为(45.3±2.6)岁;对照组:男38例,女32例,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29岁,平均年龄为(46.3±2.4)岁。匹配两组患者疾病类型、病程、受教育程度、治疗方法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干预,具体为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相关医学常识,指导其合理膳食等。研究组在次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2.1建立风险管理专项小组并完善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小组对近3年骨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将风险因素分类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小组成员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改进意见[2];依据相关部门制定的护理管理规定与标准,完善骨科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3],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实施请假、代班等,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管理,在护理人员间开展互相监督,督促其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落实每一项工作。1.2.2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识别和预防风险的能力。定期组织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鼓励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采取考核上岗制度;通过对以往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回顾分析,识别主要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例如护理人员是否缺乏责任心[4],与患者沟通不到位,护理操作是否违反操作规程,对褥疮、坠床等风险事件是否采取预防措施,相关的护理风险管理所需物品是否配备齐全等。1.2.3开展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并科学配置护理资源。每年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最前沿的护理专业知识,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其主动服务意识,着力培养其对周围事物的敏锐的观察能力,以便及时发现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每3个月组织一次应急风险事件演习,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总结出现的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案;根据护理人员的性格特点和专业操作技能水平,合理分配工作岗位,保证工作期间有充足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避免出现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和监测患者病情不到位等情况[5]。1.2.4对护理管理中的常见风险事件制定具体、科学的应急预案。定期清扫病房并开窗通风,保持环境的清洁与干燥,按规定对病房和走廊通道消毒灭菌,避免医院感染,对病情需要的患者提供轮椅和加设病床围栏,清除能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危险品等。1.3评价指标。随时记录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该院护理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1.4统计方法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该次的研究数据,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均为计数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组间差异性时采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给予研究组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其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患者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下,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功能变化,这些变化会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由于骨科工作压力大,工作节奏快,急症、重症患者较多,导致护理人员长期处在一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中,加之患者受疾病影响而产生的负面情绪,都会增加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6]。相关研究表明,骨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来自护理人员和患者2个方面。骨科护理管理工作繁琐,工作强度大,但往往人员配置不足,使护理人员在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中产生了消极负面的情绪,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和主动服务的意识,科室制度不完善,未能明确规定岗位职责,都能诱发风险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的专业操作技能不过硬,不能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致使护理管理工作质量下降,影响了患者的后期恢复,也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由于骨科患者病程较长,部分患者病情较重,住院期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严重时会影响疾病的预后,焦躁、紧张的情绪也容易诱发护患矛盾,还由于患者缺乏相关的医学常识,对疾病的治疗存在一定的误解,对医护人员采取的治疗措施不理解,不能积极地配合治疗,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7]。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日常工作中的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例如,完善并全面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定期督导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将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建立健全的护理人员应急配置体系,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8]。全面评估护理管理期间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随时记录管理工作记录,整理并反馈给风险管理小组,便于发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对本科室以往的风险事件和国内外医院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回顾分析,寻找诱因,总结应对处理经验。鼓励并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根据其专长合理安排工作岗位,重点培养护理人员识别和控制风险因素的能力,为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制定科学、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对本职工作尽职尽责。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应适当增加护理人数,制定科学的排班、代班、请假制度,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作中认真核对常用药品、医疗设备等物品,定期检修诊疗设备,清点和补充应急所需药品和相关设备。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经过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其护理满意度和风险事件发生率(95.7%,8.6%),均优于对照组(82.9%,25.7%),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可以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常见的风险因素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在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促进了患者的后期康复。
[参考文献]
[1]周晓玲,郑雪梅,李民霞.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3,28(16):11-13.
[2]商丹英,贾勤,李璐,等.风险管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有效性探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4):664-666.
[3]梁瑞芬.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7):1887-1888.
[4]桂湘芬,邝日红,黄锦秀.风险管理模式在骨科术后压疮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7):183.
[5]陆艳.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骨科住院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0):15-17.
[6]杨彬畸.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研究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36):43-44.
[7]许玉红.护理风险管理在骨科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9):92-93.
[8]唐冬梅,雷丹,朱金莲.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29-31.
作者:张建伟 周宇楠 单位:一汽总医院骨科
- 上一篇:骨科护理带教质量效果分析
- 下一篇: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分析
精品范文
10护理护患沟通技巧